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王庠书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上次你的来信中,好几页都是称赞我的华丽辞藻,褒奖得有点过分了,如今我年老多病,荒废遗忘,哪里担当得起你这样的年轻才俊对我抱有这么高的期望呢?我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所死记的东西,与现今科举考试的情况大致相同。当时也有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我才疏学浅,有幸列为榜尾被录取,就被主考官拿去,现在都已经没有了。不过那些文章就算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实在没有抄近路获取学问的方法。只是像你这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强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学习自然会获取做学问的门道,这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不需外力辅助。只是我认为年轻人做学问,每读一本书都应精读几遍才算读完。世上书多得如大海,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有,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读完它们,只能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罢了。因此希望求学的人每读一遍书,都要确定一个目标,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探讨,比如想探求古今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圣人贤人所发挥的作用,就单独去探求这一个方面,不要生发其他的念头,以免分散精力。另外再读一遍,探求人物事迹、历史旧事、典制掌故,也采用这个办法。探求其他方面都可以效仿这种做法。这种读书法看起来虽然迂阔笨拙,但是有一天学业有成了,就可以应付各种情况,与那些泛览群书而不作深入钻研的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远不是速成的方法。我的这些意见是十分可笑的。

注释

王庠:字周彦,荣州(今四川荣县)人,苏辙的女婿。

别纸:指王庠来信中的附笺。

累幅:几页文字。

堪:担当,承当。

英俊:气概才能不凡的年轻人,指代王庠。

责望:期望,要求。邪:同“耶”。

应:参加。

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指为了应科举必须死记的一些东西。

少:少数。

节目文字:指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节目,原指树木枝干交接处,文理纠结不顺的地方,引申为难度较大的。

才尘忝后:指科举制度被录取。才尘,才能低下、微小。忝后,名列榜后。忝,辱,有愧,谦词。

举主:主考官。

得:成功。

卑意:我的意思。卑,用以自称的谦词。

余念:多余的念头。

别作:另外。

迂钝:迂阔蠢笨。

八面受敌:指可以应付各种情况。

涉猎:这里指泛览群书而不作深入地钻研。

速化:速成的方法。

赏析

  这是苏轼晚年回答其侄女婿王庠问学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文笔简练,语气谦逊,循循善诱,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也表现了作者的长者风范。

  苏轼在信中用语十分谦虚虚,对王庠的赞语认为“过当”,“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谈自己的看法时用“卑意”一词,最后又用“可笑可笑”作结。苏轼是欧阳修以后的北宋文坛的第一人,他不但对宋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就,而且在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这样的一个文坛巨匠,在青年学子面前却如此谦虚,完全是一个谦谦君子,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也表现了他的长者风范。

  苏轼在信中就读书方法谈了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反对死记硬背。苏轼认为“少年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不值一提,自应举时的“节目文字“亦无用。这就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苏轼的作文原则,他主张作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表达了崇尚自然反对雕琢的文艺主张。

  二是认为求学无捷径,“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青年人往往急于求成,希望走捷径,惟有靠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在实践中摸索求学之道。

  三是求学要讲究方法。这其中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出求学不能贪多。苏轼认为“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他告诉王庠读书不能贪多,而应围绕”所欲求“的目的,也就是要有所选择。第二层指出读书要钻研得深。苏轼认为“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即书要读多遍,每读一遍要能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勿生余念”,研究其他问题也是这样,这不是浏览速成的读书法所能奏效的。这些读书方法是苏轼一生治学的经验之谈,在后世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值得借鉴。

创作背景

  这封书信作于儋州(今属海南),时在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之后。这是苏轼回答苏辙女婿王庠求教读书之法的一封家书。苏轼对王庠少年丧父,哀愤深切,闭户苦读,遂精通经史百家,颇多赞誉,曾称他“笔力有余,出语不凡”,然而却多所教诲。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柳嫩不禁摇动,梅残尽任飘零。雨余天气来深院,向阳纤草重青。寂寞小桃初绽,两三枝上红英。
又见云中归雁,断续和鸣。年年依旧无情绪,镇长冷落银屏。不语闲寻往事,微风频动帘旌。

