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注释

踏浪儿,参加水戏的选手。孟郊《送淡公诗》:“侬是清浪儿,每踢清浪游。”

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晋书》记载当时的儿歌嘲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浪婆:波浪之神。孟郊《铜斗歌》:“侬是踏浪儿,饮则拜浪婆。”

欹(qī),通欹,倾斜。

底,什么。歌底曲,唱啥子歌曲

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是日作者与陈襄同游。陈襄字述古,在当时也是有名的诗人。

赏析

  浙江钱塘潮本是大自然的奇观,自唐以来,天下闻名。在词苑中,最早阑入这一“伟观”的,要数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宋初潘阆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对此也有颇见精采的描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观,对于通判杭州的苏轼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节,苏轼才得到了观潮的机会,并留下了诗词作品。这首词有比较独特的表现角度。如果说《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只是综括地写看潮时所见所感,显得既深厚又驳杂的话,那么这首词便是侧重写大显身手的弄潮儿,换言之,作者摄取了钱塘潮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因而显得比较单一和明朗。

  上片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红旗”。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上闪现出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这真可说是万绿丛中数点红,显得格外耀眼。词的第一句以高大的“碧山”来突出“小红旗”,这是一种衬托:而以“小红旗”来写人——弄潮儿,这又是一种衬托。试想脚踩怒涛,手执红旗,劈波斩浪,如履平地,这需要过硬的水上功夫。周密在《观潮》中写得好:“吴儿善泅者数百,······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潘阆的《酒泉子》词也不乏生动的描写:“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此词则是抓住特征性的事物,以物写人,以简写繁,可谓别具手眼。接着第二句交代了人的身份:“侬是江南踏浪儿。”这也流露出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水上健儿的自豪感。这“踏浪儿”与“小红旗”前后相互映发,相互补充,是理解前文以物写人的依据。三、四句进一步写弄潮儿的诙谐与活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大意是说,晋朝的山简虽然洒脱不拘,是个名士,却是个酒鬼,还是很可笑的,大家都齐声争着唱起拜浪婆的歌词。水上健儿们不仅在作体育表演,而且在作文娱表演,并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下片写钱塘江退潮,弄潮儿唱起“使君诗”作为送潮曲。过片“西兴渡口”两句,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这些静态的景物,一方面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暗示弄潮儿的水上表演已持续了数小时之久;一方面又暗写钱江已退潮,由下文“送潮”二字也可以明白地看出来。好比一场戏,只把布景显现出来,而戏中的情节却秘而不宣,留给观众去想象,这是词人用笔精炼、含蓄的表现。结拍两句紧承前文,点明“送潮”,并顺便提及与己同游的知州陈襄,显得不亢不卑。

  这首《瑞鹧鸪》与其说是写景词或山水词,不如说是风俗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当时杭州文化习俗一个历史的记录。显而易见,作品用了代言体,以弄潮儿的口吻展开叙写,亲切有味。作品也受到了民歌风调的影响,能给人以质朴自然的美感。这首词,很像唐代诗人刘禹锡深受民歌熏陶的《竹枝词》、《浪淘沙》词一类作品。仅此一端,可以看出,苏轼在词创作中是受到了多方面的滋养的,唯其能吸纳百川,才能最终形成“沧海横流”的景象。

创作背景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说:“熙宁六年,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观潮作诗五首,写在安济亭上。”其诗即《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十指出:“八月十五日观潮,题诗安济亭上,复作《瑞鹧鸪》词。”合而观之,可知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扁舟东下白云乡,一水牵愁万里长。
多谢白鸥閒不去,知余机事近来忘。
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俗阜知君德,时和见帝功。
况吾生长老,俱在太平中。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泉脉潜深贯海湫,阴霾晴雹四时秋。凭谁为探骊龙睡,好把灵珠颔下求。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酒无力,凭舷独客背西风。为高楼怊怅,天边易发秋慵。

