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蕉记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何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也。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芭蕉,叶子很大而空,承接雨点时会有声响,因雨点的快慢疏密而发出不同的声响,没有差错。但蕉叶哪里有声音,它是借助雨点才发出声音的。雨点不落在蕉叶上,那么蕉也只是默默地静静地栽种在那里;蕉叶不空,雨点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蕉叶与雨点本来就是相互起作用的。蕉叶是静,雨点是动,动的雨点与静的蕉叶相碰撞而发出声响。声响又是能够进入耳朵的。等到耳朵接受了雨打芭蕉之声,人们用“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来摹拟这种声响,觉得它像僧人在佛堂诵经,像捕鱼人驱鱼时用木棒敲船的声响,如珍珠倾泻,如骏马奔腾,至于将听到的声音想像成什么,那又属于听者的佳妙了。长洲人胡日之把芭蕉种在庭院来等着下雨,以“听蕉”为别号,这样看来他对动与静的机理应该有所领悟了吧?

注释

不忒(tè):没有差错。
假:借。
相能:亲和,谐调。
戛(jiá)摩:碰击,摩擦。
迨(dài):同“逮”,等到。
匝(zā)匝㴙(zhá)㴙:包括后文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都是叠用象声词,用以表现雨打芭蕉的各种声响。㴙,滴水。
渔:打鱼人。榔:捕鱼时用以敲船惊鱼的长木条。
骧(xiāng):奔驰。
长洲:旧县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胡日之:作者同乡友。

赏析

  这篇文章叙写作者听到雨打芭蕉叶时的精致细腻的感官品味,先听而后思,并连续运用象声叠词和排比博喻句式,将原本单调乏味的声音表达得顿挫扬抑,生动流畅。文章拟物模情,形象细腻;虚实相映,意蕴独特。

  从文章中很容易发现它以文字而造就的种种音乐效果,也可以透过全篇文字把握到被作者用心描绘的雨中芭蕉的典雅气质。然而,这篇两百字不到的小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还是它那超越表层描述的哲学思考。

  这是很让人迷惑不解的,像沈周这样一位对于事物的形体、色彩有敏锐感受的画家,何以面对葱绿的芭蕉,不是着意用他的眼,却是用他的耳去“听”这生命成长的节奏。而当他静心倾听那雨打芭蕉的渐沥声时,他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蕉叶上晶莹的水珠,而是形而上的抽象命题:芭蕉承雨有声,其声假之于雨;雨不集,蕉不虚,声无从起,因而声乃蕉雨相合之结果:蕉静雨动,动静相配以起声,等等。如果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性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很快悟到这实际上是中国绘画重神似甚于重形似的基本理论在沈周身上的一种曲折的反映:或许可以进一步说,正因为沈周是一位一流的中国画家,而不是普通的画匠,所以他面对熟悉的绘画对象——芭蕉,才不会古板地专注于它的形,而着眼于它的神,把雨打芭蕉的动人场景当作一个哲学问题来思考。

  但《听蕉记》,终究不是一篇高深的哲学论文,而是一曲富有思辩色彩的乐章。这乐章的形式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尤为明显。当作者用“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四串叠用象声词来表现雨点或快或慢、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地打在芭蕉叶上时,无疑可以感到一阵新鲜感。作为一位喜欢与僧侣交朋友而又生活于姑苏水乡的画家,沈周把这种声音同时比喻为如僧人在佛堂内同声诵经与如晚归的渔舟敲响梆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透过这种象声词的娴熟运用与生活化比喻的巧妙设置,也感到一点钱钟书先生所谓的“通感”在沈周身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沈氏之所以对于声音的感受如此细致,或许与他对于形体与色彩的敏锐感觉颇有关联,亦未可知。

