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

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

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第一山上的第一亭,已经听说很久了,一直没能游览,简直辜负生命

如果不是因为有公事需要外出,怎么能够和高人一起游览此山呢。

站在山上北望中原,青翠万里,无边无际。低下头来俯视淮河,半篙碧水,浩浩荡荡。

天色渐晚,暮霭重重,凉风四起,我却浑然不觉,只凝视着淮河北岸荧荧的渔灯,痛断肝肠。


宋太祖统一中原,建立宋朝,留下天大的家业,宋仁宗治理国家,盛世春风,太平安定。

到了徽宗朝,国家决策都出自童贯蔡京这样的奸臣之手,他们轻敌大意,想要在谈笑间收复幽燕之地,却最终给北宋朝廷带来莫大的危害。

过去宋辽分界线在白沟一带,今天宋金的分界线却来到了淮河中流。

希望南北统一以后这种一水分治的局面能够结束,一河波浪可以护送两岸的舟船。

注释

盱眙军:位于南宋境内,紧邻淮河,治所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市)。

东南第一山:盱眙境内的南山被北宋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而得名。

青未了:化用杜甫《望岳》“齐鲁青未了”诗句,来写望中的中原景色。

建隆:宋太祖的第一个年号,共四年(960年-963年)。

庆历:宋仁宗的年号,共八年(1041年-1048年)。

廊庙:指朝廷。谋谟:谋划国家大政。童蔡:童贯和蔡京, 均是宋徽宗时期手握大权的奸邪之臣。

京洛:唐代指长安、洛阳,北宋都于汴京,则指汴京、洛阳。博:取。幽燕:泛指今河北和辽宁南部地区,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为燕国,诗中实指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地域较幽燕要宽。

白沟:属拒马河支流,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是宋辽分界线。五代至宋时,白沟自今河北省定兴县西向东流,经今白沟河镇、霸县信安镇,直抵天津。宋辽以白沟为界,故又称界河。明初白沟改道,故道埋塞,今白沟河在河北省新城县东,北向南流。鸿沟:战国魏惠王时所开运河,楚汉相争时一度以鸿沟为界,沟以西归汉,沟以东属楚。宋辽或宋金边界都与鸿沟无涉,作者是为组成“巧对”才把鸿沟扯了进来,句意只是说明宋与北方邻国的界河本在遥远的北方。

易水:在河北省西部,为大清河上源之一。易水同白沟一样是北宋北边的界河。自中原沦陷。宋室南迁,金宋界河一下南移千里到了淮河。《大清一统志)卷十《保定府·易水》:“易水在定兴县西南自易州流入与拒马河合,即中易也。”又同卷《拒马河》云:“白沟乃巨马支津,下流在今涿州界,自宋以来始号巨马为白沟。”易水既流入巨马河,宋以来号巨马为白沟,当亦可视易水为白沟,故万里诗以“易水今移淮水前”咏宋金之分界。

川后:水神。

两涯:两岸。

赏析

  先析第二首,作者首先以饱满充沛的热情歌颂了宋太祖、宋仁宗,追述了北宋的历史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仁宗享国最长,达四十三年之久,政治比较清明,在庆历年间国力鼎盛,旧史家和小说、讲史人都爱以宋仁宗为宋极盛之世。因此诗人把他们作为民族景仰的代表来歌颂,这样起题以唤起爱国之思的手法是比较精简凝练的。

  颔联点出宋徽宗信任奸臣蔡京、童贯,本来收复幽燕是应该的,但应该从政治、军事上充分准备,而宋徽宗信用的奸臣却以笑谈出之,结果收复幽燕落了空,为国家造成损害。

  颈联紧承颔联,指出了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与金约和造成了“易水今移淮水前"的局面。易水是河北的一条河,与白沟河相通,用以象征宋辽的分界线。而今宋和金的分界线却南移到了淮河,感慨是深沉的。

  尾联最后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愿国家强大,恢复中原,要改变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的局面,同时也只有在中原恢复之后,淮河才不成为界河,才可以“一波分护两涯船”。

