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十八·刈麦有感

其一

八十岁老庄家,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毒害。

其二

不甫能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其三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其四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其一

八十岁的老农民,何曾见过今年这样的麦子!不但没有颗粒,而且连麦秆也没有。旱灾闹了三百天,灾情蔓延二千里。特别是我这卧牛城一带,灾害尤其严重。

其二

好不容易才开镰刀收割,却弄得像嘴巴着地一样趴下了。请人帮忙不但赔了人工还赔了饭食,还这样痴心,实在是稀罕。赶紧安排在麦地里种豆子,希望有些收成。

其三

穿和吃倒不算太愁,最愁的是遭官儿们的棒打。五月中旬就开了仓,里长哥要过堂,按照户口册上的花户们,都要限期缴纳钱粮。穷人们卖田地住宅,没有人买;典去儿女,还是赔不上。

其四

往年到了收麦的时节,麦子收割完了也是没多少收成。而今年更是没有麦子也没有钱,哭着向上天哀告,到哪里诉说冤屈呢?刚好碰到里长哥,叫了一万声可怜可怜吧。

注释

北双调:宫调名。北曲常用宫调之一。

胡十八:曲牌名。北曲属双调。

庄家:农家,农民

几曾:何曾,什么时候。

柴:柴草,此指麦秆。

“三百日”二句:写旱灾时间之久和地域之广。

卧牛城:本指北宋都城汴京,此借指临朐城。

忒(tuī)毒害:太厉害,太严重。忒,方言,太。

不甫能:才能够,好容易。

陪:通“赔”。

“五月”句:刚到五月中官府就开仓征收税粮。五月半,阴历五月中旬,这时小麦刚成熟。

里正:即里长,相当后来的地保。

“花户”句:户口簿上有名的人要限期交足钱粮。花户,登录户口时,户称花户。每,同们。比,案验,即查究催逼。

典:典卖,抵押。

俭:歉收。

那答儿:何处,哪里。

赏析

  此曲由四首小令组成,写旱灾之年,农民颗粒无收,还要遭受官府酷刑的惨状,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反映了农家的疾苦,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全曲风格刚劲,语言本色,采用方言土语,虽质朴无华,却高度凝炼,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佳作。

  《胡十八·刈麦有感》是由四支小令组成的重头曲,写出了因遭受严重旱灾而颗粒无收,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农民“卖宅田”和“典儿女”的悲惨遭遇。

  第一支小令写旱情的严重和受灾地区的广阔,农民所种的麦子颗粒无收。曲中开始以一个八十岁的老农之口以质朴的语言道出:“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大灾之年,粮食柴火,一点也无,何等凄惨。接着道出“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极言旱日之长及地域之广,最后两句“偏俺这卧牛城,四十里忒毒害”,饱含着老农无尽的辛酸、怨怼和无奈。第二支小令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即使麦子收成不好也得收,还得请人帮忙,这样又赔了人工和饭食。农民为了能收一些糊口的粮食,麦地里麦子收割之后赶紧又种下豆子,可以说为了活下去,已经想尽了办法。这里深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第三支小令写了官府不顾人民死活,催逼灾民交税,逼得农民典儿卖女的悲惨境况。写里正之类的乡官却还在那里加紧催租,逼得人们卖田宅儿女。“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穿和吃”并非真的“不索愁”,这样写,只是为了更突出“官棒”对农民的严重威胁。为什么农民们“愁的是遭官棒”,原来“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也就是说,“花户每”要过“比粮”这一关。而“花户每”要过“比粮”关,想免遭“官棒”的酷刑,只有“卖田宅”或“典儿女”,别的无路可走。苦只苦“花户每”既无田宅可卖,即使忍痛典了儿女,也还是“陪不上”,最终难逃“遭官棒”的可悲命运。第四支小令写农民的哭诉,跟往年相比,今年更惨,有一年不如一年之意。这是一幅旱灾图,读者能够想象到饿得骨瘦如柴的农民站在里长前求情发愁的那种惨状,朴素、真实表现了社会的不合理:由于官僚地主的压迫勒索,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下去。

  作者站在农民的立场,揭露了明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把天灾和人祸都展示出来了,充分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之作。

创作背景

  冯惟敏于隆庆六年(1572)辞职回到故乡临朐以后,接触到农村的现实,亲眼看到了农民身受的痛苦,写下了不少反映农村灾难的作品。万历元年(1573)山东发生大旱,粮食歉收,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作者满怀同情,在这年的夏天写下此曲了记录了这一凄惨的情景。

