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岭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国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战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建炎四年(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这首诗是他离开连州北归时作,抒发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苕溪溪上一茶神,三表遗经品藻亲。轻拂竞看云态度,初尝应惬舌根尘。
草堂遥忆金沙水,花濑聊分紫气春。尤物从来常贵少,彭城园外即非真。
坎坎乐蛙鼓,谁为歌折杨。朅来散幽忧,因之弁之阳。
山云正可怡,涧碧尤可湘。他年乞一壑,我欲筑草堂。
所不践斯言,宁不愧德璋。
寺压苍厓势欲倾,欢然西度为谁兴。云随草树萦层岫,江浸楼台点万灯。
坐久不知身寂寞,梦回犹觉气轩腾。思君城郭尘埃满,相逐寻閒亦未能。
洪赞地何高,居人汲井劳。二钱博斗水,百丈曳修绹。
石乱山馀骨,沙深溪不毛。岂知江海上,终日厌波涛。
刘伶沛国人,独以好饮名。每乘苍鹿车,出入携瓶罂。
结交嵇阮徒,陶然过平生。妻言不足听,自谓能忘情。
常使荷锸随,已觉累尔形。如何饮酒台,却在淮阴城。
千年土花白,尚疑垒曲成。至今台下草,春风吹不醒。
君行戒晨装,淮泗千里程。登台勿酹酒,当诵周觞铭。
吴仙落笔皆俊气,浓淡平奇得胸意。召取蓬莱脱角龙,蟠曲张鳞对相戏。
拗怒喷薄烟雾青,千山老干无好形。皮毛几伐现真骨,尘垢摆脱通仙灵。
茯苓长生化精魄,齐弟夷兄共肥瘠。世遥韦毕未可知,凡手安能论什伯。
?背一老蹲若睡,海雏所化或者是。总归元气鸿濛中,太初太素将无同。
秋山斤斧无朝莫,令人南忆闽瓯路。赤城雁宕不难求,布袜青鞋远寻去。
楞伽峡口山嵌空,斧凿痕留神鬼工。又如赤壁经猛火,天荒地老湟江中。
山形万变相对出,荆关欲画难为功。横看侧看各有熊,山灵面目真无穷。
两道飞泉落天半,谷吞岩吐鸣雷风。珠帘高挂不可卷,随风散作烟濛濛。
下有滩声竞相应,浪花飞雪寒咣融。磐石遏水水逾驶,篙眼万窍穿玲珑。
或云仙人抱云卧,遗迹未许春渐鸿。或云贞女取螺化,万古不受尘埃蒙。
石不能言任题品,弹压百怪无词雄。岭南洵有奇绝处,但恨径险舟难通。
峡名楞伽义何取,江赋叶记皆梦梦。我来峡中偶击汰,鱼龙逃避玻璃宫。
书生馀日总抛书,只爱凭窗看小鱼。浩荡清波自来去,几回挥手欲依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