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创作背景
《周颂·天作》是周颂中少有的提及具体地点的作品(另一篇是《周颂·潜》),它写出了岐山。《毛诗序》说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诗集传》则指为“祭大王之诗”,都认为祭祀的对象是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季明德语,认为是“岐山之祭”,即《周颂·天作》的祭祀对象是岐山。
松云深处敞禅关,草坐麻衣多在山。应笑东华尘土客,白头如雪未能閒。
新寒罗被觉,蔽帘雨急,一雁堕圆沙。梦醒和泪别,海燕深栖,妒入莫愁家。
啼红满镜,悄自惜、薄媚铅华。千万丝、白门杨柳,浑未称藏鸦。
空嗟。孤飞青鸟,双引黄骢,并颓波东下。亲觑著蓬莱尘暗,秋鹢文纱。
回桡荡作江南怨,破暝色、霜在苍葭。惆怅极,归期还问釭花。
三日山中游,溪山未全究。却羡畬田人,春晴斸烟岫。
鹓鹭班归彻火城,阳回初啭上林莺。嘶风宝骑联镳出,映日宫貂簇锦行。
柏叶共分春昼酌,梅花独结岁寒盟。喜瞻云物新开霁,应念调和属老成。
离宫别馆树森森,秋色荒寒上苑深。北塞君臣方驻足,中华将帅已离心。
兴隆有管鸾笙歇,劈正无官玉斧沈。落日凭高望燕蓟,黄金台上棘如林。
秋老篱门,有高士、萧然独处。倚闲砌、孤枝冷叶,菊花无语。
一亩尽拼衣尚敝,三篇赋就饥难煮。恰何来、狂客破苔封,携秋雨。
科头坐,谁宾主。掀髯笑,堪吾女。正紫螯堆珀,绿醑斟乳。
笔底仙乎君独步,杯中老矣余千古。记醉来、还有旧风流,槃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