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幸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奉先寺,晚上又住在了这寺中。
山北幽谷之中响起了阵阵风声,月光照射着寺院中的林木,撒下了淡淡的光影。
那高耸的龙门山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
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胜地,寺院众多,佛事兴盛。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一座石窟,寺中有卢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伟壮观,为龙门石窟之首。
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阴壑(hè):山北的幽谷。
虚籁(lài):指风声。
清影:清朗的光影,指月光。
天阙(què):一作”天窥“,本为星名,此指龙门。
象纬:象纬:指的是星象经纬,古人称恒星为经星,行星为纬星,这里泛指天空中的群星。
云卧:龙门山高入云,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
觉:睡觉。
深省:醒悟,慨叹。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这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阵阵冷风,月光下的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夜卧,身上衣服单薄,蚀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胜其寒,由此塑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尘俗之念必然为之一洗,悉数忘却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心灵从而得到净化。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在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晨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夜宿奉先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
这首诗是杜甫开元二十四年(736)在洛阳时所作。时年诗人25岁,游览洛阳,夜宿于龙门奉先寺,有感而发,从而写下这首诗。
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谁言卖钱须青铜。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
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
介亭群石似飞来,深插云林两两排。占得群峰最高地,翠姿何处有尘霾。
忽作霜松折,犹残旧桂丛。仙山芸阁冷,郎署粉闱空。
节荡函金虎,车轓掩画熊。凄凉追往事,忍看一旌红。
一纸书来速。道空斋、翛然对影,不胜幽独。欲倩主人为留意,觅取如花碧玉。
待它日、贮之金屋。若得可人如我愿,更何妨、拼却珠千斛。
但只恐,难从欲。
风流好个良司牧。向风尘、犹耽吟咏,公然脱俗。只有缠绵情不改,恣意寻欢取乐。
浑不解、鬓丝如擢。寄语东君宜自遣,还须留意于官牍。
书中意,容徐覆。
骑上扬州不可招,一朝蜕影入冰绡。凡夫岂敢留仙骥,却遣衔书赴九霄。
招提抱层岩,阑楯出虚迥。微微宿霭收,转见苍林静。
客子更何之,扶筇蹑云磴。
上帝降康年,来牟荷明赐。仲夏朱明时,绿野望如茨。
玉节祥光摇,金枝黄云委。一茎涵春芒,两歧表圣瑞。
问之何因尔,刺史张君诒。德政格苍穹,宝穑遗民利。
讴歌彻渔阳,俯仰欢老稚。一方庆和丰,普天沾乐事。
汉代旌循良,后世诵贤勚。告尔百君子,景行为赤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