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赋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刑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秾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子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淡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亿。至若藂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荦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以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与可曰:“唯唯!”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有竹之神韵。

  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

  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着,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如今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

  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是吗?”

  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注释

与可:即文同,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与苏轼、苏辙为从表兄弟。操韵高洁,以学名世,尤擅墨竹。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苏轼作《筼筜谷偃竹记》以示悼念

良:精良,指所画墨竹能得竹之神韵。

受命于天:从上天获得生命

赋刑于地:由大地赋予形体。刑,通“形”。

涵濡(rú)雨露:受雨露的滋润。涵濡,滋润,沉浸。

振动风气:受节气的激荡。

解驰:分开枝条,迅速生长。

散柯(kē)布华:展开枝条和绿叶。华,这里指竹叶,《历代赋汇》即作“叶”。

逮(dǎi):等到。遂:完成,这里指嫩竹成长为劲竹。

疏直:疏阔挺直。

婵(chán)娟:姿态秀美。闲媚:娴雅妩媚。

涉:经历。徂(cú)变:寒来暑往的变化。徂,逝去。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后先相继,自夏徂秋。”

凌厉:气势迅猛。

均一气于草木:先天之气平均布施于万物。一气,混沌之气,古人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性异:秉性相异。

信:诚然,确实。物生:物性。生,通性,资质,禀赋。

虽造化其能使:纵然是上天创造化育,岂能使竹变成这样。其,犹“岂”。使,指限定和改变。

子:对文同的尊称。研青松之煤:以松烟所集的煤灰研磨成墨汁。沈括《梦溪笔谈·杂志》:“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

运:挥动。脱兔之毫:兔毫制成的毛笔。

睥睨(pì nì):斜视,指聚精会神,胸有成竹。墙堵:这里指作画的粉壁。

振洒:挥洒自如。缯绡(zēng xiāo):缯帛丝绢。苏轼《跋文与可墨竹》:“昔时,与可墨竹,见精缣良纸,辄奋笔挥洒,不能自已。”

郁乎萧骚:郁郁葱葱,潇洒摇动。萧骚,风吹竹叶的声音。

秾(nóng)纤庳(bì)高:粗细高矮。庳,低矮。

窃造物之潜思:从造物主那里窃取潜心的构思。

赋生意于崇朝(zhāo):即刻赋予生机意趣。生意,指生命力。崇朝,也作“终朝”,指从天亮至早饭时刻,即早晨,比喻时间短暂。

有道者:懂得万物之本原和万物运行规律的人。《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然也。”苏轼《跋文与可墨竹》:“与可曰:‘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是病也。”’

听然:张口笑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无是公听然而笑。”郭璞曰:“听,笑貌。”(裴驷《史记集解》引)

夫子:敬称,您。

放:扩展,推广。

崇山之阳:高山之南。《尔雅·释诂》:“山南水北谓之阳。”

庐:用作动词,搭建茅庐。

视听漠然:对外界的声响和景象无所知觉。

无概乎予心:心无杂念,无所系挂。概,概怀,关切,系念。

游:游伴。

饮食(shì):均用作动词,饮水吃饭。

偃息:睡卧止息。

雨霁(jì):雨停天晴。

山空:山间雾散,空旷幽静。

猗(yī)猗:美盛的样子。《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森:高耸繁茂的样子。

筠:竹皮。《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陆德明《释文》引)

淡乎自持:淡泊自守。司马相如《子虚赋》:“泊乎无为,淡乎自持。”

凄:沾湿的样子,这里指露水。兮:一作“苟”。

人响:人声。寂历:寂静。

依风:随风摇曳。

眇(miǎo):注视,傲视。掩冉:同“掩苒”,小草随风倾倒的样子。柳宗元《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终日:日暮。

含:包含,包裹。箨(tuò):笋壳。坠:脱落。

横逸:纵横延伸。

绝:横穿,穿越。

散:散播,繁衍。

藂(cóng)薄之余:指杂生在草丛中的散竹。藂薄,丛生的杂草。藂,同“丛”。

斤斧所施:被砍伐。施,施加。

山石荦埆(luò què):散竹生长在石缝中。荦埆,怪石嶙峋的样子。

荆棘生之:散竹与荆棘并生在一起。

蹇(jiǎn):艰难不顺。抽:发芽抽茎。莫达:不能破土而出。达,幼苗出土的样子。《吕氏春秋·季春》:“生者毕出,萌者尽达。”

