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南山

先秦·佚名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高耸入云端,层层叠叠的山石危立险矗。太史尹氏正得势权位显赫,引得普天下百姓万众瞩目。仁人君子为国政忧心如焚,不敢开玩笑哪来幽默谈吐!国运已经衰落得如此不堪,你为什么还这样熟视无睹!
巍巍的终南山高耸入云端,山谷幽深草密林木可参天。太史尹氏正得势权位显赫,但他执政不平有何善可言?苍天无眼正降下重重祸患,丧乱何其多竟是不可言传!百姓们怨声载道没人说好,你却不曾有丝毫愧怍嗟叹!
我敬爱的太史尹氏大官人!你可是咱大周王室的根本,执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臣。天下四方的安稳靠你支撑,天子权威的牢固靠你辅振,百姓生活道路靠你指引!现在却得不到苍天的眷顾,你不该总让我们饱受穷困!
你贵为太史却不亲政勤政,已经失去天下百姓的信任!你对朝政也总是不闻不问,不要再欺哄瞒骗至德圣君!你就该静心执政莫再发昏,不要再委政小人危及国运!那些委琐宵小的裙带姻亲,就不该教他做高官厚禄人!
苍天大老爷不肯阳光普照,给人间降下如此大的灾疫;苍天大老爷不肯施恩眷顾,给人间降下如此深重戾气。至德的圣君如果降趾莅临,一定会让百姓的乱心平息;至德的圣君如果执政公允,一定会让百姓的怨怒远离!
可叹命多舛不被苍天怜悯,天下槽乱至今还没有平定;祸患滋生伴随着岁月增长,使黎民百姓生活不得安宁。我忧国忧民之心痛如沉醉,是谁执掌国政竟如此无能!你不能鞠躬尽瘁亲劳勤政,遭秧受害的还是天下苍生!
我驾驭着那四匹高头大马,四马奔腾抖动着粗壮脖颈。我站在车上瞻望四方风景,心头茫然不知向何处驰骋!
你刚才还肆意为恶抖威风,两眼盯着矛戟想和人作战。很快又平息戾气悦色和颜,犹如宾朋对坐把酒来言欢。
苍天大老爷总是如此不公,害得我君王整日不得安生。太史尹氏不但不自警自省,反倒抱怨君子们行端坐正!
家父大夫苦心孤诣作讽诗,为的是探究我王遭难深因。抑或是为了感化你的狠心,以有利国家造福天下黎民!

注释

节:通“巀(jié)”。长言之则为巀嶭(niè),亦即嵯峨。
岩岩:山崖高峻的样子。
师尹:大(tài)师和史尹。大师,西周掌军事大权的长官;史尹,西周文职大臣,卿士之首。
具:通“俱”。
惔(tán):“炎”的误字,火烧。
卒:终,全。
何用:何以.何因。
有实:实实,广大的样子。《诗经》中形容词、副词以“有”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猗:同“阿”,山阿,大的丘陵。
荐:再次发生饥馑。瘥(cuó):疫病。
憯(cǎn):曾,乃。
氐:借为“榰(zhī)”,屋柱的石磉。
钧:通“均”,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转轮盘。
毗(pí):犹“裨”,辅助。
吊:通“叔”,借为“淑”,善。昊天:犹言皇天。
空:穷。师:众民。
式:应,当。夷:平。已:依全诗前后及此处文义,今理校为“己”,义为以身作则。
殆:及,接近。
琐琐:细小卑贱,《尔雅·释训三》:佌佌,琐琐,小也。姻亚:统指襟带关系。姻,儿女亲家;亚,通“娅”,姐妹之夫的互称。
膴(wǔ)仕:厚任,高官厚禄,今世所谓“肥缺”。
佣:通“融”,明。
鞠讻(xiōng):极乱。讻,祸乱,昏乱。
惠:通“慧”。
戾:暴戾,灾难。
届:临。
阕:息。
式月斯生:应月乃生。
成:平。
卒:通“瘁”,劳苦。
牡:公牛,引申为雄性禽兽,此指公马。
项领:肥大的脖颈。
蹙(cù)蹙:局促的样子。
茂:盛。恶:憎恶。
矛:通“务”,义为侮。
怿:悦。
覆:反。正:规劝纠正。
家父:此诗作者,周大夫。诵:诗。
讹(é):改变。
畜:养。

