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寘:同“置”,放置。
干:水边。
涟:即澜。
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jià):播种。
穑(sè):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xuán):通“悬”,悬挂。
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通“束”。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三岁大兽。
漘(chún):水边。
沦:小波纹。
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此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海外遗民竟不归,老来东望泪频挥。终身耻食兴朝粟,更胜西山赋《采薇》。
鸿钧橐籥妙莫测,忽遇神工难秘匿;制器能符十二时,相传西土入中国。
非编非镈能自鸣,一龛错采纷雕饰。其中法线转辘轳,关键体天行不息。
针芒更分短与长,徐者为时疾者刻。豁然一一发清响,计时按晷无差忒。
复有奇观阃阈开,一木横挂当胸臆。秋韆甫罢奏钧天,噌?鞺?相搏击。
琪花更插双铜瓶,不惟有声亦有色。霎时突下水晶帘,万籁无声一何默。
我闻在昔未央宫,或为山鸣倾崱屴;又闻丰山有九耳,霜降则鸣气所逼。
何如人巧夺天工,时止时鸣叶天则。胜似铜壶滴漏精,准于缇室飞灰急。
春明我已罢趋朝,坐废朝兴日中昃。敢将移置供萧斋,教与儿曹寸阴惜。
道似犹龙客似仙,孤舟清夜弄潺湲。波摇短棹声如慕,月到寒江影自妍。
兰芷独怜三楚思,阳春和得几人传。酒阑忽忆娥眉雪,未即投簪意惘然。
梧桐生朝阳,翙翙凤鸟至。惟贤斯召贤,莫之致而致。
淮海天下才,磊落负奇气。命驾来苏公,崇丘此焉憩。
孙王亦可人,谈笑幸相值。酒酣望终古,青天照残醉。
想见掀髯时,峥嵘吐高议。胜事近千载,风流未坠地。
谁云培塿卑,而作乔岳视。临川亦居停,遗迹无人识。
怀古发长谣,霜风飒清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