鸟没山意寒,渔归水容夕。长啸望林扉,微风动萝薜。

金作飞龙照水寒,千人齐唱万人欢。朝来试切银丝脍,怪道池鱼胆尽乾。

新制银杯兴亦豪,判将荣辱付陶陶。春风观树轩前酒,不醉元都观里桃。

待诏初临鹗荐岐,别家休切鲤庭思。青萍宝铗硎初发,白玉黄金价早知。

建业秋风鸣鹿宴,曲江春雨化龙时。仲舒贾谊俱豪杰,廷对何人是尔师。

绛节忽飘飖,芝盖纷相随。昆丘双黄鹤,翱翔如有期。

秦女秉凤箫,为我吹参差。朝谒白玉京,玉京何逶迤。

昆崙宅其中,烛龙照灼之。虹霓系衣带,剡剡星佩垂。

晞阳沆瀣餐,宝之握无为。

偶上蓬莱第一重,道人今夜宿芙蓉。
尘埋下界三千丈,月在西岩七十峰。
江海几年留老眼,乾坤今日寄微踪。
酒醒无限题诗意,起立层岩看万松。

乾坤忽此是何方,风景居然不可当。鸡犬几家仙洞府,烟云一幅米元章。

平生眼界何容易,老去行藏费主张。箕颖料知难过此,巢由何敢负虞唐。

水浸野苗森碧玉,风翻早稻卧黄云。
有年如许诚希见,农父犹言未十分。

鳜鱼春水旧迢迢,有客泛兰舠。而今事往无人问,花落大夫桥。

新月小,暮山高。古风遥。樵青何处,欸乃声声,如意频敲。

三月花如薝卜香,霜中采实似金黄。煎成风味亦不浅,润色犹烦顾建康。

负郭先畴二顷余,饱看雨后著耕夫。
软红尘里家山梦,却就君家阅画图。

吟苦偏愁白发催,故人何事又诗来。篱边黄菊花相对,客里清樽酒自开。

南国此时聊遁迹,北扉当道正需才。嗟予潦倒无他望,独立西风想钓台。

皇家四叶恢圣功,天临日烛清华戎。
汉条静治洽柔教,老心稽古开神聪。
有唐英主称好文,仙毫洒落驱风云。
壮哉山水有奇字,焕乎八法存翠珉。
自从弃置咸阳道,藓驳烟滋委宫草。
天开神赞会休辰,甄收再作皇居宝。
如何沦弃三百春,迎逢睿鉴来紫宸。
奎鉤粲粲光华动,群玉森森气象新。
丹御春妍瑞霭深,文梁藻栋结芳林。
鸿翔凤翥径方丈,杯流泉湧蒙亲临。
鲰臣荣幸从金舆,鉤婉魂惊拭目初。
多惭揽笔非清藻,唯庆千龄际帝图。
去年春色惊寒雪,今日当春雪更飞。
积素似添愁客鬓,轻花能逼艳阳辉。
闲窗落絮翻何剧,小苑新梅绽欲稀。
惟是香台尘陌上,偏教一夜满芳菲。
举家食肉迹虽陈,端有寒儒继后尘。
杜老长鑱聊卒岁,颜生陋巷不逢辰。
啖毡窃喜全高节,食肉从来鄙要津。
扪腹只应多愧负,天教吾党合清贫。
神羊既不触,夕鸟欲依人。

一例秋深落更残,独饶春意岂无端。龙钟双视西风路,驻马攀条仔细看。

岭徼间关勤国日,北云南树望先宫。元戎督塞提孤旅,帝子扶天御六龙。

夷夏提防嗟此决,厓门风雨恨成空。只今正气横溟漠,千古回狂障海东。

□脾何处泻,高辟水云间。但得景中趣,何辞忙里閒。

□□□□日,落水淡宜山。不尽酣歌意,移舟向月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