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恋情词,民歌风情。上片追忆当初同在回廊,月夜同烧香的情景,烘托出眼下离别孤独的相思愁苦。下片由书信二三行引起内心的无穷思念,愁断人肠。结末以雁儿栖息何处作比喻,表现出惊恐不安的神态。此词全用口语,通俗浅近。
上阙首句“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廓,月在回廊”。词一开头就从回忆写起,用“记得”回叙那个令人陶醉、难以忘怀的美好辰光: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在九曲回廊与自己的情侣一道焚香拜月,默祷祝愿,互诉衷肠。词人撷取“同烧夜香”这么个典型事例,透露两情缱绻的无限消息,以少总多:借焚香拜月的动态,状情侣间不可言传的心态。月夜与回廊时空错呈,夜景与恋情水乳交融,是一幅寓情于景的绝妙画图。
柔和的月色,“幽谧的夜晚,清香袅袅,情语绵绵,恐怕蟾宫嫦娥也忍不住要窺视妒羡吧。”可是,这一切已成过去,只能在记忆里重温,现实留下的却只有“思量”。“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而今”正与开首的“记得”相对应,镜头从往昔摇回现实。现实是令人伤怀的,昔日双双偎依,今已影单形只,只能“独自”空守,因而对夜也就由迷恋转为怨恨,而要“睚昏黄”了。一个“睚”字,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反衬出对恋人思念之强烈。你看,“行也思量,坐也思量”,无时无刻不在思量,与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行”、“坐”的动态概括,极写两情之深沉。
下阙开头的“锦”字,系套用《晋书·列女传》中的一个典故:窦滔妻苏氏善属文。滔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词甚凄婉。词人以此典故象征鸿雁传书。“锦字都来三两行”,信算是传来了,可是这三两行使人读了凄婉的消息,非但没有稍解候信人的思念之情,反而触发和平添了无限倜怅。“千断人肠,万断人肠”,正是极言愁绪震荡撞击之剧烈。朝思葬想的情侣,就似虚无飘渺的绰约仙子,你究竟在于何方?鸿雁传书来来往往并没有个确信,“来也愜惶,去也牺惶” ,直弄得六神无主、惊慌烦恼。
全词回忆与现实结合,表层行踪与深层心理交融,对比与复叠词语连用,音韵铿锵。这首词虽然抒发的是男女幽怨之情,但是于宛转缠绵之中,依然具有一种空灵蕴藉、情愫粗犷之美。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淳熙八年(公元1181) 冬,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旋即被劾罢职,自淳熙八年冬到绍熙二年(公元1191) 冬,辛弃疾在信州带湖赋闲达十年之久,这首词作于闲居带湖时期。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
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且当注虫鱼,莫草三千牍。
忆昔坡头接锦袍,深堂披卷效微劳。三年重得同清夜,宫烛风帘见月高。
春城战血冷悲笳,废垒伤心旧炮车。雪窖生还犹有母,玉门归去已无家。
同骑塞马眠燕月,独向河源上汉槎。我有离魂招未得,劫灰天畔哭黄华。
依微绿雨冥濛天,圆荷散水青莲钱。晨阶步花空土涩,玉柱湿丝移蜀弦。
南风迟迟度帘额,树叶迎凉小秋色。槐枝未晚噪蝉催,梦中蝴蝶空中飞。
长江泻水下建业,海门潮色动眉睫。北风连山卷雪飞,波底客舟冻一叶。
尔时木落江亦空,舵牙撞水江之东。万鸦僵立磡石暗,遥见缕缕茶烟红。
城头老树低几尺,云里看山千仞壁。断蒲折苇僻沙港,冷光直射蛟龙室。
青山渡口月出皓,鹫岭夜半钟声到。当垆一笑任吴姬,醉著蓑衣脱貂帽。
侯治吾封好,居然第一流。凫飞天北阙,凤集海西洲。
休吏常垂幕,吟诗每上楼。政成无讼化,黄白任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