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佚名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光明壮丽我周邦!登上巍巍高山上,高山小丘相连绵,千支万流入河淌。普天之下众神灵,齐聚这里享祭祀,大周受命永久长!

注释

般(pán):乐名,是巡狩四岳河海的一种歌乐。郑笺:“般,乐也。”
於:赞美词。皇:伟大。时:是,此。
陟(zhì):登高。
嶞(duò):低矮狭长的山。乔:高。岳:高大的山。
允:通“沇(yǎn)”,沇水为古济水的上游。犹:通“沋(yóu)”,沋水在雍州境内。翕(xī):汇合。一说通“洽(hé)”。洽水又作郃水,流经陕西郃阳东注于黄河。河:黄河。
敷(pǔ):同“普”,遍。
裒(póu):包聚。时:世。对:封国,疆土。一说配合。
时:通“侍”,承受。

赏析

  《诗经·周颂》所载《大武》乐章歌诗六首,它们反映的是周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叙事上具有纪实性和连续性。六首都有相应的歌舞形态,其首尾系序幕和谢幕,主体部分是中间四段。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周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周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大武》六成对应六诗,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及《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记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则可确定四篇,另两篇,王国维认为其中一篇即此篇《般》,他并且认为它当是《大武》六成的歌诗,说:“《酌》《桓》《赉》《般》四篇,次在《颂》末,又皆取诗之义以名篇,前三篇既为《武》(指《大武》乐舞,非《周颂》中之《武》篇)诗,则后一篇亦宜然,……至其次第,则《毛诗》与楚乐歌不同,楚以《赉》为第三,《桓》为第六,毛则六篇分居三处,其次则《夙夜》(王氏认为即《昊天有成命》)第一,《武》第二,《酌》第三,《桓》第四,《赉》第五,《般》第六,此殆古之次第,……与《乐记》所纪舞次相合。……《般》云:‘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则与‘六成复缀以崇’(《乐记》中语)之事相合,是毛诗次第与《乐记》同,恐是周初旧第,胜楚乐歌之次第(《左传》所引《大武》之次第)远矣。”(《周大武乐章考》)但高亨认为王氏之见过于相信毛诗篇次,他确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诗,指出从诗中所述,表明“周朝广大的疆土,有小山大山,有小河大河,普天之下包括当时的边疆,都遵奉周朝的命令,很明显是中国统一的景象,是征服南国后的景象”,既然“诗的内容和《大武》舞第四场所象征的故事如此相符合,那末《般》篇是《大武》舞第四场所唱,是《大武》诗的第四章,也是很明显的”(《周代大武乐考释》)。

  《大武》四成的舞蹈是表现周公东征平乱、至于江南的事迹的。作为《大武》四成的歌诗,《周颂·般》和《周颂·武》一样,是四言七句,语言虽然非常简练,但是用了“高”“乔”“敷”“裒”等表示空间之大的字眼,用了最能体现空间感的山峰河流来实化这种象征、隐喻周室伟大的空间之大,便具有一种雄浑的气魄,体现了圣王天下一统的恢宏之势。

  起首一句“於皇时周”,就是在赞叹周朝。因为周代既是第一个以“华夏”自称的朝代,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又是孔子所终身向往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礼乐之邦的完美典范,因而,后世在读到和用到这些含有“周”字的古文时,就可以直接将周王朝代入为是属于中华民族共有的国度风范。

  “陟其高山”,登上了高山。巡视四海,自然要登山临水,祭拜天地。置身高岗,看到的是“嶞山乔岳,允犹翕河”。这两句形容的场景是:俯瞰群山,仰望岳峰,眺望百川,汇于一脉,俯仰天地之间,山河尽收眼底。这是属于王者的格局,这是巡视河岳的眼界,这是颂诗吐纳的气势。

  正因为有了这俯仰之间气势如虹的胸襟与豪情,所以才有最后的升华之句:“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这是在说明天下的归心与时局的顺遂,也是说国家的天时地利人和。

  因此,《周颂·般》作为《周颂》诗里的最后一篇,虽短小精悍,却气韵冲天,势比山海。

创作背景

  周颂·般》诗就其内容而言,当为天子巡狩时祭祀山河之辞。而所谓巡狩,本来就包括镇压叛乱在内。诗中声称普天之下的疆土都归周室所有,是针对叛乱不服者而发的。所以这首诗当为周公平乱结束时所作。

