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之

先秦·佚名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警戒警戒要记牢,苍天在上理昭昭,天命不改有常道。休说苍天高在上,佞人贤士下上朝,时刻监视明秋毫。我虽年幼初登基,聪明戒心尚缺少。日有所成月月进,日积月累得深造。任重道远我所乐,光明美德作先导。

注释

⑴敬:通“儆”,警戒。之:语气词。
⑵维:是。显:明察,明白。思:语气助词。
⑶命:天命。易:变更。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⑷陟(zhì)降:升降。《尔雅》:“陟,升也。”厥:其。士:庶士,指群臣。一说士,通“事”。
⑸日:每天。监:察,监视。兹:此,指人间。
⑹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
⑺不、止:皆为语词。聪:聪明,此处意为听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听而警戒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⑻日就月将:日有所得,月有所进。就:成就。将:进。
⑼缉熙:积累光亮,喻掌握知识渐广渐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缉熙,当谓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
⑽佛(bì):通“弼”,辅助。一说指大。时:通“是”,这。仔肩:责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说文》:‘仔,克也。’二字同义。克,胜也,胜亦任也。”郑笺:“仔肩,任也。”
⑾示我显德行:言指示我以显明的德行。

赏析

  《毛诗序》说《周颂·敬之》是“群臣进戒嗣王”之作,不仅与诗中“维予小子”的成王自称不合,也与全诗文意相悖。无论从字面还是从诗意看,《周颂·敬之》的主动者都不是群臣,而是嗣王(即周成王)。诗序之所以说“群臣进戒嗣王”,或许是出于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平定叛乱、克绍基业而又有所巩固发展的考虑,其善意用心无可厚非,却并不合乎实情。

  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周颂·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首六句为第一层。成王利用天命告戒群臣,由于他的天子身份,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居高临下的威势。“天维显”、“命不易”,形式上为纯客观的叙述,目的则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对群臣的告戒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后六句为第二层。年幼的成王,面对年龄较长的群臣,往往采取一种谦恭的姿态,这里表达严于律己的意愿更是如此。成王自称“小子”,承认自己还很缺乏能力、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但还会存有对摄政周公的顾忌);而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精心设计的震慑。

  《周颂·闵予小子》《周颂·访落》《周颂·敬之》《周颂·小毖》这一组诗,诗中由“闵予小子”、“维予小子”、“维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称,可以体现成王执政的阶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长和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

创作背景

  这是周成王表达敬天思想自谦勇任的一首诗歌。《毛诗序》《诗集传》都把《周颂·闵予小子》《周颂·访落》《周颂·敬之》《周颂·小毖》看成组诗。这四首一组内容相关而连贯的诗,虽然不是有预先确定的创作计划,但其连续的编排则应是由删诗的孔子确定的

  猜你喜欢
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垂杨漫舞。芳不解、将春系住。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
欢盟误。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玄都秀句。记前度、刘郎曾赋。最伤心、一片孤山细雨。

凭久栏干可一杯,湖山飞入水中来。多情燕子能相劝,舞破东风去却回。

倩得薰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透冰肌。略开些个未多时。窗儿外,却早被人知。
越惜越娇痴。一枝云鬓上,寻人宜。莫将他去比荼䕷。分明是,他更韵些儿。
忆昔出门时,营魂不相依。
乱行忘户庭,欲东却从西。
升堂拜严父,鹤发七十余。
欲语不成语,涕下如绠縻。
老妻哭中闺,半世叹分违。
孰意垂白后,亦复不同栖。
妾病入骨髓,一命仅若丝。
不知君还日,能有相见期。
争如床下舄,反得随君之。
不忍出门别,难禁君去时。
言已咽就榻,见者皆歔欷。
流云虽无情,惨澹亦如悲。
瘦女候庭前,含泪整衿裾:“东风尚苦寒,凛凛中人肌。
愿耶善自爱,以慰儿女思。
”三孙拜马前,头角何累累。
大者始十龄,小者犹孩提。
伯仲似解事,饮泣貌惨凄。
季也最可怜,顿足放声啼:“我欲同翁去,明日同翁归。
”石人纵无肠,对此能自持?二儿相逐行,直至双溪涯。
泪眼似井水,源源流弗襜。
舟师催棹发,丁宁且迟迟:“我父去终去,幸得缓斯须。
”于时天渐暗,密雪学花飞。
山林尽变幻,白玉为树枝。
橹声伊轧动,兄弟争牵衣。
但得到睦州,不敢再相随。
强颜麾斥去,掩泣立沙坻。
盘回过前湾,跂立犹不移。
我时情怀恶,有目何能窥。
急入篷底卧,冥然付无知。
同行坚慰解,沽酒买红鱼。
酒饮未终觞,酩酊已如泥。
至重在天伦,谁宁不念兹。
无泪洒离别,此语非人为。
况我志丘壑,岂欲阨路歧。
但愿身强健,定得返故庐。
长幼聚一筵,春篘荐埘鸡。
重赓《考槃》咏,勿倡《出门辞》。
一声远笛数声砧,月满江城夜正深。
坐据胡床爱凉思,空阶移尽桂花阴。
瑶台梦断敲门竹,凤蹬温泉新出浴。
侍儿扶起娇不禁,蝉翼红绡影红玉。
晚蝉声里追新凉,藕腕轻拖龙巾长。
留仙裙舞风力软,不知何处荷花香。

