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
春天百花盛开人们不尽欢喜,花落时春天沉睡如酒醉。春天沉醉明年还会再醒来,而人老去再也回不来了,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就像万点杨花纷纷坠落。谁说那是杨花呢?那是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回头看那万里长风卷起好潮貌似有情,但渺茫的天空无边无际。忧愁与海潮一起涌上来,而海潮退去忧愁却难以消退,还怎么受得了傍晚的风吹得又大又急!
双调:宫调名,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楚天遥过清江引:双调带过曲,由《楚天遥》与《清江引》两个曲牌组成。
难会:难以碰到。
“谁道是杨花”二句: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句。
有情风万里:语出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句。
“更那堪”句:化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句。
这是一首带过曲。作者化用苏轼词意,抒发了离愁别恨,又流露了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曲子前部分《楚天遥》咏杨花,主要化用的是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后部分《清江引》咏海潮,主要化用的是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开首四句既写大自然春景,又寓人生哲理。人们对于美好与幸福(花开)总是欢欣鼓舞的,而对于衰颓和没落(花落)则感到惆怅、迷惘。“花落春如醉”句用移情法将人的“醉”移到“春”上,“春醉”实为“人醉”,入醉便失去意志上的自控。但此时作者荡开一笔,言“春醉有醒时”,意为季节更替,春天还会再来。但这并未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生机:人一经衰老,青壮便不复返。如此,为全曲定下了伤感的基调。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薛曲在此化用时却着意于“问君能有几多愁?”“万点杨花坠”下三句化用了苏轼《水龙吟》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句意。这样把《楚天遥》连起来体味,就仿佛看到主人公的悲愁像春水一样滔滔不绝。
《清江引》基本化用了苏轼《八声甘州》词中“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的句意,毫无镶嵌拼凑之痕迹,而意境有所开拓。结句“更那堪晚来风又急”,字面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怎敌他晚来风急”句同一机轴,却是意象发展至此水到渠成之句,而境界也比李词更为开阔。抒情主人公送走离人,把“情”托付给风寄向远方无际的天涯,可见愁无尽头。和苏轼相比,同样是“愁”,但无苏轼旷达。薛昂夫其将“用世”之心蕴于曲中的字里行间,将绝望盘结在心中,用痛苦的呻吟来得到某种宣泄,从而使这首带过曲也以不同于他其他豪放之作的风格加入到了元后期散曲伤感文学之波中。
岩栖带灵境,寥寥布金园。跫然足音少,所遇麋与猿。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
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众方委尘劫,此独求真源。
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夜半月出山,泉萝四垂门。
了然忘天地,独与静者论。
羽猎罢长杨,宸游入未央。鸾开双画扇,鹤舞百霓裳。
玉盏琼花露,金盘紫蔗霜。长门谁闭月,流影在仓琅。
程君手持送行轴,中有题诗画半幅。问之乃云赠萧侯,劝我一言相颂祝。
君家诗画品绝工,安能为蛇复添足。中世士夫不好古,动辄相先馈金玉。
广文先生独雅致,开卷风烟生满目。缺岩高树隐孤城,流水荒村见茅屋。
中间遐想菜色多,静听如闻有野哭。萧侯尉滑知民艰,荣民更比滑穷独。
此去应调玉律吹,转见阳春发寒谷。
西风庭院人凄绝。梧桐几片残秋叶。敲著纸窗棂。孤衾和梦听。
长更和短角。催得灯花落。触目总销魂。低头见泪痕。
昔我来吴门,憙识陆公子。公子不羁才,饮酒被纨绮。
长剑倚耿耿,胡绳索纚纚。弱冠爱文章,奇书称宛委。
俯仰隘八荒,海内望丰采。伫看列上台,雍容辅当扆。
鼎门庆有馀,周道平如砥。忽传消息来,竟以蹈海死。
乍闻犹恍惚,沈沈乃真矣。遗蜕逝茫茫,凄凉馀行李。
上有白头亲,梦中舞莱彩。君性旷且聪,陶然乐素履。
纵有难言隐,未必无生理。胡不遁空山,胡不归故里。
岂其厄龙蛇,无端折蘅芷。国运丁阳九,天下滔滔是。
荆天兼棘地,堕入樊笼里。众醉我独醒,人事久糠秕。
敢效屈灵均,一洗顽懦耻。毁誉听之人,我心终不悔。
君也本通儒,一朝成烈士。此时震寰区,异日垂惇史。
霭霭岭头云,潺潺江上水。至今池馆夜,仿佛逢山鬼。
临风酬一杯,四野秋声起。落日望崦嵫,吾将诉真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