(1511—1590)明山东临朐人,字汝行,号海浮。冯惟重弟。嘉靖十六年举人。官保定通判。能诗文,尤工乐府。所著杂剧《梁状元不伏老》盛行于时。有《山堂词稿》、《击节余音》。
  猜你喜欢
欲识东陵味,青门五色瓜。龙蹄远珠履,女臂动金花。
六子方呈瑞,三仙实可嘉。终朝奉絺绤,谒帝伫非赊。

夜来六出飞花,又催寂寞袁门闭。幽斋无寐,寒欺衾布,明吞窗纸。

起步闲庭,月华交映,长空如水。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际、骑箕尾。

谁信团成和气。在贤侯、笑谈声里。咸惊句琢琼瑰,端是锦缠肠胃。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田家知未。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

微月堕西岭,烂然众星光。明河斜未落,斗柄低复昂。

感此南北极,枢轴遥相当。太一有常居,仰瞻独煌煌。

中天照四国,三辰环侍旁。人心要如此,寂感无边方。

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
鼓吹夜归湖上月,楼台晴望海中山。
奋飞每羡夜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
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任循环。

霭霭龙旂色,琅琅木铎音。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妇言加妇德,公子嫁公孙。
澹泊於心慊,纷华入耳烦。
晋秦称区国,韩姞烂盈门。
乃与其夫子,十年江上村。

几回傍槛折迷阳,流尽春槽曲水觞。竹邑浅分溪浪滑,花枝斜照夜鬟长。

清言屡射当场覆,艳语频勾隔坐香。皂帽青鞋从此始,敢将瓢笠附轻航。

云幕初开挂月钩。深闭妆楼。同倚针楼。罗衫团扇最风流。

髻子平头。鞋子丛头。

见说银河日夕浮,一日三秋。七夕千秋。画屏围坐笑牵牛。

天上多愁。人世无愁。

阿侯十六南邻女,对门居。相视欲申无限意,口中朱。

朝起青烟萦兽爪,晚来红烛透虾须。牙箱实裹冰蚕茧,骨里相思岂是虚。

·金斗熨开鱼子襭,衬红裳。铜瓶注暖狮头炭,理黄妆。

频呼小玉因声巧,欲写泥金恐恨长。那见瑶台成粉幛,果然银汉是红墙。

独酌谣,独酌无所忧。天边开八地,地上列九州。三江昨饷鯸鲐,百粤复馈离支。

何曾开筵,日食万钱。边令之腹,无其便便。一石亦不多,一斗亦可已。

琳琳琅琅乐声起,劝客高眠洞房里。

花发台城苑殿荒,六朝遗事使人伤。
翠华想像宸游处,碧草萋萋辇路长。

日车闪闪下山椒,风阵萧萧掠柳条。湖上晚秋天气爽,楼间极目客魂销。

湘妃哀怨冯谁听,楚屈英灵何处招。窃禄无田归未得,浪吟当此愧渔樵。

千里提封盛府开,照淮红旆晚徘徊。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

韦断陈编占药喜,珠挥新什咏兰陔。阿连今羡南飞翼,酒影犹能入寿杯。

北瞻灵鹫山围寺,东望初阳树绕台。昨夜龙泓新过雨,乱流花片入城来。

玉躬耗寒暑,群望崇圭璧。仁祀盛黄缣,礼坛优绀席。

惫均楚疾愈,俄同宋年益。岂劳诵赋臣,宁用观涛客。

一路霜风响石藤,日长金地少人登。四山峭壁都扶座,十月平林已结冰。

施食鸽分厨内粟,持斋猿护佛前镫。劳劳下界红尘扰,输尔幽栖最上层。

来翦莼丝,江头一阵鸣蓑雨。孤篷归路。吹得苹蓑暮。
短发萧萧,笑与沙鸥语。休归去。玉龙嘶处。邀月过南浦。

夜深群动息,气凉暑渐无。坐觉幽意适,徙倚阁东隅。

正值新晴后,烟树稍模糊。沉沉半钩月,利露幽光孤。

遥望鹿耳门,隐隐平沙铺。少焉月渐升,纷射鼋鼍居。

错落渔火集,闪烁出菰芦。将与疏星杂,上下明空虚。

风静波不兴,海面一镜如。皑皑东方白,拍拍惊啼乌。

骤寒逼衣裳,吾将归吾庐。

我来二禺峡,不见二禺君。古洞余苍藓,空山起白云。

江流何浩浩,帆影自纷纷。返棹一回首,清钟天际闻。

世变已如此,天心胡可知。秋来愁里路,劫满局中棋。

家散身逾重,时穷道不疑。是谁能解事,相与尽寒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