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一)
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
(二)
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
(三)
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陇头歌辞》为“梁鼓角横吹曲”之一。《乐府诗集》载三首,写游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甘肃省简称为“陇”,这个陇由古代“陇山”而来,因为前人习惯上称平凉庆阳两区为陇东。天水为陇右,张掖、武威一带为陇西,而古代陇西还包括今属平凉市的庄浪、静宁两县。六盘山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处,主脉在甘肃境内。
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欣城:不详,我认为指今镇原县的“新城”,“新”与“欣”同音。汉代时平凉部分地方,包括今镇原县属北地郡。新城距平凉不远,距陇山东麓也就一百多里路程;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
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
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汉唐四朝,前后十朝,长安之名真正是名声赫赫,以至在唐以后长安成了国都的代称,李白《金陵》诗说:“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称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金陵为长安,实即今江苏南京。长安位居关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胜于天下独居第一。
关中周围群山环抱,东有华山、崤山,西有陇山,南有终南山、秦岭,北有洛水东西的黄龙山、尧山和泾水两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陇山又称陇坂、陇坻,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为六盘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约一百公里,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边境,山势陡峭,山路曲折难行,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水岭。古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山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种感受真是无可名状的凄凉和悲壮。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陇坂,往往徘徊瞻顾,悲思涌起。历代流传歌咏秦陇的诗篇不下数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乐府民歌的三首《陇头歌辞》最为有名。
第一、三两首均以“陇头流水”起兴,与下文内容的联系是在陇头之水“流离”而下——无定所、不由自主方面。
瑶轩绮槛春风度。柳垂烟,花带露。半闲鸳被怯馀寒,燕子时来窥绣户。
妻妾儿孙一假。金玉珍珠二假。三假是荣华,幻化色身四假。
知假。知假。说破浮名五假。
驱车车郊道,黍稷何薿薿。秋来风雨时,款达方靡已。
岁功虽未收,农欢已在耳。停骖暂借问,野老见客起。
夏旱萦圣心,殷忧禹汤似。郊野得沛泽,至诚良可恃。
行观晚稼登,玉粒走万轨。饥岁逢有秋,岂独农人喜。
故人三十不得志,橐笔边城掌书记。行踪落落嗟穷途,文章浩浩多奇气。
旧家黄腄东海堧,古来往往见神仙。秦皇汉武去不返,蓬莱寂寞三千年。
楼台蜃气空无有,门前但见飙轮走。深心愿借张良筹,颇信折箠真在手。
早年师事青田刘,相从徒步穷荒陬。兵符阵法不足道,南阳东葛知谁优。
凤凰城头夜吹角,我方起舞君先觉。过从日久自殷勤,去就风高终卓荦。
去年共赋勾骊哀,今年海上笙歌来。远交近攻端已见,悲呼反受群儿咍。
眼中无数金银台,防秋谁是安边材。扶桑东望大波恶,楼船试瞰云涛堆。
忧时感愤曾何用,有人正上金天颂。河梁握别黯销魂,道义相期互珍重。
不空宁有妙,诸妙本来空。落日云光里,茅山翠几重。
过我频将道义论,可堪斜日映秋原。茶炉火断空淹坐,松径风回欲掩门。
泪尽尚惭诗句意,情深何止故交恩。欧公乡里庐陵是,吾省文风已复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