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在才这样,
不是今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载芟(shān)载柞(zuò):芟,割除杂草;柞,砍除树木。载……载……,连词,又……又……
泽泽:通“释释”,土解。
千耦:耦,二人并耕;千,概数,言其多。耘:除田间杂草。
徂(cú):往。隰(xí):低湿地。畛(zhěn):高坡田。
侯:语助词,犹“维”。主:家长,古代一国或一家之长均称主。伯:长子。
亚:叔、仲诸子。旅:幼小子弟辈。
疆:同“强”,强壮者。以:雇工。
嗿(tǎn):众人饮食声。有嗿,嗿嗿。馌(yè):送给田间耕作者的饮食。
思:语助词。媚:美。
依:壮盛。士:毛传训“子弟也”,朱熹《诗集传》训“夫也”。
有略:略略。略,锋利。耜(sì):古代农具名,用于耕作翻土,西周时用青铜制成锋利的尖刃,是后世犁铧的前身。
俶(chù):始。载:读作“菑”,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南亩:向阳的田地。
实:种子。函:含。斯:乃。活:活生生。
驿驿:《尔雅》作“绎绎”,朱熹《诗集传》训“苗生貌”。达:出土。
厌:美好。杰:特出之苗。
麃(biāo):谷物的穗。
亿:十万。秭(zǐ):一万亿。
醴(lǐ):甜酒。
烝:进。畀(bì),给予。祖妣:祖父、祖母以上的祖先。
洽:合。以洽百礼,谓合于各种礼仪的需用。
有飶(bì):飶飶,飶通“苾”,芬芳。
椒:以椒浸制的酒。
胡考:长寿,指老人。
匪(fēi):非。且:此。上“且”字谓此时,下“且”字谓此事。
振古:终古。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前二十一句可算是第一部分,后十句算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七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籍田祀神之用,与《周颂·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一说是春天籍田时祭祀社稷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周成王之后,晚于《周颂·臣工》《周颂·噫嘻》等篇。
天地若大瓮,万物生其腹。人犹腹中虫,蠢蠢随化育。
钻攻无时休,脏腑为翻覆。帝青蠢元气,岂不畏戎毒。
皤然命涤荡,汗下兼涌衄。蚩蚩自狂猘,涫沸交杀戮。
何当瞑眩定,风止水归渎。铸铁作锄犁,春耕待秋熟。
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海东涛。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积未消。
北地行欲尽,始觉春萌芽。村柳色已新,蔼蔼烟中斜。
渡河指齐郊,河边见归槎。淮徐行在眼,吴会亦匪赊。
道路空苦辛,分定勿复嗟。生不爱京华,不如早还家。
还家春未暮,及见桃梨花。
联翩游骑。玉勒踏遍,月楼烟市。漫追寻、雷塘绣瓦,望青帘杏花村底。
春一笑、任群莺塘树,却与春光俱醉。怎禁得、画桥暂止。
猛听吹箫声起。遗簪堕珥筹花事。忆少年、情悰如水。
却早见、当垆佳丽。抱银筝、初来北第。香缥缈、飏绣屏罗绮。
风散落红十里。谁怜惜、旗亭游子。看日搅、一帘花碎。
莫道天远蓬山,暂消受、檀牙按指。何问时、翠幰重来,对红蕤怯睡。
赚得个、玉纤整髻。假报金钗坠。还记取、垂柳堤边,摇荡春风影里。
九日独何日,高怀无与娱。仰视天宇清,倏见飞鸿孤。
哀呜呼其群,相望渺江湖。岂不念亲友,林閒置尊壶。
不醉慎毋归,且莫歌骊驹。今日不为乐,奈此岁将徂。
风霜艳黄菊,兴与南山俱。此时如不采,但恐随樵苏。
日暮登吹台,苍茫望八区。翻然念乡国,北望一长吁。
黄蔷薇过庆元贞燕燕别无甚孝顺,哥哥行在意殷勤。三纳子藤箱儿
问肯,便待要锦帐罗帏就亲。唬得我惊急列蓦出卧房门,他措支刺扯住我皂腰裙,
我软兀刺好话儿倒温存:“一来怕夫人,情性哏,二来怕误妾百年身。”
又不曾看生见长,便这般割肚牵肠。唤奶奶酩子里赐赏,撮醋醋孩儿弄璋。
断送得他萧萧鞍马出咸阳,只因他重重恩爱在昭阳,引惹得纷纷戈戟闹渔阳。哎,
三郎,睡海棠,都则为一曲舞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