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巫山滞留时“猿声梦里长”,李白对于猿声的理解与前代的诗人相同,少年时期他生活经历不多,出于对巫猿的同情而徒发感慨,之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猿的凄厉叫声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为不通航而滞留,周围没有值得倾诉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只能暂时搁置,思想感觉比较虚空,对周围的事物的感应,不是凭心灵的冲动,而是凭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这种情绪的,和他回到江陵后,即将“南行拂楚王”,远离故乡有关。
另一方面“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来了,三峡通航,这让李白的心情有些苏解,因为李白可以离开这个滞留他几个月的巫山。这首诗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如“桃花”,在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这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高丘怀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杰出作家。唯他有传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后人将他与屈原并称。刘勰即谓“屈、宋以‘楚辞’发采”(《文心雕龙·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从这可以看出,李白欣赏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诗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全诗注重把握整体的气势和氛围“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凭个性的感兴泼墨写意“雨色风吹去”、“访古一沾裳”,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这首抒情诗,把瞿塘峡—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境。
开元十三年冬,李白因三峡不通航,滞留于巫山一带,因此他在万县停留,登临西山(后来改名太白岩),一直等到开元十四年春汛来临时才得以离开,写下了《宿巫山下》。
闭门十日雨,芳尘作泥淖。晚窗见晴霞,恍如梦初觉。
平生野放意,山水乃所乐。驾言出幽寻,风前放轻棹。
千峰沐新翠,仍着微云罩。红碧达勾萌,剸裁出天巧。
閒知物情适,静觉生意闹。一鸟啼芳阴,悠然识春貌。
俛仰成古今,人生多踸踔。要当了此理,外物非所挠。
醉中歌长歌,万事不足校。
人言从军恶,我言从军好。用兵非圣意,伐罪乃天讨。
运筹中坚内,决胜千里道。雷霆馘蛟鼍,雨露泽枯槁。
怀柔首茕独,延访及黎老。牧羊必除狼,种谷当去草。
凯歌奏大廷,天子长寿考。
万树秋风起,吾心吹不归。袖留孤刺在,书自百城围。
大海容鸥住,高云看鸟飞。酒痕和泪渍,时一检青衣。
无限伤心,吊亡国云山故道。蓦蓦地,杜鹃啼血,棠梨开早。
愁随花絮飞来也,四山锁尽愁难扫。叹年年春色倍还人,谁年少!
梨花雪,丝风晓。柳杨枝,笼烟袅。禁三千白发,镜花虚照。
襟袖朱颜人似玉,也应同向金樽老。想当时罗绮少年场,生春草。
春夜一何永,置酒临高堂。宾从列四座,广乐奏东厢。
清歌激流羽,琴瑟悲且良。高张发促柱,哀音不可详。
沈吟欲何待,酌醴不盈觞。人生天地间,辟彼隙驹光。
世路岂不怀,坎?多所伤。乘时慎自保,为欢殊未央。
桃花洞口女郎招,块垒胸中一石浇。饭比胡麻传碧涧,浆如云液送蓝桥。
波回日暖萦金缕,水调风轻度玉箫。自古英雄好相识,虬髯红拂事非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