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银盘端正挂瑶天,灏气寒光两斗妍。白鹤仪鸾成恍惚,黄尘清水叹更迁。
五行秀淑兹山聚,百种祯祥此地全。应与三仙同不老,坐看兔魄谩亏圆。
金□□□迟,丝竹声大悲。和乐唯有舞,运体不失机。
退似前龙婉,进如翔鸾飞。回目流神光,倾亚有馀姿。
此公佞佛久无灵,妖梦迷茫死未醒。谁为练儿编本纪,年年祇载老人星。
万里看春色,萧然客眼中。乱莺山店雨,一蝶戍旗风。
岁月惊飞絮,妻孥共转蓬。终当决归计,蓑笠逐溪翁。
昔为郡下客,曾借水边居。秋水月为昼,春风花作庐。
醉里谁堪忆故乡,春风万里共垂杨。衡阳南去无征雁,何处青山是夜郎。
帐拂晓星寒,倚剑共吟晴雪。多少新亭残泪,又唾壶敲缺。
琵琶弦上小沧桑,青衫怨秋月。霜外鸡声初起,任孤帆催别。
秋风满襟袖,归棹洞庭阴。一醉写疏影,岁寒盟此心。
天淡云闲,雨馀芳草平如剪。柳腰低软。春色和烟远。
斜日西楼,人倚东风倦。莺声懒。一庭花片。绿满香痕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