赏析

  《小雅·节南山》所指责的对象则是幽王及其权臣。前人屡辩诗旨是“刺王”还是“刺尹”,甚为无谓。总因古代君臣名分颇严,论者又往往横亘一“诗可以怨”或一“《小雅》怨诽而不乱”之念于胸中,因之便有不同的“先入为主”之念在作怪。今就诗论诗,直刺师尹,颇为鲜明;而一再怨望“昊天”,又借以指责天子。

  关于师尹,自毛传以来皆解作“大师尹氏”,至王国维始辨析其为二人,即首掌军职的大师和首掌文职的史尹。观《大雅·常武》中大师“整六师”、尹氏及其属“戒师旅”,则大师统军而尹氏监军,对照《小雅·节南山》诗首章,“忧心如惔,不敢戏谈”正合于军国主义背景,偏于责师;而“国既卒斩,何用不监”。乃监察司之失职,偏于斥尹。

  全诗十章,共分三部分。首二章以南山起兴,以象征二权臣。以山之险要象征其权之枢要,又以山之不平联系到二臣秉政不平。结合篇末“昊天不平,我王不宁”的呼应来看,天怒人怨,总由师尹秉政不平使然,故“不平”二字为全篇眼目。只是第二部分却一再将不平(不夷)与不己(不自为政)并提而责难,推思其义,全诗是指斥师尹失政在不能持平(夷),而要持平则又须事必躬亲(己),因而全诗结构是起于夷(平)终于夷(平)而介于己。

  首章点出“不敢戏谈”以致“国既卒斩”;二章点出昊天再降饥疫以致“丧乱弘多”,民众无法存活,从而“不敢戏谈”之高压失控,遂而“民言无嘉”。一章言人祸,二章言天灾,由时间及顺序暗示天灾实人祸所致,人间暴戾上干天怒所致,此即第一部分的要害。

  从第三到第六共四章为第二部分。在上两章铺垫的基础上,三章进一步点明师尹之害人害天,天再施报于人,人民双重遭殃。“诗可以怨”,怨而至天,亦已极矣!

  四、五两章句式排比,结构整齐而又不乏疏宕之美。四章围绕“夷”“己”二字正反展开,既为师尹说法,更为一切秉政者说法,三十二字可铭于座右,可镌于通衢。五章“昊天不佣(融)”“昊天不惠(慧)”二解是“刺”,“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平)”二解是“美”,也是对师尹说法。两章排比、对比之势,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诗人的责怨之情也推到了高潮。

  六章承上启下,由怒转叹。

  统观第二部分四个章节,结构颇为讲究:五、六章既以“昊天不佣”“昊天不惠”和“不吊昊天”以上应第三章的“不吊昊天”,又以“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和“谁秉国成(平、夷)”、“不自为政(不己)”以上应第四章的“式夷式已”,可见此部分是以怨天和尤人双向展开而又并拢合承,甚耐玩味。

  第七、八、九、十章为第三部分。变每章八句为四句,于音乐为变奏。于诗情为由怨怒转悲叹。唯七、八两章疑有错简而当易位:前“方茂尔恶”章言师党与尹党既相倾轧又相勾结,以见朝政难革;后“驾彼四牡”章言无奈之下只有往奔四国避乱(或求诸侯勤王),然而四方亦不可往,“蹙蹙靡所骋”。诗人说:既然宗周与四国皆被师尹扰乱,国已不国,今日上干天怒,下危人主,尽管师尹不自责己而反怨怒匡正,我身为大夫,也只有勇作诗“诵”,“以究王讻”,成此一篇檄文,为来者垂诫了!