  第二首的历史背景明了之后,就不难读第一首了,万里的诗以白描、不掉书袋,不避俚俗著名,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和眼前景物中,寻找题材。并能以新鲜活泼的笔触,发抒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意境清新感情真挚。此诗首联“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便是以非常接近白话的语句开始的。除“第一山"需要略加诠解外,没有一个难字。“第一山”在此诗里具有唤起读者注意,敲起国土沦丧的警钟作用,一开头就使人感到盱眙军这里不平常,使人感到作者在另一首《初人淮河四绝句》所表达的“人到淮河意不佳”的沉重气氛。颔联“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紧紧申明首联,若不是受朝命来接待金国使臣,是不会到这样一个最前线的要地的。颈联“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倾泻了作者对中原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在金人残酷统治下广大北方人民怀念

  中原是华夏古老文化发祥之地,也是宋代的兴王之地,北宋的列祖列宗都葬在河南,然而因为宋徽宗的昏庸,以致入于金人之手,滔滔的淮水把本是一家的人民分割成两地而居,长期得不到统一,碧绿的淮水真是无情。这正如作者在《初入淮河》所说的“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淮河两岸的人民还不如淮河中的鸥鹭,可以“北去南来自在飞”。还不如天边的归鸿,可以“一年一度到江南”。因此颈联十四个字表达了统一和收复失地的心愿,用非常经济的笔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尾联“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鱼灯隔岸明" ,对全诗再作一次概括,在暮霭苍茫的时候,从盱眙东南第一山北眺,可以看见被金人统治的淮河北岸渔火,那儿的人民该有多少辛酸和苦难,他们会有多少不堪忍受的痛苦要向亲人诉说,可是滔滔的淮河无情地把他们要想倾诉的话隔住了,而南岸的赵宋小朝廷却歌舞湖山,没有一丝一毫的雄心壮志去恢复失地。在这样临高远眺的时刻,望淮北,念中原,想南方,怎能不使诗人肠断心伤。

  杨万里的诗风着意创新,“(故)其争新也在意,而不在词,当其意有所得,虽村夫牧竖之俚言稚语一切阑入,初不以为嫌,及其既成,则俚者转觉其雅,稚者转觉其老”(赵翼《杨诚斋诗集序》)。此诗在词汇上如“不因”、“小出”、“那得"都是当时的口语,但经过他巧妙的组合,完全不觉得质俚无文,真做到了赵翼所说“俚者转觉其雅,稚者转觉其老”。全诗音节铿锵,余韵悠扬,在他的诗集中,应该算是上品。

创作背景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百般屈辱地与金人媾和,订下了“割唐、邓二州,以淮水中流划疆”(《宋史·高宗纪六》的和约。自此以后淮河便变成了宋、金二国的分界线,而盱眙正是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宋人出使金国,金人南使宋国,规定都要在盱眙过境,宋人在盱眙执行外交迎送接待任务,看着那碧绿的淮水,当然会产生一种国土日蹙和国势积弱不振的悲伤愤懑心情。因此许多宋人在盱眙留下了许多发抒爱国之情的诗歌。

  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来到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盱眙。面对淮水北望中原,回顾南方,心中兴起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两首七律以及《初入淮河四绝句》等,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感情。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你喜欢
铅钝谢贞器,时秀猥见称。岂如白玉仙,方与紫霞升。
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一枝非所贵,怀书思武陵。