纷:杂乱。持:相持,抗衡。

气:元气。

身:竹干。以:因为。病:伤害。奇:奇挺,奇异挺拔。

隙穴:山谷与洞穴。

凝冱(hù):结冰,冻结。陂(bēi)池:池沼,池塘。

无赖:无所凭依,无可奈何。

支:支撑。

犹复:仍然能够。苍然:青绿挺拔的样子。

凛乎:凛然,严肃而令人敬畏的样子。

追:追随,仿效。自偶:自比,作为榜样。

窃:谦词,窃比,私下效法。仁人: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

忽乎:恍若,好像。

勃然:勃发,兴起。森然:茂盛耸立的样子。

天造之无朕(zhèn):谓上天造化万物自然天成。无朕,没有迹象或先兆。

兹:指墨竹。

盖:发语词。

庖(páo)丁,解牛者也:见《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十九年,杀牛数千刀刃不钝。以其长期实践向文惠君阐明:事物纷繁复杂,只有反复实践,掌握客观规律,方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养生者取之:指文惠君从中领悟了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轮扁,斫(zhuó)轮者也:见《庄子·天道》。轮扁,春秋齐国著名造车工,制做车轮七十余年。以其长期实践向齐桓公阐明:砍木做轮如同读书,需经长期实践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其心得甘苦唯自知不可言传;读圣贤书而缺乏独立思考,则所读者只是古人所遗留的糟粕。斫,砍削。

读书者与之:指齐桓公赞同轮扁所讲述的道理。与,赞许。

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天地万物内在的法则是同样的,只是人们遵循规律的外在方式有差异。从,遵循。为之,指具体的方式方法。

况夫:何况。托:寄托,寄寓。

则非耶:难道不是。

唯唯:应答之辞,顺应对方而不置可否的样子。

赏析

  这篇赋先写文同画艺的高超,再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最后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句式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全赋分三层。第一、第二段为第一层,此层以真衬画,极写文同画艺的熟练高超。此赋起笔扣题,先总写文同所画墨竹的精妙。“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这里的“良”字,不仅是“好”的意思,也包含着“真”、“美”的意思,是说文同的墨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所以“客见而惊焉”。然后此赋借客人之口,首先描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和成长过程、它的禀性恣态、与众不同的品格神韵,接着笔触一转,如此物生自然、造化难使的竹子,文同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它绘写出来,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惊奇,所以客人禁不住要问:“子岂诚有道邪?”这一段作者用了“水涨船高”的写法,先极力铺写竹子的生长、恣态和神韵,目的是为突出文同画艺的高妙服务。第三段为第二层,此层借文同之口,述说文同画艺之所以达到如此境界的原因。首先借文同之口说:“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为下文确立纲领,接着叙写文同痴迷于竹,生活在竹子中间,心无旁鹜,观其形,体其神,察其变,会其德,从而由熟悉竹到喜爱竹,最终达到与竹化而为一。因此,当文同画竹时,便“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达到巧夺天工、与自然争奇的地步。最后两段为第三层,此层总结全文,说明文同之画竹,合于大道。作者首先用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相通,轮扁斫轮与读书之道相通两个事例说明“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接着用设问的方式,说明文同之画竹,同样也合于大道,从而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的这个社会生活根本的原则上。

  在艺术上,此赋除继承了传统的赋体创作手法如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其一,此赋构思精巧,行文流畅,前后联系密切,结构合理谨严。此赋第一层写文同画艺的高超,第二层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第三层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以“道”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而“道”的含义又随着文章的展开而逐渐丰富和深化。其二,写竹与写人,论画艺与论人品有机结合,人、景、情、理浑融一体,使全赋意蕴丰厚,耐人品味。其三,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其四,句式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中国古代题画赋肇始于晋、唐,但多模山范水、毕肖人物的“形似”局限。至北宋苏轼、文同、米芾等人提出“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诗、书、画异迹而同体的观念,主张论画明理,体物写意,追求高标远韵的“神似”境界,于是使题画赋成为与题画诗相媲美的抒发自我心胸的文人赋。苏轼在《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中提出“成竹在胸”和“身与竹化”的观点,其《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亦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此赋或是作者为对此理论观点作一形象化诠释而创作,同时巧妙地赞美了文同高洁的人格和纯朴率真的节操,从而表自己的思想情趣和审美理想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你喜欢

