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愁啊!
九罭(yù):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
鳟鲂:鱼的两个种类。
觏(gòu):碰见。
衮(gǔn)衣: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遵渚:沿着沙洲。
女(rǔ):汝。你。信处:再住一夜称信;处,住宿。
信处:住两夜。处:住宿
陆:水边的陆地。
信宿:同“信处”,住两夜。
是以:因此。
有:持有、留下。
无以:不要让。
全诗三章,运用象征指代的手法,以“九罭”指代周密的安排布置,以“鳟鲂”来指代客人的身份地位。相衬之下,主人地位卑微,客人身份尊贵。后面以“衮衣绣裳”指代客人,地位比“黻衣绣裳”更高。正因为其尊贵无比,所以仅用服饰指代,宛如用“三百赤芾”来比喻新提拔的大夫一般。正是采用了这种层层推进的结构,这首诗才取得了较强的抒情效果。
第一章是先果后因。“九罭之鱼,鳟鲂。”急急忙忙拿了细网眼的渔网去捕鳟鱼、鲂鱼,是因为“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那位穿着礼服的高级官员来了。用细眼网捕鱼,志在必得,大小鱼不漏网。只点明“鳟鲂”,专取美味,不顾其余。一开始就把主人殷勤、诚恳待客的心情诉说出来了。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上是语义反覆。鸿雁留宿沙洲水边,第二天就飞走了,不会在原地住两夜的。诗人用这个自然现象,比喻那位因公出差到此的高级官员:在此地住一晚,明天就要走了。但是,人不能与鸿雁相同。难得一聚,不必匆匆而别。“於女信处”、“於女信宿”,意思是:请您再住一晚吧!挽留的诚意与巧妙的比喻结合,情见乎辞。
最后一章直抒胸臆。“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两句,用当时下层官员、百姓挽留高级官员的方式: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来,表达诚恳的挽留。这种风习,到后代演变成“留靴”:硬把离任官员的靴子留下,表示实在不愿让他离去。当然,一旦成习俗,真情实意便减弱,甚至只成为一种形式了。最后一句“无使我心悲兮!”正面点出全诗感情核心:因高级官员离去而悲伤。至此,感情的积累到了坦率暴露的结局,这是前面捕鱼、以雁喻人、多住一晚等活动中流贯感情的积聚,到最后总爆发。由于这个感情总爆发,使读者回顾上文的言行,更感挽留客人的心情诚恳真实,并非虚饰之词。结构安排的层层推进,按时序的叙述,使这首诗取得较强烈的抒情效果。
关于《九罭》一诗的主旨。有人认为,《九罭》是《伐柯》姐妹篇,都是赞美周公的。另一种说法是,《九罭》是主人宴请高级官员宴会上唱的歌。
心似长条不自持,东风摇飏几千丝。六年舍下同吟地,一宿江头送远时。
繁霜袭广野,怛怛失众芳。送子不及远,岁晏令心伤。
结交岂在故,所贵旦暮遇。曰余罹天韬,尚尔界觉路。
青山何逶迤,行子有所之。异域雪霰盛,勿使白鹤疑。
才难圣所慨,会合尤难谙。喜此席上人,几尽坤西南。
不因艰危际,奚自翕且耽。莫五别两年,此选无路参。
书丛借小住,文献思独担。黄九读中秘,归来日朝三。
摊书忘轩冕,穿穴如蠹蟫。唐四今端孝,尝险备苦甘。
葛绖舍外寝,高师拜迁谈。不见止三时,莫六更出蓝。
未肯受蒙因,惟于古乎贪。各抱千秋想,对之我何堪。
身心两衰落,理筹牛骨钻。经年风中走,自缚真如蚕。
此集亦何幸,懒拙又见涵。譬但分残冷,我已饫且酣。
小儿强解事,可笑不自惭。未睹宗庙门,焉知有牛函。
长者谓可语,亦且慰白鬖。当代大师业,吾邦迟远覃。
不知自谁氏,开先启其弇。于今三十载,守失乃在郯。
北海无细漏,南阁有独探。谁信嘉道来,家法多逆男。
思下牂牁兵,诐邪令受戡。吾衰付公等,此意非狂谭。
独唶世界黑,乾坐忧如惔。乡国盗充斥,去向迷剧骖。
日夕望阡墓,我马何时?。安得武陵溪,桃花红映潭。
放我及数君,东西对茅庵。农间辄款户,佳日还舁篮。
道泰会有时,聊云乐瓢甔。心长苦发短,念此殊醰醰。
短衣匹马天涯路,一年一恸空归去。不须舍旁苦竹逃,不须岸上牵船住。
泛泛东湖弄碧波,借问姓名张志和。曾寻沧海逢黄石,且脱青囊挂绿蓑。
有时放艇湖心白,一竿惊动蛰龙宅。会兴云雨遍大荒,再访五湖范少伯。
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
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仙境清虚别有天,岩中一石似横船。向来恐有问津者,亡却渔舟在此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