橘树多好阴,乃在湘江涯。光风荡朝日,朱实荣绿枝。

馨香既远达,乃托白玉墀。被遇主人盻,宾客皆嗟咨。

植根谅非旧,为枳复何悲。

比丘乾竺来,情思脱祸胎。去乡十万里,飞锡不尘埋。

宵昼观孰大,无时不常怀。志立无上等,必欲精神谐。

忽然观身影,影乃与身偕。若欲离尘垢,将影与身排。

再观世万物,有形必影该。寻思欲解分,似乎与理乖。

空寂如是说,咸将贝叶开。论影始太古,至今尚犹猜。

日午难回避,临水见眉腮。月下偏分晓,愚云似怪哉。

智人果解分,祸胎两忘灾。或说身裁影,亦曰影身裁。

颠倒论常世,倒颠日日俳。观倦息意马,劳心猿似豺。

到了难分去,从伊子细差。闭门终不见,出户倚身牌。

有时定玄机,俯仰何根荄。祖佛如何定,影子在尘埃。

尔升从尔上,尔降从尔阶。踌躇从踯躅,穿履亦穿鞋。

反复诚难避,簪花犹插钗。虚实谁参透,天厨一供斋。

八万四千户,闾阎迩榭台。鸡犬声无异,庄周化骨骸。

漆园曾作吏,槐国已知槐。幻中生幻梦,幻影与身哀。

影幻身亦幻,何时有壮衰。若欲常寂静,百骸与之齐。

智虑浑忘却,天然似婴孩。

脚底千峰翠浪奔,云端挂此一豪身。山河了了穷千界,物我纷纷共一尘。

浪趁下方追日步,恨非本色住庵人。他年八极浮游遍,来读新诗迹未陈。

君不见姬周宽仁天下归,又不见嬴秦猛德天下离。

秦人避秦秦不知,人既移家秦亦移。移家去,桃源住,万树桃花塞行路。

楚人吹起咸阳炬,何曾烧着桃源树。老翁尚记未焚书,诸孙尽种无租地。

自衣自食自年年,扰无官府似神仙。一时落赚渔郎眼,犹怪为图与世传。

烟峦彩翠霜林红,层楼复阁云雾中。
襟怀太爽睡不得,一夜满山铃铎风。
闽山过尽见吴山,天载天涯五马还。
旧列未归青琐闼,余生方入玉门关。
林蛮迤逦平无数,星斗阑干近可攀。
回首冶城何处所,只应烟雨渺茫间。
来时趁作世情游,归去凄凉遣客愁。
万事世间多反复,一生此地几春秋。
天寒树老叶全脱,水落岸高溪不流。
行路崎岖纵难料,江湖付与一孤舟。
道旁老松高拂云,刳心取明彼何人。
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

山月流素晖,小窗绝嚣响。四壁寂无声,合座生灵爽。

自知酒量防踰矩,敢诧诗才妙斲轮。古圣贤心得丝许,虽非尼扁异愚民。

风花时节又清明,迸泪何缘听晓莺?咫尺故乡天近远,几家春草路纵横?

英雄转眼俱为鬼,造物于人岂绝情?自是晚生尧舜世,不关天地不升平。

石鼓崇黉馆,朱陵起洞房。逶迤环二水,错落翳群芳。

衿佩来游艺,川原慨战场。遗祠垂阙葛,流演发朱张。

风堕松花老,秋馀桂子香。飞甍琼玉岛,巍殿水晶乡。

雾敛东岩旭,寒侵曲栈霜。丹枫翚蜃阁,青草跨虹梁。

绿水浮文鲤,高冈集彩凰。禹门翻锦浪,虞陛览朝阳。

窃药窥蟾迹,攀萝散鹭藏。题诗镵石翠,把钓荐橙黄。

坏饮窊樽古,巢居树幄凉。湘波澄碧镜,岳黛出新妆。

采菊堪充茹,纫兰欲佩裳。岭云招隐约,滩濑自宫商。

按节休清旷,征帆度渺茫。惊乌非匝绕,回雁谩翱翔。

城郭凌烟紫,林峦带晚苍。归与市桥月,渔唱起沧浪。

龙池飞去快腾骧,上应房星一点光。千里归来天未晚,满身云湿五花香。

早岁曾携绿玉筇,飙轮掖上最高峰。笠边海日三更白,舄下齐烟九点浓。

得句秋坛赓老鹤,投文夜壑起乖龙。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

天涯相对话穷尘,杯酒离筵意较亲。万里漂摇同是客,一生惆怅不因贫。

从教虾菜能无恙,也为虫沙久怆神。明发思君向何处,白云洲渚渺无人。

忆昔同治之三载,王师航海来江东。苏常郡县次第下,炊烟渐起荆榛丛。

畴道遗黎祸未已,劫火更照江天红。突踞吾里作窟穴,一网打尽哀鸣鸿。

犹幸寒门得天悯,一家星散同霜蓬。逾月乱定后先返,骨肉无恙家则空。

家空于我复何有,老父竟以忧伤终。是时尽室朝无饔,意外歘又遭闵凶。

生者无食死曷殓,屋材手撤黄肠充。葬之以礼乃若此,每一念及悲填胸。

人生百愆会可赎,独有此眼长无穷。

偶同乡友校吟编,因得平安到浪颠。
心不干时清似水,发缘忧国白於棉。
半生景慕空千里,一纸寒温废二年。
何日支筇随此老,秋岩和菊荐冰泉。
龙卧寒潭漾碧虚,风云变化只须臾。
奋髯骧首无人问,错订岩头草似须。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