创作背景

  关于《小雅·节南山》的时代背景和作年,考虑到宣王时虽用兵频繁,但毕竟号称“中兴”,与诗中描写的势臣跋扈、政权腐朽之情事不合,因此其事当在周幽王时代。

  猜你喜欢

昔日接㒿倒,今我葛巾翻。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

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八十三岁衰翁,执热也要清风。
此凉来自何处,来自羲之手中。
余甘齿颊。酒□半酣,漏声频促。月下传呼,风前掺别,无因留客。
丁宁玉_磨香,为料理、十分醒著。后会何时,前欢未尽,明朝重约。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忆昔山中鍊九阳,山头旭日正苍凉。凤笙吹煖云中火,龙药凝成鼎内霜。

灵户启扃森虎籞,中房持戟混桃康。山分秋色侵玄氅,蜗学天书篆败墙。

五鸟花开呼鹿守,千龄桃熟递仙尝。伐毛定欲追神女,歌凤谁能笑楚狂。

种得神瓜如盎大,养来瘦鹤似人长。楼延虚颢殊庭上,树蚀苍霞曲濑傍。

剑气尚堪吞鬼伯,诗䰟端合起獾郎。但求脱粟三升饭,肯负眠云六尺床。

洞雪成浆烹日铸,海苔为纸写风将。举头便觉三山近,小大俱冥百虑忘。

中州产名俊,河内天下士。平生饱藜藿,学道历壮齿。

至朴敛华蔚,徽文陋雕绮。守渊安可窥,驰辩讵能止。

洞悟超先几,微言析玄理。曲高难为和,行独寡知己。

古辙多蓁芜,非君谁予起。

江云渟作寒水光,渟渟照我衣袂凉。市门初火接残日,城闉落木吹微霜。

董君置酒集佳客,客皆诗者吾与将。绿萝吹幕烛华短,西风老矣方夜长。

近吾以病眤诗酒,薄醉差可吟亦强。袒衣弄影飐须发,影在素壁同霓翔。

时十万户各梦息,不息惟饮惟斯堂。斯堂斯人有斯夕,菊亦含露来媚芳。

菊边柳疏烟漠漠,隔烟山迥天苍苍。苍然天色接湖气,雁声递过芙蓉塘。

座有老董辞忽狂,气可吞虎髯戟张。几于斗室置六合,未睹门外皆浑茫。

嗣宗谐笑抵悲哭,摘缨舞槊骄排当。主人羞默等处女,特以柔冶摧劲刚。

茂先袖手踞筵角,心则了了神故佯。鲰生未敢厕旁议,就所伸屈聊抑扬。

大抵胸次各有郁,必不得已为慨慷。安知爱恋一寸翼,集琐而沸皆蜩螗。

颇思湖上昔时社,列舆迭霸桓文庄。雕戈犀甲十四队,格战谁惜头颅创?

王周一替众侯解,魏韩割裂齐楚亡。及今寖微不可复,转令感旧吁乎伤。

美人籥翟空西方,禾麦既偃馀苞稂。宜哉泗上牧牛子,多思赤手摩芒砀。

我虽邾莒最孱国,犹愿执戟驱前行。奈何按骑不踊跃,徒悬大鼓相击镗。

出门仰睹中霄潢,驱来乱翳如群羊。文星失照十年屋,沧海已有千尺桑。

今宵良会足遥继,毋谓乌合思隼飏。倘遵约法等萧相,讵愁阻驾来臧仓?