蛙声直可厌,聒耳横相干。怒气何关勇,私鸣不为官。

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
红杏花前应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放眼乾坤小。猛翻来、银涛万叠,海门秋早。一带沧溟云气涌,装点楼台七宝。

算十丈、红尘不到。线样虹霓钩样月,让先生、散发垂纶钓。

挥手处,复长啸。

诗狂酒侠心难老。拂珊瑚、一竿才下,六龟齐掉。陡觉天风吹日近,望里蓬瀛了了。

问仙骨、更谁同调。不信骑鲸千载下,有如来、金粟重留照。

闲把卷,识奇表。

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

多买潮来蟹,催烹带得鱼。

一毫尘事不相关,托足何妨城市间。涤器酒炉偕隐好,垂帘卜肆食贫闲。

诗中典午春秋在,梦里华胥气象还。知汝萧条家负郭,笑人捷径觅南山。

杨氏昔为我,老子实似子。
墨氏昔兼爱,释迦亦如之。
孟子辟杨墨,有功此一时。
似仁与似义,暗传匪明垂。
梵语东汉译,玄门西晋师。
迄为万世害,三教乃并驰。
独一韩文公,张我正正旗。
濂洛有诸老,此盛彼遂衰。

溪南溪北遍桑麻,极目芳塍稻未花。野渡人归樵担满,岩阿客散鸟声哗。

苍茫云树崖前寺,杳霭烟村竹里家。共对雨馀好风景,澄潭如镜泛轻槎。

二载弦歌潞水濆,歌声上彻九阍闻。孔门原宰推高第,汉吏文翁自不群。

几处棠阴连绿野,双看凫影入青云。情知百里淹贤路,且为苍生借使君。

秣陵犹忆豪华地。醉春风、花明媚。碧城彩绚楼台,紫陌香生罗绮。

夹十里秦淮笙歌市。酒帘高曳红摇翠。油壁小轻车,间雕鞍金辔。

同游放浪多才子。诧酣歌、如高李。傲时江海狂心,怀古虹霓雄气。

归卧云庐霜满鬓,十年间、多少愁思。春梦绕天涯,度烟波千里。

不奉书题遂一年,书犹断绝况诗传。兴来亦复吟哦否,读罢何当疾痼痊。

慷慨初无伏波志,忧愁枉类屈原迁。使来觅我当何处,水出牂牁若个边。

疲策倦人世。
敛性就幽蓬。
停琴伫凉月。
灭烛听归鸿。
凉熏乘暮晰。
秋华临夜空。
叶低知露密。
崖断识云重。
折荷葺寒袂。
开镜眄衰容。
海暮腾清气。
河关秘栖冲。
烟衡时未歇。
芝兰去相从。

凉日在原野,西风动林壑。州城界溟渤,崦溆互参错。

良牧徵自今,穷俗虑非昨。采采老莱衣,婉婉芙蓉幕。

九峰霄汉上,苍翠总堪疑。古木重华墓,秋风二女祠。

流传踪迹幻,歌哭性情移。极目江山近,苍梧日暮时。

小结茅斋掩荜门,翛然风物似山村。一丘高卧身仍健,三径新锄菊尚存。

丽色盈盈开锦障,幽香冉冉注清尊。谁知摇落风霜候,偏荷栽培雨露恩。

因诗相识久,忽此告临途。便是有船发,也须容市沽。
精吟五个字,稳泛两重湖。长短逢公道,清名振帝都。
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厌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思从汉南猎,一见汉家尘。
闻有南河信,传闻杀画师。始知君惠重,更遣画蛾眉。

南国烟花势已销,鼓声又杂浙江潮。孤臣不采西山蕨,肯负生徒待柳桥。

为天入地漫相猜,万古圣凡总一骸。孽海茫茫谁得渡,莲台闲煞佛如来。

月朗众星稀,天高万籁息。草露湿秋虫,悲悽声唧唧。

隔窗听鸣机,寒光曙犹织。微物固催人,尤为贫女惜。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