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帝王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帝王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菀(yù):树木茂盛。
尚:庶几。
蹈:动,变化无常。
昵(nì):亲近。
俾(bǐ):使。靖:谋。
极:同“殛(jí)”,惩罚。
愒(qì):休息。
瘵(zhài):病。
迈:行,指放逐。
傅:至。
曷(hé):为什么。
矜(jīn):危。
《小雅·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这是一位大臣有功却获罪遭到流放,他心中充满怨恨,因而写了这首诗。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置我有无间,缓急非所赖。
孤坐万峰颠,嗒然遗下块。已矣复何求,至精谅斯在。
淡泊非虚杳,洒脱无蒂芥。世人闻予言,不笑即吁怪。
吾亦不强语,惟复笑相待。鲁叟不可作,此意聊自快。
施恩宣化。一统函夷夏。端拱垂衣几务暇。光被普天之下。
簪缨扈从游巡。乾坤万物光新。荡荡太平熙皞,吾皇万岁千春。
独坐草堂馀,凉风水阁虚。门前相访者,应有载来书。
何年五月忽飞霜,君洒燕山泪数行。去问戴公山下客,千秋堪自识行藏。
边星昨夜欃枪伏,边草萋萋自抽绿。大将功成士马閒,天子临轩再推毂。
龙盘虎据留都重,阃外元戎维汝用。拥旄仗钺出长安,鹰扬气势烟云动。
承平最久誇江东,百年不见狼烟红。公来镇静民物丰,日长豹幄悬雕弓。
天颜咫尺降丝纶,海不杨波尘不惊。宣威久赖股肱力,折冲正倚卿威名。
杨公才艺何超卓,两岁三迁恩宠渥。石头城外送君行,愁见江天云漠漠。
青春祖道槐阴秾,纷纷冠盖生英风。高牙玉节趋王命,方叔召虎今惟公。
贝丘豕立俄人啼,淮水失却巫支祁。万牛腥闻红帕首,天狼反被青云衣。
坞金递遣髑髅守,日注鬼箓停生机。风尘展转逾十载,意者天怒民浇漓。
故令六合日颠倒,人类灭尽将无遗。云胡玉毁石自若,荧惑扬彩三阶微。
沣兰无实荃蕙化,蹠蹻往往嗤随夷。奸凶残忍源源出,福善祸淫殊反易。
杀人白昼临通衢,长剑大刀争割食。东家处子西家搂,父母吞声泪偷滴。
书生平日苦自信,坐谈性命成迂僻。有人抱膝吟草庐,夜梦史迁紬秘书。
共工举头天柱折,五丁凿石岷峨枯。有穷飞箭落九日,防风戮骨雄专车。
跨秦历汉凡几劫,宇宙戏掷犹摴蒱。君不见邯郸空国长平陷,又不见焦土咸阳总冤滥。
区区反覆焉足云,老天为质由来闇。
江头父老话兴亡,蒲柳春光又十霜。徒有子规愁望帝,更无鹦鹉忆明皇。
唐陵麦饭悲寒食,汉腊桑门祝上方。指示旁人尽流涕,讲堂钟鼓暮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