明朝十月春小阳,乾坤递入梅花香。好吹温煦补凄洌,子有琴筑吾瑟簧。

和平导使乖戾忘,致尔福寿增无量。不然止蹶行踉跄,暮随归鸟朝随旸。

枉张大口恣餔啜,彼博奕者犹足强。谈兵嚇鬼鬼未怕,已先笑杀邻妪盲。

羲皇本多事,横空为一画。遂为文字祖,后来纷简策。

贻祸到秦焰,诗书受奇厄。汉兴稍搜辑,残缺良可惜。

作者东西京,自是竞纂释。各为一家言,牛要几千尺。

历代有撰著,纯杂理须辟。胜国重淹雅,名藩富经籍。

下逮学士家,典坟亦充积。所嗟时文兴,古书相捍隔。

盈箱未必窥,但取耳目赫。四海莽多故,遗编毁兵革。

余尝入三馆,颠倒触履迹。散乱无全书,饥鼠饱永夕。

牙签悉断割,缥缃为地席。小胥间盗窃,千万无什百。

余欲叫九阍,笑者颇啧啧。执卷发长喟,谁为共考覈。

归来蓬户下,敝簏恣怡怿。妄想宛委山,渔猎快夙癖。

但愁十指短,难探海中璧。古人目十行,一览不再绎。

我读未终卷,记忆悔忙迫。聪明天所限,人事况役役。

意欲专一经,守约或有益。藏书羡黄子,塞屋地苦窄。

浩瀚六万卷,丹铅尽先泽。父书既善读,而且保乱逆。

江山有变迁,此书无改易。黄子固多才,孝思实无射。

他时购遗书,造君千顷宅。不须鼍错来,边生吐胸膈。

发君四库藏,光辉照金石。

故人渺在云林端,手种梓漆阴团团。不愤读书从鬼谷,何嫌卖药近长安。

白日定趋天禄阁,青春宜著鵔鸃冠。相思洒尽金壶墨,三十六峰生莫寒。

才过浮石是蓝溪,溪上青山高复低。山中泉是溪中水,寻源直到华山西。

崧高地气灵,花木竞妍秀。玉峰西南趾,有松独怪陋。

偃蹇如蟠螭,奋迅如攫兽。叶劲须髯张,皮古鳞甲皱。

菌蠢藤瘿怒,支离筇节瘦。月上虬影摇,风度雨声骤。

子落慰枯禅,枝樛碍飞鼬。盘根万乘器,平盖千岁寿。

樵斤幸免寻,厦匠矧肯构。龙化会有时,天旱期汝救。

飞锡道人知几年,青蛇白兔亦茫然。焚香且上五花殿,煮茗更临双鹤泉。

今日别栽庭下柏,当时曾种社中莲。證明佛事真何事,聊策藤枝结胜缘。

苦雨几十日,满庭多土花。行螺上墙屋,倒竹卧泥沙。

澄景生凉吹,晴云变晚霞。却愁清夜梦,无计逐池蛙。

东吴之山虞山高,秀拔众山谁与伍。终日出云遂为霏,利泽在人惠良溥。

公之奇秀自岳降,貌似古人心更古。仕途坎壈三十年,晚始拥旄开制府。

先声想已到百城,楚女越童争歌舞。彩幡风暖春行县,画戟霜飞秋按部。

闾阎从此无疮痍,道路还闻息豺虎。我老为儒迂且腐,日给太仓惭何补。

祝公惟愿政有成,早晚还朝事明主。

汉家金马署,帝座紫微郎。图籍凌群玉,歌诗冠柏梁。
阴阴万年树,肃肃五经堂。挥翰忘朝食,研精待夕阳。
晴空露盘迥,秋月琐窗凉。远兴生斑鬓,高情寄缥囊。
葳蕤双鸑鷟,夙昔并翱翔。汲冢同刊谬,蓬山共补亡。
差池摧羽翮,流落限江湘。禁省一分袂,昊天三雨霜。
石渠遗迹满,水国暮云长。早晚朝宣室,归时道路光。

坞中积雨藓痕青,门外流泉枕上听。汉客年华消渴病,越人生事养鱼经。

居山已识龙蛇气,灌药聊资水石形。更喜湿云能悟道,林间夜护少微星。

扰扰黄尘没马鞍,几人消得此中閒。绿阴清昼深如水,饱看溪南雨后山。

问处分明答处亲,太平天子太平臣。
等闲喝散千峰雪,此土西天一样春。
有无不问语先堕,明镜当台双照破。
迷云散尽晓天空,杲日团团红似火。

翠箭擎寒,粉黄拂艳,盈盈乍隔秋水。湘萝云回,玉魂烟锁,温霭一窗晴意。

飞琼不见,问带上、仙题恁寄。纵是深藏金屋,难抛碧岩清致。

芳姿是谁竞丽。只梅花、晚妆同试。抹倒万红千紫,独明珠佩,一段心情泉石。

但付与、枯桐写幽思。尽耐牵萝,琅玕静倚。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