  猜你喜欢
洛阳二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扬鞭走马城南陌,
朝逢驿使秦川客。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念此使人归更早,
三月便达长安道。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河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秦川寒食盛繁华,
游子春来喜见花。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
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
玉台清酒就君家。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芊芊芳草望中迷,传火楼台丽日西。飞絮轻翻遮柳陌,落花乱点暗桃溪。

琉璃波净沈鱼藻,玳瑁帘疏阻燕泥。百五良辰最葱茜,绿阴行马过莺啼。

次公治颍川,仁政被一方。
神物不藏瑞,兹焉集凤皇。
在昔奏箫韶,舜庭来跄跄。
西伯有至化,亦见鸣岐阳。
仲尼岂无德,已矣空悲伤。
夫何刀笔吏,而能致殊祥。
我来过荒陂,烟草但苍苍。
缅怀汉循吏,史笔恐未详。
菊浦桃源瞰九城,鸾歌凤啸忽将迎。千岩杂树云霞色,
百道流泉风雨声。上客由来轩盖重,幽人自觉薜萝轻。
疑是昔年栖息地,山中日暮有馀情。

凤凰巢穴麒麟种,奇物常为世倾竦。傅生才调出名家,一不为希百非冗。

亦知性质有天解,曾忆当年角初总。早从书派得源流,复向词宗继支统。

后来英俊岂易得,我已为子神飞动。十年远作东南游,腹有江山浩奔汹。

试凌逸气脱尘凡,立见孤标谢荒茸。翻然赴敌翰墨场,百万人中看贾勇。

会将长策献明庭,谁谓一时非贾董。未论秋荐与春闱,金马玉堂堪接踵。

晋阳授简辞当习,毛义登堂檄须奉。有才未免为世用,药里参苓方在笼。

厌随时辈学奔趋,肯向乡邦衒华宠。古道终教德器成,今人祇解功名重。

临岐欲别无所赠,颇觉尘襟剧颊壅。情深义重极怜渠,我语虽多未为氄。

一卷苔藓坚贞操,千尺云霄挺特姿。尚有山林萧散意,南行相送寄相思。

渚平系缆,柳丝垂、拂我船窗孤倚。沙鸟不知凫与雁,隐隐衔芦飞起。

入水天深,贴云山远,大有秋来意。悄焉风过,客心吹去千里。

还羡老瓦粗樽,鲈肥酒熟,占与渔兄弟。画稿萧疏临未就,夕色又催行矣。

断汊菱歌,荒湄榔响,渐散烟无际。海东月缓,隔篷梦暗潮尾。

共识此君面,谁知面目真。清风犹立懦,奇节仰先民。

其间有洞天侣,思游尘世。珠葆摇曳。华表真人,清江使者,相从密议。此老遨嬉。我辈应须随侍。正举步、忽思同类。十八公、方耸壑,宜邀致。夙驾星言,人争图绘。B146来鄞山甬水。因此崇成,四明里第。