创作背景

  芭蕉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典雅高贵,而“雨打芭蕉”作为一种富于韵味的自然情景,又往往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渲染成极具音乐美的篇章。作者在听到雨打蕉叶的时候,有感而发,创作了此文。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贾岛怜无可,都缘数句诗。君虽是后辈,我谓过当时。
溪浪和星动,松阴带鹤移。同吟到明坐,此道淡谁知。
新来特特更门地。都收拾、山和水。看明年、事事都如意。迎福禄、俱来至。
莫管明朝添一岁。尽同向、尊前沈醉。且唱迎春乐,祝慈母、千秋岁。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几度寻芳已不成,又还寂寞过清明。悭风涩雨颠迷甚,十日春无一日晴。

马蹄尘扑。春风得意笙歌逐。款门不问谁家竹。只拣红妆,高处烧银烛。

碧鸡坊里花如屋。燕王宫下花成谷。不须悔唱关山曲。

只为海棠,也合来西蜀。

天生神醴地生材,曾感当年鸑鷟来。
钓水取清芳酷烈,采山可茹味徘徊。
能招霞侣云中笑,得奉龙颜食后杯。
细品第三纲最胜,人间双井当舆台。
骐骥在霜野,低徊向衰草。
人枥闻秋风,悲鸣思长道。
黄金作鞭辔,粲粲空外好。
人生贵得意,不必恨枯槁。

茫茫春梦谁知道。绿杨一霎东风老。自恨枉多情。浮尘长苦憎。

草堂青嶂绕。曲岸溪声小。何日遂平生。相携上玉京。

何人吹笛傍江干,木落淮南夜色寒。三弄水边人舣棹,一声云杪客凭栏。

梅花簌簌吹应落,杨柳依依折欲残。惆怅绿珠何处在,绮窗深锁月漫漫。

老桂吹香袭绛袍,并将秋兴写秋毫。何人记得南楼夜,月过松梢一丈高。

结屋北山阿,境趣适有契。閒寂聊悦心,深密非避世。

谁令赋《远游》,山空冷兰蕙。人间万得丧,欣戚随所制。

颇似观优伶,笑语杂悲涕。戏弄刻漏间,陈迹安足寄。

策杖归去来,溪深亦朝厉。陟岭见我屋,竹柏松杉桂。

雨馀青一色,净扫如作彗。行可休此足,无言得深诣。

二八药苗阴岭采,采得雪金英。四脚无为鼎铸成。

三性聚真晶。

海底款吹无焰火,煅炼数铸精。烹就冰肌耀素琼。

魂圣貌纵横。

自入东胶路,乡邦此地赊。
人悲西候日,帆乱北溟霞。
民俗农为业,州城土作家。
驿楼何处是,庭树暮栖鸦。
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华凝衣有露,静极树无风。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

啸傲梅花里,今朝定有诗。软香春暖候,冷艳月黄时。

坐久浑无意,风来每自疑。游蜂莫相恼,付与出墙枝。

黄山东南数十里,芙蓉削翠连云起。
萧萧褐褐三五群,生薪半肩歌不止。
石径迢迢云外行,烟雾满地穿林坰。
圣世不须紫芝曲,息担击壤歌太平。

行行何所至,乃至长安道。长安古都会,托迹非草草。

朝见冠盖集,暮见歌舞巧。裘马饰轻肥,姻戚多姣好。

顾我山泽姿,夷之等佣保。穷年抱名刺,四顾无可造。

人生各有得,于义未容挠。安能随波流,弓身以求饱。

他乡经乱独登台,万里江天眼暂开。山势远从京口落,潮头高过海门来。

百年世事翻棋局,半壁桑麻换劫灰。日暮寒林霜叶下,秋空一雁发声哀。

南国山河不易力,凤鞭欲使断江流。
骄兵百万填淝水,狼狈归来国已休。

一十年馀此再逢,江流山色隐房栊。玄猿入洞虚残月,帝子吹箫向碧空。

泉饮定心僧入定,法从空处界俱空。登临欲问飞来事,云树重重水自东。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