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写伤春怀人意趣,温柔旖旎。“麦浪翻晴风贴柳,已过伤春候”风中绿麦,似是海浪,涟涟无边,清香幽幽;杨柳飐飐,随风飘扬。“麦浪”、“风飐柳”说明春去夏来,伤春季节已过。起二句,格调清新健朗,似表明作者内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悦之情的。但果真如此吗?“因甚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词有“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绝非一般的忧愁、烦恼,而是因哀愁而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说的“衣带渐宽”。然而毕竟“已过伤春候”,既然为春感伤的时候早已过了,那词人为何还落寞依然?
这一点,词人似乎并不自知,所以才会有“因甚”的“扪心自问”。但真的不知吗?“毕竟是春迤逗”,上阕结句点出伤春意绪仍在。而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个中亦含“春怀”、“春情”的内蕴。因而就有了下阕的回忆之语。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此二句承“春迤逗”而来,点明烦恼之由。这两句是缅怀当初两人幽会情景: 犹记那日,在开满殷红芍药的阑边,他携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闪,温言软语,笑意满眸。这一切如今想来,令人动情,亦使人伤感。“红药”,即芍药,“红药阑”即古诗词中常提及的芍药栏,药栏,亦泛指花栏。最早见于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南宋赵长卿《长相思》中有:“药栏东,药栏西。记得当时素手时”。《牡丹亭》里也有:“转过那芍药栏前”。
“盼到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结二句再转回写此时之情景与感受,盼到花铺似绣,却仍不能相见,翻转之中更透过一层地表达出斯人独僬悴的情态,苦恋的悲哀。
五年新召綍,六馆旧儒冠。枌社年来好,棠阴种处难。
家贫书簏富,居隘酒尊宽。郡府多咨问,阎闾遂妥安。
少游乡誉蔼,老杜士心欢。盘屈千军笔,迟回四品官。
使车将秣马,仙驭已鞭鸾。忆昔亲师范,论交在岁寒。
离群虽苦早,为善每相观。顷日留班著,临风欠羽翰。
嗣音无间断,满纸话辛酸。归恨幽明隔,时将简牍看。
殊方悲宿草,馀庆属庭兰。身世谁能驻,声名死不□。
涉江传楚些,有泪湿毫端。
丧乱将家幸得全,客中长耻受人怜。妻能守道同王霸,婢不知诗异郑玄。
借得种蔬傍舍地,分来灌菊别池泉。却欣远迹无相问,一棹秋风笠泽边。
伤春病酒,日三竿贪睡。睡起闲行巷南寺。老僧烹活火,碾罢龙团,七椀后,门外烂柯谁记。
蓦看花朵上,頩脸微烘,似带三分午前醉。索笑漫沈吟,莫是东邻,茜钗上、火珠初施。
只认做空门本无愁,又谁信枝枝,尽弹红泪。
诗名十载鬓犹青,玉立长身瘦鹤形。双屐烟霞来药径,一樽花月醉茅亭。
联床乍慰思如渴,分袂旋悲迹似萍。惆怅瑶琴奏流水,几时重许子期听。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昔闻丹丘生,说诗譬诸禅。镜花与水月,应作如是观。
维摩本无言,文字皆可删。心通有顿悟,千偈如水翻。
当其未悟时,兀兀一蒲团。空明渺众虑,丈室何其宽。
先生居上座,瘦骨如瞿昙。庄严具七宝,定慧彻三关。
说法用我法,舌本如转环。吾无隐乎尔,香气来旃檀。
色相涌空界,四壁开烟峦。白云淡流水,黄叶飞空山。
清泉咽幽石,孤花媚秋潭。宗门有了义,此境须微参。
啖蜜得真味,食蔗有回甘。作诗呈我佛,弥勒应同龛。
履声曾接中台武,銮禁陪刊翠琰名。二老风流同燕席,一樽谈笑会江城。
岁寒松柏青无改,酒畔篇章语可惊。辱叙金兰分赠我,勤拳尤识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