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

先秦·佚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注释

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渊:深水,潭。
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爰(yuán):于是。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赏析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创作背景

  对于此诗的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方玉润认为此诗是“讽宣王求贤山林也”。今人程俊英认为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猜你喜欢
长路迢遥吞吐丝。 ——颜真卿
蟭螟蚊睫察难知。 ——皎然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佛狸祠下别。看此处、江花如练,江烟似织。忆昔结交坚戴笠,江左周郎英发。

正烂醉、金钗之侧。宋玉计倪俱大侠,更颍川、年少风流客。

仰天啸,冠缨绝。

十年往事同陈迹。恰传闻、洛阳金尽,栎阳狱急。一旦二桃疑尽释,广柳车中人出。

又买得、如花小妾。送客惊心千万里,但销魂、此际真愁绝。

吾自有,蒯通舌。

久雨晴偏好,群芳各斗妍。柳浓莺恰恰,花暖蝶翩翩。

风景逾三月,韶光直万钱。寻春无限意,缓著紫丝鞭。

滚滚势长往,泠泠味自清。拟将修水记,何况有诗情。

不尽桑乾水,潺潺浸月寒。关山悲短笛,儿女忆长安。

秋半青蘋老,霜前白苧单。南归多雁影,欲寄一书难。

五夜天边辍凤梭,长生殿里望星河。
玉环他日无穷恨,更比牵牛织女多。
春情

传杯弄斝,家家浪酒,处处闲茶。是非多不管傍人口,算得个情杂。锦胡洞雕鞍诈马,玉娉婷妖月娆花。朱帘下,香销宝鸭,按舞听琵琶。

黄岩西楼

风清霁宇,霞舒烂锦,云隐浮图。千岩黄叶秋无路,凉怯诗臞。玄鹤去空遗倦羽,白龙眠懒吐明珠。西山暮,凭阑吊古,无雁可传书。

东嘉林熙齐小隐

城南旧隐,苍苔晕雨,乔木屯云。生平喜有林泉分,不染红尘。清浅水梅花又春,碧远楼山色于人。成嘉石高,□房睡稳,斜月照琴槽。

歌者素娟

铅华尽洗,南州琼树,姑射冰肌。樱桃樊氏名相类,白也无敌。粉蝶妒寒梅破蕊,玉蟾惊秋月扬辉。绝纤翳,巧笑清兮,无地着明妃。

次韵雪竹

金丝柳枝,冰罗帕子,玉靶刀儿。赠行人道不出别离字,泪洗燕脂。俏苏卿你休来左使,病文园敢不为相思?有一件关心事,花笺半纸,血写就断肠诗。

即是

空林暮景,疏梅瘦影,老树秋声。倚阑干千古南楼兴,斗转参横。命仙客联诗赋鼎,试佳人按曲吹笙。无心听,寒江月明,鼓瑟怨湘灵。

开玄道院即事

松风洗耳,冰泉翠茗,玉洞琼芝。岩栖曾约回仙至,字掩藤枝。赋西月亭中小词,想南风殿上联诗。玄门事,虚皇密旨,呜剑佩上京师。

云林隐居

云林隐居,新诗缀玉,小篆垂珠。画图得见箫协律,文尚欧苏。辨汲冢数十车简书,笑齐奴三四尺珊瑚。修闲处,清风泰宇,秋月浸冰壶。

春情

檐前小打,楼心蹴踘,窗下琵琶。狂轻不管邻口骂,浪酒闲茶。涂醉墨春笺柳芽,弄轻鞭骏马桃花。有多少知心话,玉纤紧把,行到那人家。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当时诸老宗阳会,月与浮云几变更?丁令岂知为鹤事,道人犹作卖花声。

天溥露色开蟾境,秋送商声入凤笙。谁信紫薇垣内客,今宵又复到蓬瀛。

天祚有晋,其命惟新。受终于魏,奄有兆民。燕及皇天,怀柔百神。

不显遗烈,之德之纯。享其玄牡,式用肇禋。神祇来格,福禄是臻。

时迈其犹,昊天子之。祜享有晋,兆民戴之。畏天之威,敬授民时。

不显不承,于犹绎思。皇极斯建,庶绩咸熙。庶几列夜,惟晋之祺。

宣文惟后,克与彼天。抚宁四海,保有康年。于乎缉熙,肆用靖民。

爰立典制,爰修礼纪。作民之极,莫匪资始。克昌厥后,永言保之。

顽坐故贪默,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海阔天空不碍飞,青霄直上挂晴晖。高排阊阖凌千仞,俯阚沧溟小四围。

健翮当秋鹏路远,遥情隔水雁书稀。好风借得吹嘘力,始信人间线索微。

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气高情便有馀。浑未盛时犹若此,
算应开日合何如。寻芳蝶已栖丹槛,衬落苔先染石渠。
无限风光言不得,一心留在暮春初。

南郭先生物外人,锵金佳制喜重闻。写成图轴閒来展,要似徽之爱此君。

倦调凤柱,回梦鸳机,难驻归燕。黛笔双蛾,曾记镜中回面。

啼鴂生憎芳讯渺,惊鸿却悔神光见。怅重来,但苔痕印屧,蜡珠萦剪。

甚昨夕、星辰凄怨。门外香骢,陌上踏遍。秀靥秋眸,无恙旧时行看。

风意不应迷路迥,云罗翻界微波远。黯凭阑,听箫声、晕蟾吹散。

日影满松窗,云开雨初止。
晴林梨栗熟,晓巷儿童喜。
牛羊深涧下,凫雁寒塘裹。
田父酒新成,瓶瓮馈邻里。

深树鸣鷤䳏,红紫春事休。临川贤假守,只今陈太丘。

驾言出远郊,班春临道周。亦招素冠士,来从朱轓游。

晨兴惬胜引,适此夜雨收。原隰乱高下,意行逐前俦。

荒荒白水满,郁郁稻秧抽。旧闻明水寺,宛在岩之幽。

石门本无关,鸣禽自相求。不有省耕役,俗驾来何由。

老屋隐乔木,野僧事良畴。松径深窈窕,轩车纷少留。

迟回动归兴,冲雨戒摧辀。危情极冰渊,细路遵塍沟。

深泥艰涉足,竹鸡为我愁。岂惮来往频,清与耳目谋。

回首谢青山,寻盟亦悠悠。

千章松桧护泉台,无复牛羊日下来。
安有良心亲付授,却教容易着尘埃。

春波桥外碧流斜,扶杖来寻道韫家。石罅细通来眼水,墙阴初放米囊花。

解围时听屏间语,题句留封壁上纱。傥得余生成小隐,太平风日约桑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