沙晚水痕碧,萧萧蒲苇秋。鸿飞遵远渚,木落见沧洲。

藤杖吟还倚,风帘行可休。有怀谁共语,暝色起林丘。

聚首仍何处,分襟复此陂。衣冠屯绿溆,笳鼓截清漪。

自尔为三益,伊予畏四知。周交醇糯饮,车坐众宾嬉。

叹息今迟暮,那堪古别离。池台杜甫遍,舟楫谢安移。

棹拨天疑破,窗旋岸欲随。凉风下菡萏,人语避凫鹥。

暂辍蒹葭唱,真生霜露悲。但看眼前事,能负手中卮。

歙邑谁黄发,汪门汝白眉。少游梁孝苑,老动季鹰思。

杳杳怜江海,悠悠怅路岐。馀霞散锦绣,落日涌琉璃。

云物秋元异,欢娱夜更追。寒螀依断梗,微月隐疏篱。

逸气衰犹壮,暌心醉不支。泪深南浦草,愁重北梅枝。

饮罢还持袂,潮平是去时。相寻有遥梦,应绕碧湖湄。

桃源主人示我盘龙吟,动我升高眺远之雄心。马背不如人背稳,跨之可上昆仑岑。

主人好游意超迈,导我乘云观上界。随处溪山百丈图,旋行旋展天手快。

偕吾徒兮山之脊,拨草寻途愁径窄。当头隐叠翠嶂凡几重,两面削成丹崖约千尺。

苍茫四望无人家,饥肠辘辘何所觅食兮渴又无茶。

藤密畏逢蛇吐舌,风腥疑有虎磨牙。同人相顾色如墨,百尺竿头退不得。

麟也胡为走大荒,凤兮何苦寻荆棘。有时风落孟生帻,有时泥陷阮孚屐。

有时汗透左思衣,有时喘坐米颠石。山雨欲来云黯黮,路到难时须放胆。

昌黎不合哭华山,取笑千秋吾岂敢。体虽疲兮神则王,掉头已在青云上。

飞雪来吟谢客儿,长风吹送陶元亮。山高寺冷无人到,四时冰雪堆堂奥。

僧知客为观日来,预言晓霁当先报。我偕弟子卧禅室,迟明僧报日将出。

天边万道霞缤纷,山外平铺云浡潏。初吐赤若眉,继似朱涂额。

俄见碧牙璜,瞬成血色璧。楚王渡江萍实浮,狮子蹴空火球掷。

伟哉造化为大炉,铸出铜钲挂东峄。此行何异登岱宗,低头俯见海波裂。

山僧顾言此未足,雾消可见峨山曲。芙蓉城廓在眼前,江流如线缠巴蜀。

纵横平壤天府宽,坐见嘉禾黄转绿。群峰蛾伏不碍眼,始知井蛙自局促。

我闻此语心颜开,准拟看山不拟回。试登混元顶,再上会仙台。

鸡冠石上走一过,宝顶山头览九垓。眼界更无峰隔断,心光且与天徘徊。

天公真面未易露,勾留苦受白云锢。主人褰裳不肯住,余亦从之觅归路。

进易退难古所叹,此身恨不生羽翰。天梯无磴失栏杆,下视累累乱石乱。

乱石如锥起,摇摇行复止。履厚指尖长,一滑痛彻髓。

翠微直下坡路矗,风雨漫天雾迷目。绿草蒙茸踏作泥,前人方起后人仆。

衣裳湿尽无一乾,雨酿夏气成秋寒。飞鸟不见见应笑,昨何矫健今蹒跚。

自从行路无此苦,荒山谁与为宾主。兜鞋十步九艰辛,拄枝一摇三仰俯。

想是仙人厌客寻,不然山鬼敢余侮。道遇少年胡,采药上山隅。

感激顾盼间,弛担负余趋。下山投亲宿,红日照庭梧。

回瞻所过岭,雨气尚模糊。喟然长啸添神智,安见登高胜平地。

便使天门秩荡开,群仙转恐忧颠坠。刘伶荷锸自可埋,毕卓抱瓮何嫌醉。

忆我七上公车时,出云入云亦游戏。主人吾宗之耆英,新诗赠我如瑶琼。

天上绿章倘可奏,翻然亦欲骑长鲸。功成再访赤松子,相与蟠龙高处證前盟。

木落霜洲溪水清,登临满目是飘零。
黄花有意怜幽独,白酒无聊漫醉醒。
牢愁错倚西风立,楚些巴渝不可听。

团团青铜镜,昔从轩辕铸。面涵孤月光,背隐双龙跗。

美貌欣自修,丑容羞见妒。人心自亲疏,镜明只如故。

舣棹黄陵岸,虔趋帝女祠。
奠椒随楚俗,拂石读韩碑。
北渚来何远,南巡事莫追。
凄然鼓灵瑟,起舞想冯夷。

瓶中桃李亦争春,白白红红爱煞人。最是评章搁笔后,谁浓谁淡谁精神。

疏声篷背忽脩脩,翠石文沙古渡头。烛尽邻船初罢酒,更稀戍卒懒登楼。

十年旧续江湖梦,千里平添茝杜愁。自笑尘劳缘底事,苦将今旧阅浮休。

秋山入未深,黄叶落已半。遥遥人境心,似为云隔断。

沿溪闻清澌,寒蒋覆凌乱。香刹丛林间,客至鸟方散。

林沈古佛堂,青萝掩经幔。但闻候虫移,不觉时序换。

宇宙夫何常,悲哉气先涣。愿假虚无缘,一证诸有观。

卓性澄锡泉,冥身脱尘绊。共指娑罗阴,寥音迟来雁。

君家才子称痴绝,今日输君才更神。百页蛮笺磨墨汁,三升浊酒岸?巾。

江头螺女常酬客,洞口榴花不避人。肯信薄游无稛载,锦囊赢得贮清新。

牧童驱犊过前溪,我忆当时锦障泥。牛背马蹄都一梦,前山那复问高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