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
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
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第一山上的第一亭,已经听说很久了,一直没能游览,简直辜负生命。
如果不是因为有公事需要外出,怎么能够和高人一起游览此山呢。
站在山上北望中原,青翠万里,无边无际。低下头来俯视淮河,半篙碧水,浩浩荡荡。
天色渐晚,暮霭重重,凉风四起,我却浑然不觉,只凝视着淮河北岸荧荧的渔灯,痛断肝肠。
宋太祖统一中原,建立宋朝,留下天大的家业,宋仁宗治理国家,盛世春风,太平安定。
到了徽宗朝,国家决策都出自童贯蔡京这样的奸臣之手,他们轻敌大意,想要在谈笑间收复幽燕之地,却最终给北宋朝廷带来莫大的危害。
过去宋辽分界线在白沟一带,今天宋金的分界线却来到了淮河中流。
希望南北统一以后这种一水分治的局面能够结束,一河波浪可以护送两岸的舟船。
盱眙军:位于南宋境内,紧邻淮河,治所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市)。
东南第一山:盱眙境内的南山被北宋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而得名。
青未了:化用杜甫《望岳》“齐鲁青未了”诗句,来写望中的中原景色。
建隆:宋太祖的第一个年号,共四年(960年-963年)。
庆历:宋仁宗的年号,共八年(1041年-1048年)。
廊庙:指朝廷。谋谟:谋划国家大政。童蔡:童贯和蔡京, 均是宋徽宗时期手握大权的奸邪之臣。
京洛:唐代指长安、洛阳,北宋都于汴京,则指汴京、洛阳。博:取。幽燕:泛指今河北和辽宁南部地区,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为燕国,诗中实指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地域较幽燕要宽。
白沟:属拒马河支流,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是宋辽分界线。五代至宋时,白沟自今河北省定兴县西向东流,经今白沟河镇、霸县信安镇,直抵天津。宋辽以白沟为界,故又称界河。明初白沟改道,故道埋塞,今白沟河在河北省新城县东,北向南流。鸿沟:战国魏惠王时所开运河,楚汉相争时一度以鸿沟为界,沟以西归汉,沟以东属楚。宋辽或宋金边界都与鸿沟无涉,作者是为组成“巧对”才把鸿沟扯了进来,句意只是说明宋与北方邻国的界河本在遥远的北方。
易水:在河北省西部,为大清河上源之一。易水同白沟一样是北宋北边的界河。自中原沦陷。宋室南迁,金宋界河一下南移千里到了淮河。《大清一统志)卷十《保定府·易水》:“易水在定兴县西南自易州流入与拒马河合,即中易也。”又同卷《拒马河》云:“白沟乃巨马支津,下流在今涿州界,自宋以来始号巨马为白沟。”易水既流入巨马河,宋以来号巨马为白沟,当亦可视易水为白沟,故万里诗以“易水今移淮水前”咏宋金之分界。
川后:水神。
两涯:两岸。
先析第二首,作者首先以饱满充沛的热情歌颂了宋太祖、宋仁宗,追述了北宋的历史。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仁宗享国最长,达四十三年之久,政治比较清明,在庆历年间国力鼎盛,旧史家和小说、讲史人都爱以宋仁宗为宋极盛之世。因此诗人把他们作为民族景仰的代表来歌颂,这样起题以唤起爱国之思的手法是比较精简凝练的。
颔联点出宋徽宗信任奸臣蔡京、童贯,本来收复幽燕是应该的,但应该从政治、军事上充分准备,而宋徽宗信用的奸臣却以笑谈出之,结果收复幽燕落了空,为国家造成损害。
颈联紧承颔联,指出了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与金约和造成了“易水今移淮水前"的局面。易水是河北的一条河,与白沟河相通,用以象征宋辽的分界线。而今宋和金的分界线却南移到了淮河,感慨是深沉的。
尾联最后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愿国家强大,恢复中原,要改变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的局面,同时也只有在中原恢复之后,淮河才不成为界河,才可以“一波分护两涯船”。
第二首的历史背景明了之后,就不难读第一首了,万里的诗以白描、不掉书袋,不避俚俗著名,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和眼前景物中,寻找题材。并能以新鲜活泼的笔触,发抒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意境清新感情真挚。此诗首联“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便是以非常接近白话的语句开始的。除“第一山"需要略加诠解外,没有一个难字。“第一山”在此诗里具有唤起读者注意,敲起国土沦丧的警钟作用,一开头就使人感到盱眙军这里不平常,使人感到作者在另一首《初人淮河四绝句》所表达的“人到淮河意不佳”的沉重气氛。颔联“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紧紧申明首联,若不是受朝命来接待金国使臣,是不会到这样一个最前线的要地的。颈联“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倾泻了作者对中原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在金人残酷统治下广大北方人民的怀念。
