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斧

先秦·佚名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方形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匡正四方之国平息了叛乱。可怜我们这些战后余生人,也是非常命大亏苍天有眼!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齐刃凿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教化得四方之国秩序井然。可怜我们这些九死一生人,得苍天佑护结局多么良善!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独头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四方之国边疆巩固又安全。可怜我们这些劫后余生人,也真是吉庆有余福禄无边!

注释

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
斧:斧头。圆孔曰斧。
斨(qiāng):斧的一种。方孔曰斨。
四国:指殷、管、蔡、霍,即周公东征平定的四国。或以为殷、东、徐、奄四国。一说“四方之国。皇:同“惶”,恐惧。毛传释为“匡”,《尔雅·释言》:“匡,正也。”
哀:可怜。一说哀伤,一说借为爱。我人:我们这些人。斯:语气词,相当于“啊”。
孔:很、甚、极,程度副词。将:大。
錡(qí):凿子,一种兵器。一说是古代的一种锯。
吪(é):感化,教化。一说震惊貌。
嘉:善,美,好。
銶(qiú):即”锹“。一说是独头斧。
遒(qiú):团结、安和之意。《毛传》:“固也。”《郑笺》:“敛也。”一说是臣服。
休:美好,与”嘉“”将“意同。

赏析

  此诗共三章,采用复沓形式,各章仅异数字。孔颖达疏曰:“三章上二句恶四国,下四句美周公。”

  第一章前两句以“既破”、“又缺”起始,斧、斨均为生产工具,人们赖以创造财富、维持生计。然这些工具均因为四国之君长年累月服劳役而致破致缺,家计亦因此而处于困苦之中,故尔怨恨深深。这里是以斧斨等工具的破缺来反映劳役之长之苦;以人们赖以生产劳动的必要条件的毁废,来反映生活之困。这是以点代面,以个别代全部,言事而寄慨的手法。

  关于这两句,郑笺另有说法:“既破毁我周公,又损伤我成王,以此二者为大罪。”以斧斨之破缺比作对周公、成王的流言毁谤,这似乎过分拘泥于史事而说得太玄远了。而将周公比斧,成王比斨,恐亦有失礼度。

  人们生活在这么艰难困苦之中,终于有了转机,有了希望:周公率兵东征了。当时周京为镐,在今陕西境内,管蔡等四国在今河南一带,故云“东征”。

  三、四两句是因果关系:由于周公东征,所以四国叛乱者惊惧恐慌。毛传释“皇”为匡,即四国乱政得到纠正,走上正道。亦通。政局有转机,全是周公的功劳,故这两句从国的角度美周公,亦是叙事中含抒情,是间接的赞颂

  第五句“哀我人斯”,是省略了主语周公。周公对人民如此哀怜体恤,故逼出第六句:这是很崇高很伟大呀!这是人民以自身的感受,从内心发出的歌赞声,是直接的赞颂

  第二、第三两章,结构与第一章完全相同,仅换几个字。“錡”不论解作凿或锯,“銶”不论解作凿还是独头斧,均为劳动生产的工具,其在诗中的作用亦与第一章的“斨”同。这头两句同样在“恶四国”。下四句亦是“美周公”,仅换几个字。“吪”,化也,即受教育,移风易俗。“遒”,毛传解作固(坚固),郑笺解作敛(聚合)。孔颖达疏协调两说云:“遒训为聚亦坚固之义。”即“使四国之民心坚固也”、“四国之民于是敛聚不流散也”。流散之民回归,家人团聚,万民团结,国家自然强固。

  综观全篇,这第四句的最后一字“皇”、“吪”、“遒”似非信手安排,而是有逐层递进,逐层深入的关系在。“皇”,如解为惊恐,则只是乱政的动摇,还未真正改变;如释为匡正,那也只是治的开始,对人民来说这只是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吪”,受教育、受感化,这是深入到内部的变化。最后的“遒”,团聚、强固,则已结出丰硕的果实了。