收艇汀洲雨连夕,近桥帘幕水涵空。去程急、盼断书期,迤逦宾鸿。

悤悤。引离绪、烛外行云,淡画吴峰。旧国年芳,换将乱叶衰红。

涴地惊波古城曲,来年愁梦卧屏中。依前是、倦枕沉沉,魂断疏钟。

仕路驱驰老不堪,自怜踪迹遍东南。人间失意常八九,海内同心无二三。

蝴蝶梦中心自适,蜗牛角上战方酣。要知世事皆虚幻,且向禅林更饱参。

霜风陨高木,零落临艾萧。
幽芳枝孤秀,华心慰无聊。
堂中老元亮,日赋归去谣。
杖屦乐三径,为尔甘折腰。

门有万里客,颜面带风霜。左右佩双鞬,意气何杨杨。

问客何州士,逝将之何方。客亦不顾云,但言开中堂。

手持一书札,口口称故乡。长跪受书札,草字八九行。

上言亲戚故,下言别离伤。

同流宜斗修行,斗把刚摧挫。斗降心,忘酒色财气人我。斗不还乡,时时斗,悟清清贫逍遥,放慵闲过。斗要成功果。斗没纤尘,斗进长生真火。斗炼七返九,还灿烂丹颗。斗起慈悲常常似,斗无争,斗早得携云朵

鲁有臧坚,矫矫男子。战获齐侯,唁使无死。其谁实来,夙沙卫氏。

事近刑臣,义烈所耻。君命祗辱,曷礼于士。抉伤而亡,懦者兴起。

安得若人,砥此颓靡。

夜来细雨闻啼鸦,晓来红日朝窗纱。春光烂漫浩无著,散作千树万树樱桃花。

可怜飞花飞不住,可奈春来又春去。我如胡蝶替共愁,约束春光入诗句。

东风一片湖上来。碧云似水添春醅。一首新诗一斗酒,大笑春光归我手。

醉化春光何处飞,流莺日日啼花枝。

早投簪绂遂幽襟,偃卧蓬蒿足醉吟。衣履尚存耆旧色,须眉真见老成心。

天涯故国忧方切,梦里华胥感自深。闻道欲归仍远适,云山何路许追寻。

明越昔薄游,地隔情自缀。
君凫从天来,余马适栈系。
人言官一方,阅士既其细。
义扣贤者心,利谒鄙夫计。
里居亦有云,官吏吾熟睨。
漏屋讵自知,知漏在所憩。
嗟余甘养拙,掩室敢径诣。
而君政疑神,万户诵美惠。
奋髯吏胆冰,落笔民病蜕。
邑负督常平,什九缘税契。
君为融以衷,公妥私不盭。
咄彼萋菲徒,嘴毒欲旁噬。
能仪百凤凰,莫尾一獢猘。
荐满趣天京,恩深留海裔。
忘形无语赠,折柳蝉失嘒。
赵侯独先鸣,句勇不自制。
荡荡九门开,贵涂期并軑。
勿作贵人谈,轻此寒士艺。
杳杳复苍然,无云日暮天。象分青气外,景尽赤霄前。
渐吐星河色,遥生水木烟。从容难附丽,顾步欲澄鲜。
但见收三素,何能测上玄。应非暂呈瑞,不许出山川。
湖山相见笑颜开,知道仁从佛国来。
败阙尽情都纳了,莫言无物送君回。
又见一年尽,初从万里回。
青灯笑儿女,白首恋尊罍。
故业琴书在,余寒鼓角催。
翻然忘老去,亦自喜春来。

悲歌当泣,向酒徒市上,共君击筑。酒椀淋漓成墨沈,幻出龙蛇千幅。

如此才峰,逼人亹亹,未是淮南独。嗟余老矣,藉君同逐秦鹿。

正此酒境词情,好望衡对宇,啜僧寮粥。无那布帆风又饱,晓向寒霜仆仆。

勾当来时,锦囊应满,先索新词读。伤心最是,唱阳关不成曲。

孝廉船舶不惊波,闲爱衙斋长绿莎。郭外军机铙吹曲,山中诗兴采茶歌。

泮林花发官何冷,亲舍云瞻路未多。犹望王曾酬大志,文章有价重巍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