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注释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赏析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创作背景

  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一诗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黩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猜你喜欢
天眷君陈久在东,归朝人看大司空。黄河岸畔长无事,
沧海东边独有功。已变畏途成雅俗,仍过旧里揖秋风。
一门累叶凌烟阁,次第仪形汉上公。
螭口清漪下玉栏,隔花时听鸟关关。
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
天近省闱卿月丽,春偏戚里将星闲。
忽思归去焚香坐,静取楞严看入还。

王郎手摹一峰画,宛似张颠作草书。鼠尾皴山鸦点树,只今能事有谁如?

轻暖轻寒,疑晴疑雨,坐人水阁当中。正金羊晕蜡,玉马摇虹。

是春花影。春鬟影。乱酒边、香脆云松,沉沉夜色,深深笑语,密密帘栊。

却喜带醉生慵。尽眉疏痕翠,靥浅涡红。更冰弦细擘,茜袖低笼。

是春欢曲。春愁曲。奈凄凉、座有吴侬。梦回人远,门开天晓,日上烟空。

蒙庄千古骨成尘,德业犹争日月新。说剑似乎非圣作,鼓盆聊尔见天真。

螳螂恟恟人閒世,蝴蝶悠悠梦里身。才与不才俱是累,先生木雁请书绅。

旧闻雁不到衡阳,今复南飞入瘴乡。
天阔随阳皆可去,未应为界限潇湘。

踊跃新羁已过关,未高生怕别人盘。到窝路数无多掷,急满须防将马阑。

蓬莱高阁出风尘,万里犹存报国身。贫去祇应怜燕雀,功成宁复问麒麟。

将军老计堪全胜,保相深恩是近臣。法网重伤文吏议,可堪烽火照三秦。

融。吹得花开又落红。无聊赖,转入绿阴中。

漏*元阳,爹娘搬贩,至今未休。百种乡音,千般狃扮,一生人我,几许机谋。有限光阴,无穷活计,急急忙忙作马牛。何时了,觉来枕上,试听更筹。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土一丘。惺惺汉,皮囊扯破,便是骷髅。

东风依旧来庭院。极目家山云隔断。辛盘空对九枝花,千里月明人更远。

黄河涛转亲无患。窗外梅花开已半。未逢驿使托青鸾,寄去高堂如觐面。

年来索米向长安,落拓青衫泪暗弹。远道几时舒骥足,离筵逐日累猪肝。

也知香火缘犹在,总觉风尘债未完。小别故人难遽别,鱼筒约寄好诗看。

圣德招贤远近知,曹公心计却成欺。
陈韩昔日尝投楚,岂是当归召得伊。

长天绿泻蟾波湿。捣衣声里秋无迹。双影玉骈肩。苔阶划袜莲。

幽怀延好梦。隔著巫云重。生未识湘皋。心知是二姚。

少时见敲搒,濈濈背欲汗。
及壮事州县,稍稍觉不惮。
由来只一心,今昔非异见。
君子远庖厨,夫岂恶刍豢。
长恐恶今熟,此道出无间。
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办。
君侯退归来,此意却无限。
谁人能使陆行舟,涉水宁无险覆忧。
日照檐楹帆影动,风摇窗户橹声柔。
梦回渭水清新句,歌罢浯溪欸乃愁。
更看霜天晴夜月,幌然如过洞庭秋。
我游桐君山,霁色天地开。
秋水净远瞩,秋山入奇怀。
兹游有夙约,所愿喜不乖。
岩岩彼高阁,上有浮云栖。
其下插奫沦,百尺不见泥。
同来二三友,斗酒相戏和。
笑语飞鸟上,醉眼风烟迷。
醒时日已堕,明月照我回。
渥洼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膘大宜悬银压銙。
力浑欺却玉衔头。生狞弄影风随起,躞蹀冲尘汗满沟。
若遇丈夫皆调御,任从骑取觅封侯。

爆竹雷轰落客航,忽惊除夕在淮阳。满前景物都春意,到处笙歌沸画堂。

把酒不知谁是伴,思家惟有梦还乡。年光忍见须臾尽,只恐明朝鬓欲霜。

碧丛丛里新霜后,婆娑一院香细。黄金三寸压一圆,正已凉天气。

试小剪、生一平蒂。绿窗先拭乌皮几。见罗帕分来,惹赋笔、沉吟取对,南海丹荔。

秋雨乍歇江城,洞庭船到,翠箬封裹轻启。尊前香雾噀云鬟,笑殷勤收子。

浑难忘、红灯旧事。抽身乌帽黄尘矣。买二顷、良田去,春日晴江,踞床林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