  末二句“嘉”、“休”基本同义,亦如第一章,是对周公的德行发自内心的直接赞颂

  不过对此诗也有不同的理解,例如闻一多、程俊英就认为这是东征士卒庆幸得以生还之作。这样,对诗中一些词的解释也就与上面不同。如第一、二两句的斧、斨、錡、銶均指为武器。第五、六两句的“哀我人斯”的“人”则是指战士。因有的战士已战死沙场,活着的也都离乡背井与家人久不见面,这些都让人哀伤。这样的解释,与传统的“美周公”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也言之成理,可备一说。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管蔡等四国之民对周公赞颂的歌。周武王灭纣,据有天下,封纣子武庚于殷。武王死,成王年幼,由周公辅政,武庚、管、蔡、徐、奄等国叛周。周公率兵东征,历时三年,平定叛乱。管、蔡、殷、奄等四国之民因作此歌以赞美周公。

  猜你喜欢
雨过郊园绿尚微,落花惆怅满尘衣。
芳尊有酒无人共,日暮看山还独归。
旬日扣玉京,所见如夙昔。
红云隐碧洞,清溪映白石。
临流坐且久,浩流坐且久,
浩气洞胸臆。溪深竟难涉,
踟蹰抚苍壁。
早岁英声已绝尘,暮年高节更殊伦。
绛帷久擅诗书乐,朱邸频酾酒醴醇。
不许功名书竹帛,祗将文行照簪绅。
乡邻若欲存遣范,祭社端宜配古今。

深树春鸠语,小亭春昼长。竹床初睡起,风引落花香。

四月二日天清和,夏家亭子熏风多。扁舟出郭兴无限,三杯草酌颜先酡。

向夜蛙声闹深竹,中池星影牵微波。歌残酒尽人不醉,篷底独眠愁奈何。

上界笙歌下界闻,缕金罗袖郁金裙。
倚阑红粉如花面,不见巫山空慕云。

采采清露英,皎洁玉不如。元和合真一,饮之极甘腴。

自然生羽翼,何用登云车。迢迢大汉上,琼台旷清虚。

永从众仙去,天风摇佩琚。

故人江海去,相隔万重云。
岁晚思无已,梅花可寄君。
细雨微风透碧纱,酒痕横面上朝霞。
君行不唱阳关曲,听取尊前陌上花。
凤顶孤峰耸绝奇,仙家云驭久栖迟。
飞腾岷岭元和日,留记山岩景佑时。
水透山阿朝北坎,山开井势拱离南。
他年殿阁鸣钟磬,广运重开帝载熙。

剩粉残脂实惨然,情伤见景泪如泉。那堪后日中秋节,月正圆时人不圆。

棘闱尚记一窗邻,把酒论文情独亲。辙迹我犹循井络,履声公已上星辰。

追思九鼎回天力,莫赎千金报国身。老去驱车只剑道,忍看高冢卧麒麟。

靖节先生几代孙,青娥曾接玉郎魂。
春风流水还无赖,偷放桃花出洞门。

空白苍茫,寒绿模糊,徐傍笳声唤起。怅蔓草荒坟,乱鸦墟里。

望去东西不辨,总画出、悲哉秋之气。淡描夕照,寒添橘柚,凭高心事。

如寐,更如醉。为带雨拖风,不成摇曳。况鼓角声惊,杂来烽燧。

试问兴亡旧迹,只悄悄、笼著澄潭水。看来是,一片离魂,绕遍青枫难系。

楚客怨青蘋,吴侬爱紫莼。
扁舟难共载,羞杀渡江人。

思君好亭子,闭户即山林。绕屋清光迥,盈阶碧草深。

素琴宜静夜,凉月发高吟。此地疑无暑,微风起夕阴。

头角崭崭露,江南四月时。
定应孤竹子,未脱老莱衣。
怒长搘苔石,旁行过棘篱。
不来能几日,渐学翠鸾飞。

帽上著笼冠,裤上著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

吾方蹈孔孟,未暇师粲可。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人言 一作:此中)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