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哪见过堤上筑鹊巢,哪见过土丘长水草。谁在离间我心上人?我心里愁苦又烦恼。
哪见过庭院瓦铺道,哪见过山上长绶草。谁在离间我心上人?我心里害怕又烦恼。
把不协调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机的恐惧,是这首诗的情绪症结。
从原诗文本上看,把此诗落实为政治性的信谗远贤之忧,或者感情性的背信弃爱之忧,都比较勉强。特别是政治性的揣测,更为虚幻。关键在“予美”二字。“予美”为“我所爱慕的”这个意思。在《诗经》中,美有美人、丈夫或妻子的意思,更有美丽、美好的意思。因为钟爱,觉得这个人很美。所以,“美”字应该是一种感情亲爱的意思。如果可以这样理解,那么,“予美”的对象,就不一定是已经与作者定情相恋的人,但一定是作者明白地或暗暗地相恋之人。从全诗结构上看,被爱之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被谁暗中爱上了,而第三者悄然而至。于是,作者暗中焦急:自己暗恋的人要被人抢去了呀!那是不合适的,不协调的!只有自己与这个人才是完美的一对。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在暗中进行的。暗暗的爱,暗暗的担忧,暗暗的感叹,于是,便出现了这首暗中担忧的歌。
从情绪上说,这首歌以猜测、推想、幻觉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动,表达平常的爱慕之情。正因为作者爱之愈深,所以他也忧之愈切。至于有没有第三者来蒙骗所爱者的感情,这并无实指,或者干脆没有。然而,作者不管有没有第三者,就公开了他的担忧,这正是爱得深也疑得广。这一微妙的爱情心理,通过作者第一人称手法的歌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艺术手段上,大量的比喻是其特色。比喻中采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比喻人世间也不可能出现的情变。喜鹊搭巢在树上,不可能搭到河堤上;紫云英是低湿植物,长不到高高的山坡上;铺路的是泥土、地砖,决不是瓦片;绶草生长在水边,山坡上是栽不活的。这些自然现象本是常识,可是作者偏偏违反常识地凑在一起:“防有鹊巢”“邛有旨苕”“中唐有甓”“邛有旨鷊”,不可能的事物发生了。不过,自然规律不可违反,河堤上的喜鹊窝,山坡上的紫云英等等,都是不长久的。这里显示了比喻运用中的感情倾向性,意味着作者的担心也许是多余的。“谁侜予美?”实在谁也不能横刀夺爱,真正的爱情是坚贞不移的。这就是作者在担忧悬念中寄托的坚定信念。
关于此诗的背景,朱熹认为这是一首情诗。他在《诗集传》中说这是“男女之有私而忧或间(离间)之词”。朱熹的说法,抓住了诗歌情绪的焦点,又从“予美”二字引伸,才得出情诗的结论。现代学者多赞同朱熹的观点,认为此诗是为相爱的人害怕离间而失去爱情所创作的。
白沙一百八渡,青城三十六峰。樽酒此时相忆,烟霞何日重逢。
琴江黄氏好兄弟,五十年前屡过之。今来都门遇令子,卓志能承书与诗。
二老风流已长往,独侍慈颜在堂上。鹤发萧萧寿且康,甘旨晨昏足丰养。
堂下忘忧多树谖,晴日暄风花正繁。斑衣婉愉献春酒,慈竹娟娟森子孙。
除官分教延平去,便道升堂荣拜母。人生得禄贵及亲,板舆还奉官中住。
将行索我谖堂诗,为子喜色生两眉。子家二老吾所重,诗罢能忘故旧思。
功名世所济,时节不可迟。夙昔闻斯语,至今良独疑。
筋力与时背,进取将愿违。譬如宝燕石,无用于重赀。
不恨岁月晚,畏为豪俊嗤。见君复感叹,吾道其如台。
古之英贤人,隐显亦不齐。出处各努力,悠悠慰我思。
千山流水入平溪,古木云深鸟乱啼。马上行行何处去,人家犹在瀼东西。
四国疲虓虎,微康幸此边。胜游方剥后,佳景未霜前。
酌海金卮洞,团空翠盖连。日斜捐侈袂,幽洞访钧天。
论射江亭当午日,沙头雨过少轻尘。七重札透威无敌,两石弓开臂有神。
地插绿杨云叶小,腰悬白羽雪花新。他时会见天山定,肯让凌烟第一人。
田田无数。自第三桥畔,遥接洲渚。榆荚同圆,柳线难穿,翻解买将春去。
折来未是佳人镜,全不碍、游鱼跃处。爱乘凉、几点蜻蜓,立向中心擎住。
那似闹红时候,采香人未到,若个延伫。点点青青,散漫澄波,已觉清芬徐度。
碧筒待到飞觞日,又一叶、一花相妩。记西风、撩乱池塘,剪烛夜深听雨。
镳联晓色入空林,殿阁森沈草树阴。云壑老禅归昼寂,石林高鸟自春吟。
幡幢渺渺尘寰隔,风雨萧萧法相深。片日浮生真幻梦,浑忘身世有华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