中原是华夏古老文化发祥之地,也是宋代的兴王之地,北宋的列祖列宗都葬在河南,然而因为宋徽宗的昏庸,以致入于金人之手,滔滔的淮水把本是一家的人民分割成两地而居,长期得不到统一,碧绿的淮水真是无情。这正如作者在《初入淮河》所说的“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淮河两岸的人民还不如淮河中的鸥鹭,可以“北去南来自在飞”。还不如天边的归鸿,可以“一年一度到江南”。因此颈联十四个字表达了统一和收复失地的心愿,用非常经济的笔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尾联“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鱼灯隔岸明" ,对全诗再作一次概括,在暮霭苍茫的时候,从盱眙东南第一山北眺,可以看见被金人统治的淮河北岸渔火,那儿的人民该有多少辛酸和苦难,他们会有多少不堪忍受的痛苦要向亲人诉说,可是滔滔的淮河无情地把他们要想倾诉的话隔住了,而南岸的赵宋小朝廷却歌舞湖山,没有一丝一毫的雄心壮志去恢复失地。在这样临高远眺的时刻,望淮北,念中原,想南方,怎能不使诗人肠断心伤。
杨万里的诗风着意创新,“(故)其争新也在意,而不在词,当其意有所得,虽村夫牧竖之俚言稚语一切阑入,初不以为嫌,及其既成,则俚者转觉其雅,稚者转觉其老”(赵翼《杨诚斋诗集序》)。此诗在词汇上如“不因”、“小出”、“那得"都是当时的口语,但经过他巧妙的组合,完全不觉得质俚无文,真做到了赵翼所说“俚者转觉其雅,稚者转觉其老”。全诗音节铿锵,余韵悠扬,在他的诗集中,应该算是上品。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百般屈辱地与金人媾和,订下了“割唐、邓二州,以淮水中流划疆”(《宋史·高宗纪六》的和约。自此以后淮河便变成了宋、金二国的分界线,而盱眙正是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宋人出使金国,金人南使宋国,规定都要在盱眙过境,宋人在盱眙执行外交迎送接待任务,看着那碧绿的淮水,当然会产生一种国土日蹙和国势积弱不振的悲伤愤懑心情。因此许多宋人在盱眙留下了许多发抒爱国之情的诗歌。
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来到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盱眙。面对淮水北望中原,回顾南方,心中兴起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两首七律以及《初入淮河四绝句》等,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感情。
纸城而铁人,壮哉刘防禦!赤溪考铜鼓,作书表其墓。
邪说方弥天,势若蚩尤雾。子书岂《春秋》,欲使乱贼惧。
闲游北城隅,俯视清江郭。洪川带名都,形势自相错。
楼观蔼郁郁,街巷纷以漠。北城良巳高,况陟城上阁。
轻裳拂倒景,飞槛聆天乐。夕山一何苍,夏潦弥井络。
冲风激回流,玄云骇难泊。暗观逝者危,遂悟居者乐。
慷慨亮易感,扪心果谁恶。夷险非我为,弹剑且尽酌。
灯簇上元夕,花明仙苑春。星毬悬碧落,云幄护朱闉。
岁律时当午,斗杓昏建寅。六龙御丹极,万象入洪钧。
淑气东浮野,群星北拱辰。楼头霞散绮,墙角雪销银。
已弛金吾禁,应无丞相嗔。鳌山攒火树,兽锦叠文茵。
玉漏传疏点,香飙逐暗尘。篆烟吹绣幕,檐雾湿纱巾。
紫陌鸡鸣缓,红桥马过频。珠围貂帽窄,梅放粉容新。
诗就题千帙,筵开直万缗。酒光摇潋滟,舞影起纷纶。
序齿先耆艾,忘形略主宾。联翩仙子佩,窈窕女儿身。
叠唱凌天籁,争归步月轮。闾阎喧小子,箫鼓沸苍旻。
童稚扶翁媪,优伶学搢绅。青云文雅士,白发太平民。
世喜消锋燹,巫羞祀鬼神。欢呼占岁稔,倾倒见天真。
留滞无羁旅,欹斜有醉人。宴游逢霁景,款曲会良姻。
是物恩波洽,诸方化雨均。腐儒犹放浪,令尹独清贫。
屡辱情过厚,从知道欲伸。得人类言偃,爱客即陈遵。
闻望腾中外,公忠出等伦。威仪严可畏,襟度阔无垠。
公署钞琴谱,黉堂礼席珍。河头虎争渡,桑下雉相驯。
五裤歌方振,三农业已勤。官清文字简,乡饮德风淳。
我已成迂朽,行将赋隐沦。弟兄皆鬼物,田亩半荆榛。
周急烦贤友,持家养老亲。奇才推葛亮,曲学陋平津。
松径荒烟里,茅堂野水滨。读书逾懒慢,抚事几悲辛。
碧藓侵棋局,红蕖没钓纶。发蓬苦扪虱,衣破叹悬鹑。
出处惭先哲,间关类逐臣。多情依木石,无分画麒麟。
城市聊从俗,山林拟卜邻。业唯归竹素,书莫上枫宸。
性入禅家学,歌随樵客斤。生涯甘寂寞,宰物实陶甄。
高尚尊严子,贤良笑郤诜。天涯正愁绝,回首遇雷陈。
几年南楚听哀猿,自昔江湖忆帝阍。粉骨何禆天下事,赐环难报圣君恩。
馀光久记仁人里,引重仍惭长者言。安得新官来棹速,更随春色到乡园。
舍舟登陆三日间,今朝饱看凌江山。宾旸门外莽空阔,洪岩青嶂纷斑斓。
珠玑楼巷榜仍旧,亭亭几树霜枫殷。老榕稚松满岩壑,万绿嵌以荔子斑。
小春更比春景厉,丹黄紫翠开心颜。槐花塘边路幽邃,红梅驿畔峰回环。
曲曲徐向螺壳转,娟娟况有蛾眉弯。枝头玉蝶正飞舞,吟兴勃发须臾间。
方思敲火品卓锡,沙弥膜拜陈忧患。荒祠仅余四壁在,却走龙象奔豺獌。
十八年前我曾到,七梅痛已成枯菅。相公风度且勿论,大力能凿横浦关。
功德及民礼宜祀,微公鸟道穷跻攀。雨淋日炙尘网挂,云车风马何时还。
雄州筑郭费甚钜,此役不过数百锾。修举废坠有司责,亟召匠作延输般。
重安户牖整栌欂,再施华垩除昏黫。神兮妥侑降之福,岭南岭北无恫瘝。
暗香补种一千本,花时行旅都忘艰。前贤盛迹半芜没,我方惆怅红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