一代文章道德高,源开苏海接韩潮。大名岂藉亭为重,遗爱应如社不祧。

薄采蘋繁供野祭,补栽松竹护疏寮。我来合许陪舆从,六一泉邻薛老桥。

雅什曾歌岳降神,今看天上玉麒麟。舜弦一弄均和气,尧荚三收得令辰。

池到凤凰一指日,符分鱼竹未妨身。祈公戬谷终何拟,星有元台木有椿。

中夜平旦尔,净把天宇洗。
此时气之清,隐映如有体。
挹之莫可得,挥之不能靡。
外不隔毛发,内透彻心髓。
轻清孰为天,天也不离此。
因行过东湖,荷叶恰新美。
柔茎柄圆盖,嫩绿出清泚。
下承之浮萍,铺锦杂青紫。
洒洒无一尘,生意正济济。
欲辩已忘言,无声臭至矣。
绮山才子才庸峭,素色成文似邵绫。
待诏归来金马客,题诗寄去碧桃僧。
画眉谁问张京兆,多病深怜马茂陵。
昨夜西堂安梦好,惠连春思又新增。

野树分秋色,庭花坐似春。青云原不坠,绿蚁且相亲。

耻下荆山泪,同生杵臼身。丈夫恩未报,终是有心人。

秦驻山头祖龙庙,月黑天寒闻虎啸。将军手挽乌角弓,平明入山寻虎踪。

丛篁秀木郁重重,阴壑惨淡来悲风。山灵白昼驱虎出,壮士跳踉与之敌。

雄牙利爪善搏人,大剑长鎗俱辟易。我今三箭信有神,勇气不让飞将军。

山中一朝除虎害,四境扫荡无妖纷。封章奏彻彤庭上,圣主闻知颁内赏。

安得储公数十人,一时苏息东南民。

携美姬湖上

远山,近山,两意冰弦散。行云十二拥翠鬟,搀不定春风幔。锦帐琵琶,司空听惯,险教人唤小蛮。粉残,黛减,正好向灯前看。

锦筝,玉笙,落日平湖净。宝花解语不胜情,翠袖金波莹。苏小堤边,东风一另,怕羞杀林外莺。方酒醒,梦惊,正好向灯前听。

玉舟,渐收,淡淡双蛾皱。鸳鸯罗带几多愁,系不定春风瘦。二八芳年,花开时候,酒添娇月带羞。醉休,睡休,正好向灯前候。

美哉,美哉,忙解阑胸带。鸳鸯枕上口揾腮,直恁么腰肢摆。朦胧笑脸,由他抢白,且宽心权宁耐。姐姐,奶奶,正好向灯前快。

咏美

翠梳,浅铺,粉汁香尘素。画阑谁与月同孤,试听高唐赋。云堆玉梳,多情眉宇,有离人愁万缕。若还,寄取,罗帕上题诗去。

柳腰,翠裙,不似昨宵困。轻风吹散晓窗云,花落佳人鬓。璧月多情,黄昏谁近,素盈盈罗帕尘。泪痕,尚存,须寄与东风信。

缑山无侣共吹笙,金碧楼台拂晓行。帝子不来春又暮,野棠开尽绿阴生。

我昔年少时,高视隘八荒。惟思涉险道,谁能戒垂堂。

南辕与北轨,所历何杳茫。一旦十年后,尽化争战场。

岂无英雄士,几人归北邙。抚此重长叹,壮志失轩昂。

敛退就衡宇,蹙蹙守一方。往事且弃置,身在亦奚伤。

蹑级苔侵屦,钩帘月满庐。淡烟浮茗灶,深柳护巾车。

径引凉阴直,窗涵夜气虚。无人闲问字,犹自手钞书。

枝叶皆从一本生,源源本本是天伦。
易经著义交相爱,相忍何如相爱亲。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坏證扶须力,危机发更难。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汲井事晨盥,华轩肃且清。敞扉面西麓,众峰何峥嵘。

岩岫落棂牖,云霞集檐楹。鲜飙天际来,轻岚席上生。

灏气薄琴册,余润沾緌樱。逍遥适意志,因之怡遁情。

积潦门前郁此心,偶来林下散秋阴。雨馀百鸟声尖利,惟有鸣鸠作钝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