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此诗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的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可能是妙手偶得,也可能是刻意为之。
这是一首表达甥舅情谊的诗,《序》末句还有关于创作时间的叙述,曰“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指代不明,故多有争讼,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细加辨析,以为此诗当作于晋文公由秦归国的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0年),至迟不过次年。
花梢豆蔻含春色。风狂雨骤相狼藉。懊恼锦屏空。胭脂满地红。
诸姨偷觑着。调笑多轻薄。一曲后庭花。前身张丽华。
暑退凉初生,秋容净如洗。娉婷事蹋鞠,笑出深闺里。
蹋鞠风流堪适情,锦瑟瑶笙教暂停。逡巡亸袖侧肩立,低昂进退都分明。
岂无落花泛流水,亦有白打分输赢。龙儿摆尾原曾学,凤子摇头旧已精。
两娃娇并银盘面,傍观手弄鲛绡扇。三娃正蹴小官场,汗湿酥胸浑未倦。
圆社从来非等閒,作家取巧凭双弯。眼亲步活转移速,解数般般谁道难。
雕阑十二相缭绕,日下芙蓉犹未了。发乱青丝宝髻偏,尘生罗袜金莲小。
秀色诚可悦,清时慎勿辜。桂枝香满榴结子,繁华况在神仙都。
冰纨何用空描写,别有人间真画图。
开卷便生怜。好句如仙。玉钗敲断梦难圆,如此韶华如此过,那得延年。
底事不成欢。月夕花天。怀人题遍衍波笺。个里伤心人不晓,说也凄然。
乐昌六十滩,兹滩为巨擘。风雷万古忿,蛟龙不敢宅。
我来子月尾,潦尽滩见脊。尚挟三泷流,争此五里石。
先声蓄高势,后劲接生力。滩师语约束,激昂赴大敌。
一舟方枝梧,数舟助嚄唶。屡挫气益厉,竞进劳未息。
下滩虎蓦坡,上滩蚁缘壁。朔风吹暮雨,并作寒威逼。
水宿今浃旬,江梅慰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