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
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惊!
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
慌忙中冒雨渡过小溪返回村中,没想到暴雨骤停,又染绿了群山。
骤雨:暴雨。
车:指水车。
怒涛:汹涌的波涛。
侵早:天刚亮,拂晓。
南宋诗人华岳是一个出了名的硬骨头。他的一生屡遭打击,却坚守特立不驯的人格,“不肯附和浮议”。其诗歌也一反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的雕琢习气,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体现出苍劲豪健的风格。这首《骤雨》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中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首联说乌云尚在牛身后,大雨却已经打翻了牛前的水车车轴;颔联写山洪暴发的情景;颈联写牛引出牧童,在溪流猛涨时骑牛过溪,又急又慌;尾联写山雨骤歇,雨后日出,周围山色更加苍翠。全诗多用口语,笔势雄健,富有生活气息,显示其诗风的粗犷豪放。
此诗写夏日暴雨景象,以三个场面突出描写雨势之骤。一、二句说乌云尚在牛身后,但大雨已经打翻了牛前的水车车轴。此种雨在云先的奇特景象,表明雨势之急猛,有急促突发之感。三、四句写山洪暴发的情景。用“十万军声”写大雨中山洪倾泻奔吼的声势,创意颇新。五、六、七句由牛引出牧童,在溪流猛涨时骑牛过溪,又急又慌。末句写山雨骤歇,雨后日出,周围山色更加苍翠。全诗多用口语,笔势雄健,富有生活气息,显示其诗风的粗犷豪放,在宋代诗人中,颇有特色。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一以喻色,一以喻声。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突出了夏雨特征。
三四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顷刻”言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借潮水之汹涌,一喻雨势奔腾。“军声吼”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后三句是补笔。“溪西”应指西南,“溪北”应指西北,即修辞学上所谓“互文”。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后还只是乌云。点得清楚,补得必要。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
诗语言风格不事雕凿,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觉得朴实清新,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的“骤”,去的也“骤”。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议员初撰欣登席,元老相从偶踌闾。岂是诸公甘仗马?朝廷无阙谏无书。
春草自应知,春风送客时。可堪南浦恨,愁咏北征诗。
水远花飞急,天长雁去迟。迢迢江汉意,芳杜不胜思。
回首京华,云山千叠,暮雨乍晴。念乌衣巷口,分飞旧燕,黄金?下,长绕新莺。
好友忘形,联诗成韵,一片孤帆天际行。停桡问,是沧洲近也,客梦方醒。
烟凝远水空明,见麦秀两岸青。想晋时人物,凄风疏柳,汉家枝叶,遗垒残星。
仙岛犹存,麻姑何在,东望蓬瀛千古情。还堪听,这木门城下,夜柝寒声。
黄河九曲来昆仑,奔流激湍争喧屯。禹王明德亦远矣,吞天浴日嗟行人。
行人赉钱争竞渡,舟子常年纷若雾。须臾鼓棹渡河来,约束蛟龙不敢怒。
蓦起狂飙吼蓼蘋,雨霰飘摇雷作嗔。穷途孑孓荒烟里,回看恍惚凭夷尊。
旅社彷徨发浩歌,一饮一斗朱颜酡。返思时会争瞬息,渡河死者何其多。
坐筹纡庙略,立道是边机。但拜封侯印,何曾着铁衣。
相识已恨晚,相从每嫌稀。如何复相失,顿与中怀违。
淮江风波接,来云远我圻。一朝晤语隔,讵能忘叹欷。
置酒众宾赋,觞笔交横飞。高亭山气佳,落日暑力微。
金池莫辞满,后会岂易希。病夫意不浅,亦且倒载归。
蜀使宁辞蜀道难,千山空说鸟飞还。金牛旧启通秦路,天马西来入汉关。
旅泊尚依三楚外,梦游先到七盘间。云边独忆乘槎侣,夜夜看刀泣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