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丰收年景谷物多,高大粮仓一座座。储存亿万新稻粮,酿成美酒甜又香,献给祖先来品尝。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丰年:丰收之年。
黍(shǔ):小米。稌(tú):稻子。
高廪(lǐn):高大的粮仓。
万亿及秭(zǐ):周代以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秭。
醴(lǐ):甜酒。此处是指用收获的稻黍酿造成清酒和甜酒。
烝(zhēng):献。畀(bì):给予。祖妣(bǐ):男祖先称“祖”,女祖先称“妣”。
洽(qià):配合。百礼:指各种祭祀礼仪。
孔:很,甚。皆:普遍。
此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表现出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周颂·丰年》既着眼于现 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周颂·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周颂·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周颂·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可见《周颂·载芟》是把《周颂·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毛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周颂·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时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逆骈欲遗世,异服事缪悠。恭也差可观,未是真仙俦。
因服究其衷,有怀小竹楼。一时示萧散,千载瞻风流。
鄙人冒朱紫,因循成白头。衣锦不尚絅,褫带宜承羞。
归来作褐父,敝缊寒无忧。老仙独不弃,谓可同真游。
解衣远衣我,意重千金裘。高义固多感,浊骨难昆丘。
披之焚香坐,世虑忘嚣湫。神仙未能学,愿学王黄州。
泽国仍多雨,溪流没两涯。墟烟迷小市,泥草乱空阶。
蕴藉诗中意,苍茫病里怀。明朝晴色好,对话两情谐。
冷冷西风,渐吹得、水清如许。凝望处、波心霞照,如明远浦。
翡翠尚馀三径草,胭脂已染千山树。看晴空、万点荻芦花,飞银絮。
陪俊赏,惭辞拙,乡思乱,愁难数。叹燕鸿过尽,都归何处。
老大久抛沧海梦,倦怀懒整冰弦语。只相宜、江畔玩滩声,鱼龙舞。
端朝风望两台星,圭组参差又十人。八百乔年馀总数,一千熙运遇良辰。
席间韵语皆非俗,图上形容尽得真。胜事主盟开府盛,误容衰薄混清尘。
服许便衣更野逸,坐从齿列似天伦。二公笑语增和气,夜久盘花旋发春。
梨花落香粉光湿,小妇茕茕倚瑟立。明月来窥堂上人,白头夜抱麟书泣。
酌酒呼君君不起,荆门云冷閒于水。纵使中山千日醒,不如夜夜留髡醉。
鸣琴变响园中树,梦访峚山在何许。分明泪洒牵衣处,犹见驱车旧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