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蕉记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何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也。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芭蕉,叶子很大而空,承接雨点时会有声响,因雨点的快慢疏密而发出不同的声响,没有差错。但蕉叶哪里有声音,它是借助雨点才发出声音的。雨点不落在蕉叶上,那么蕉也只是默默地静静地栽种在那里;蕉叶不空,雨点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蕉叶与雨点本来就是相互起作用的。蕉叶是静,雨点是动,动的雨点与静的蕉叶相碰撞而发出声响。声响又是能够进入耳朵的。等到耳朵接受了雨打芭蕉之声,人们用“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来摹拟这种声响,觉得它像僧人在佛堂诵经,像捕鱼人驱鱼时用木棒敲船的声响,如珍珠倾泻,如骏马奔腾,至于将听到的声音想像成什么,那又属于听者的佳妙了。长洲人胡日之把芭蕉种在庭院来等着下雨,以“听蕉”为别号,这样看来他对动与静的机理应该有所领悟了吧?

注释

不忒(tè):没有差错。
假:借。
相能:亲和,谐调。
戛(jiá)摩:碰击,摩擦。
迨(dài):同“逮”,等到。
匝(zā)匝㴙(zhá)㴙:包括后文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都是叠用象声词,用以表现雨打芭蕉的各种声响。㴙,滴水。
渔:打鱼人。榔:捕鱼时用以敲船惊鱼的长木条。
骧(xiāng):奔驰。
长洲:旧县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胡日之:作者同乡友。

赏析

  这篇文章叙写作者听到雨打芭蕉叶时的精致细腻的感官品味,先听而后思,并连续运用象声叠词和排比博喻句式,将原本单调乏味的声音表达得顿挫扬抑,生动流畅。文章拟物模情,形象细腻;虚实相映,意蕴独特。

  从文章中很容易发现它以文字而造就的种种音乐效果,也可以透过全篇文字把握到被作者用心描绘的雨中芭蕉的典雅气质。然而,这篇两百字不到的小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还是它那超越表层描述的哲学思考。

  这是很让人迷惑不解的,像沈周这样一位对于事物的形体、色彩有敏锐感受的画家,何以面对葱绿的芭蕉,不是着意用他的眼,却是用他的耳去“听”这生命成长的节奏。而当他静心倾听那雨打芭蕉的渐沥声时,他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蕉叶上晶莹的水珠,而是形而上的抽象命题:芭蕉承雨有声,其声假之于雨;雨不集,蕉不虚,声无从起,因而声乃蕉雨相合之结果:蕉静雨动,动静相配以起声,等等。如果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性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很快悟到这实际上是中国绘画重神似甚于重形似的基本理论在沈周身上的一种曲折的反映:或许可以进一步说,正因为沈周是一位一流的中国画家,而不是普通的画匠,所以他面对熟悉的绘画对象——芭蕉,才不会古板地专注于它的形,而着眼于它的神,把雨打芭蕉的动人场景当作一个哲学问题来思考。

  但《听蕉记》,终究不是一篇高深的哲学论文,而是一曲富有思辩色彩的乐章。这乐章的形式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尤为明显。当作者用“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四串叠用象声词来表现雨点或快或慢、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地打在芭蕉叶上时,无疑可以感到一阵新鲜感。作为一位喜欢与僧侣交朋友而又生活于姑苏水乡的画家,沈周把这种声音同时比喻为如僧人在佛堂内同声诵经与如晚归的渔舟敲响梆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透过这种象声词的娴熟运用与生活化比喻的巧妙设置,也感到一点钱钟书先生所谓的“通感”在沈周身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沈氏之所以对于声音的感受如此细致,或许与他对于形体与色彩的敏锐感觉颇有关联,亦未可知。

创作背景

  芭蕉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典雅高贵,而“雨打芭蕉”作为一种富于韵味的自然情景,又往往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渲染成极具音乐美的篇章。作者在听到雨打蕉叶的时候,有感而发,创作了此文。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逸足思长途,劲翮慕远汉。壮志忽蹉跎,功名失华旦。

孤芳不自惜,靡靡同草蔓。饥寒名劬劳,霜雪念衰晏。

眇焉尚遐征,遄车指芳甸。故国念离忧,高轩增老恋。

会当酬知心,努力加餐饭。微勇或可贾,未和南山粲。

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暮天飞旅雁,故国在衡阳。
岛外归云迥,林间坠叶黄。数宵千里梦,时见旧书堂。

春残枕籍落花眠,正是周家定鼎年。睡起不知秦汉事,一尊闲醉华阳川。

闲拨船行寻旧池,幽情往事复谁知。
太湖石上镌三字,十五年前陈结之。

楼外秋寒知不知。看看又到菊花时。半窗白日影如驰。

白日已多来日少,来何欢喜白何悲。且斟美酒对清辉。

凭高因赋遏云篇,曳屣狂歌放昔贤。未遂相如荣驷马,且寻师正傲清泉。

悲吟玉未相三献,羞涩囊空乏一钱。典却春衣常独酌,从教邸主笑鸢肩。

何处星槎使者回,孤城寒吹共登台。湖间明月双珠出,雨后青山万井开。

炼石尔徒天目到,观涛谁更广陵来。越吟楚曲俱摇落,江左新惊鼓角哀。

柯山月下婵娟影,前度刘郎馀故情。诗成回首恋三宿,我亦惜花痴半生。

雁沉寒水菩提长,虫蚀真诠章句清。西湖悬绝得鸾喙,可但能专五字城。

病身佳节若相违,强近清尊对落晖。风景不殊怀抱尽,人间何世笑啼非。

剧怜宇旷蝇钻纸,遥羡云空雁脱围。暂得心降书远至,万方一概欲安归。

白发常多感,青春亦不平。落梅饶惨澹,新柳太鲜明。

筠溪四十三岁夭,师弟与兄传夜衣。国手棋高更有著,百年政恐疾于飞。

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
初种直教围野水,半开长是近清明。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烟脂画不成。
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仙真异迹岂无因,海岳灵区合有人。
夜殿焚香亲制草,诘朝分遣内台臣。

酒醒船在子陵台,万壑千岩玉琢开。抛却钓鱼看雪落,一双青雁恰飞来。

为儒为吏两无功,采石铜官邂逅同。
四见清明今一换,归欤我欲片帆东。

长空一望如水碧,泉涧幽幽风淅淅。惊人暑退寒渐生,蓼染春红映素壁。

雁声催向玉门关,一曲琵琶马上閒。回首汉宫三十六,独留明月照朱颜。

木棉花尽荔枝垂,
千花万花待郎归。

霜浓绮阁,却无几、又是阳和时节。玉树凋残花落尽,都剩寒藤枯柮。

曲径遥观,新妆点缀,顿觉丰姿别。西宫南内,应许太真娇怯。

爱他淡冶轻盈,似将春信,预向西风说。枝上幽禽啼不住,也是鲜妍可悦。

花萼楼前,长生殿里,染就芙蕖颊。云筛月印,萧萧那怕飞雪。

玉露园陵满,珠丘蔓草新。南阳无赤伏,北阙丧黄巾。

弓剑桥山痛,衣冠汉庙神。千秋浑寂寞,遗墨宝幽人。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