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宝公塔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

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疲惫的随行人马都留在寺门,一根竹杖扶我继续登临石壁。

升空的皓月要将星空转为白昼,绕岭的重云想把黑夜分给黄昏

小鼠磨牙打破了塔中的岑寂,寒鸦振翅掠过投下了移动的清影。

面对此景此情已分不清谁主谁客,同游大化,道人与我两两相望无言。

注释

宝公塔:宝公名宝志,为南朝高僧,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卒,葬于钟山定林寺前,梁武帝为建塔于其上,名宝公塔。塔前有寺。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子王雱卒,其祠堂就在宝公塔院。

童:指随行的童仆。

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

筇(qióng):筇竹,可作拐杖,因称杖为筇。

石根:大石的底部,这里指石壁。

转:运转。

暝(míng):日暮,夜晚。

岑(cén)寂:寂静,寂寞

矫:举起,昂起;这里是振翅的意思。

道人:得道之人,这里指守塔院的僧人。

赏析

  此首七律作于诗人的晚年,叙写诗人在一个黄昏登宝公塔的所见所感。诗中描写了一派静谥而开阔的景色,表现出诗人饱经忧患与挣扎之后力求超脱的心境。此诗造语奇警,组合新巧,炼字取意精严娴熟。

  诗的首联描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筇倚石根”说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而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诗中出现的诗人形象:一个不避险远的“有志者”。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这两句状写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夜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夜空本不可转,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诗中说“转空”、“分暝”,已是一奇;以月转空,以云分暝,则将月和云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奇;明明是入夜,却说转为白昼,黄昏本是虚无,却说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这联中“转空”、“分暝”都是诗人独造之词,然而在全句中不显得生硬晦涩,耐人咀嚼回味。

  颈联续写登塔的所闻所见: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这两句通过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山间入夜时分的宁静和荒寒,“鼠摇”的声响十分微弱,但犹可听见,说明空山幽寂,古塔阒静。乌鸦在夜空中飞过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可鉴,正表现了月色的明朗。这一联造语也很奇警。“鼠摇”、“鸦矫”脱胎于卢纶的“斗鼠摇松影”和杜甫的“雁矫衔芦内”,但组合新巧,对仗自然,体现了诗人炼字取意的精严娴熟。

  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诗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尘世的烦扰和纷争,如同要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尾联表现了诗人这种物我两忘的感受。“当此不知谁客主”一句,李壁注引《襄阳记》:“司马德操尝诣庞德公,值其上冢,径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须臾,德翁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诗中的“客主”就是指诗人自己与寺中僧人。结尾二句虽然只是刻画一种感受,却并不离登塔的主题,虽不写景,而景由此可见。

  全诗描绘了荒山、冷月、寒鸦的清冷幽僻之景,虽一字未提墓塔,却全然是墓塔周围特有的氛围,突现了游览地的固有特征。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年底或十年,诗人再度罢相,于晚年闲居钟山,在一天傍晚时分登临宝公塔,见到塔山的景色别致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诗。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卓尔金闺彦,颀然玉笋班。
周旋三友益,零落十年间。
轣辘灵輀动,悠扬素旐还。
暮年怀抱爱,应未辨追攀。
可惜兮春光,芹泥香兮燕忙。
花红兮水暖,望美人兮天一方。

王郎手摹一峰画,宛似张颠作草书。鼠尾皴山鸦点树,只今能事有谁如?

斜阳远山一抹,流水桃花几湾。橛头受风欺住,缸面且自偷闲。

昔人种白芷,既以名此亭。今我开蠪渊,复以水鉴名。

吾岂异昔人,而徒易其称。所乐于水乎,内明而外清。

内明可比心,外清可照形。照形不吾欺,比心不吾倾。

虚静吾自居,逍遥以无营。会有水鉴贤,吾能与同登。

顾盼安足雄,恃险昔所慎。凄然生古思,秋飙动苍鬓。

城堑森万榆,河流划三郡。隐隐黄云开,沙雕去如阵。

抚视腰间刀,白日过眉迅。远想拓无限,倦怀激之振。

孤策挥群山,千年了一瞬。惜无凌风翮,于兹共翔奋。

枕带萦春思,窗纱漏晓光。蟏蛸伤远别,鶗鴂感流芳。

妆匣蒸残粉,薰炉试旧香。洞房灯烛外,只有梦悠扬。

文庄老去吾犹及,梦想依稀记尚真。挟策未能为弟子,升堂还得拜夫人。

中吴文献家声远,少宰丹青貌像亲。一曲南飞凭去鹤,西风江上采蘩蘋。

万里相分又一时,怜君身世半差池。老来犹得安城守,夜召尚淹宣室思。

越岭寒横迎吏谒,荆云暮合燕归迟。江湖还送天涯客,憔悴江湖更别离。

暮雨暗高唐,绣衾馀旧香。又争知,梦短愁长?小妹怜人消瘦甚,教驻景,检神方。

歌起习家塘,采莲何处娘?断肠人,忍斗新妆。知得官奴重见否,憔悴也,却羞郎。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摄邑聊观政,无才可及人。案书捐吏役,檐日遂吾真。

听说桑麻好,欢言雨露新。贫居愿时熟,聊试甑中尘。

朝游琅琊山,暮宿琅琊寺。寺古山径荒,寒林积空翠。

慨念千载人,欹枕不成寐。六一安在哉,智仙亦已矣。

燃烛读残碑,剥落不可纪。谁谓金石坚,所托谩复尔。

秋风拂庭柯,落叶盈陛戺。大运古来然,荣名安足理。

所以称达生,静观良有以。不见龛中僧,白发垂两耳。

黄卷中人最起予,病来相对却成疏。
新凉试傍青灯看,犹有飞蚊小未除。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亭中浑胜坐孤篷,落日云山一望中。邂逅朋俦尽名士,连延秋色足花丛。

近人鸥鸟原无滓,带雨山云久渐空。双屐几番湖畔路,那能鸿爪问西东。

古庙依悬壁,高甍俛大河。拍天浮日月,撼柱拥鼋鼍。

楼橹千章立,船桥一苇过。登临怀禹绩,风雨暗层波。

真人自有龙蹻术,可笑长生事战争。

缓步閒行手背叉,苍苔屐齿踏成花。小池童子开泉眼,独坐矶头弄水华。

复有杖藜人,旷怀云物新。爱闲难事过,全乐宦时贫。

不以桑榆晚,而于风雅亲。乾坤草亭外,良会又庚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