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声,催促着拂晓的来临。皇宫院内春色烂漫,桃花红艳醉人。

烈日下旌旗如龙蛇舞动,微风中燕雀高飞于宫殿之上。

大臣们退朝后衣襟都带着熏香味,挥笔便写出华美的诗章。

贾氏父子世代执掌帝王诏书,实为殊荣;如此有才的也就他们一家了。

注释

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五夜:指夜晚的五更天。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箭:漏箭。放在漏壶中带有刻度的杆状物体,用于计量。

九重:帝王住的宫禁之地。

旌(jīng)旗:旗帜的总称。龙蛇:指旗帜上绣有龙蛇图案。动:舞动。

风微:微风轻拂。

香烟:焚香所生的烟雾。

珠玉:珠和玉,常比喻优美珍贵之物。

世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池:指凤凰池。有凤毛:形容得到了父亲优良的遗传。

赏析

  首联先写漏声催促着天色破晓,后用“仙桃”代表宫内春景,点出景色醉人。这一联主要突出“早朝”。

  颔联则分别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自然景观及气氛。春日和煦,旌旗上的龙蛇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获得了生气,旌旗猎猎,龙蛇也好像在腾跃。大明宫里,和风轻吹,燕雀轻快而高兴地在天上飞着。“日暖”,也含有赞美“圣恩”惠及万民,连龙蛇、燕雀亦且广沽皇泽之意。这一联主要突出“大明宫”。

  前二联主要写的是“早朝大明宫”的原题。因为是和诗,接着就不免要转到原诗的作者身上来了。颈联写退朝后,重点突出写贾至的儒雅风流和备受君主恩宠。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先看丝纶美。因为贾家父子历任两朝的中书舍人,后有一日贾至供职的肃宗对贾至说,“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是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谢凤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王维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整首诗看来,确乎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另一面特色。另外,即使在清词丽句中,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这也是杜诗的独特面目。黄生评杜、王、岑三首和诗时说:“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苏轼评颔联为“伟丽”,都是此意。

  杜甫的这首诗里带出了几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对历史透彻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贾至的高远。这首诗少了一般诗人写宫廷生活所会有的呆板,多了些灵气,而又不减少场面的宏大气势,杜甫比起贾至来绰绰有余。思想决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隐藏,字里行间的精神是很难不露端倪的。贾至是世家出身又较为一帆风顺的人,杜甫则才华横溢饱经风霜,这两种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不一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杜甫在门下省为左拾遗,与诗人贾至、王维、岑参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杜甫之和即为此诗。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瀛丈移从弱水间,君恩泮奂得跻攀。
茗香壶酒成三事,巾褐枝筇占独班。
培胜亦能充道胜,官闲何似在家闲。
玄都犹有桃花在,更向西湖访好山。
春,因呈子西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圣境不可到,魂游记渺绵。花藏竹林院,莲号贝多编。

龙鸟如人礼,山河绕法筵。秪应身本幻,此却是真缘。

才吟盘谷还思隐,试说柴桑便忆归。何处山人高索价,老腰犹要万钉围。

纳纳乾坤付一杯,穷通赋分信悠哉。冰霜气味甘餐柏,铁石心肠可赋梅。

自足一丘閒寄傲,怕荒三径早归来。怀人几动山阴兴,夜雪扁舟兴尽回。

暌离三十载,重此叩玄微。日月双蓬鬓,乾坤一布衣。

月明涡水宿,秋老华峰归。不得陪仙驭,浮生有是非。

云蔽云开山祇然,画无能事著诗传。扁舟尽日无多厌,信手拈来亦漫编。

贝叶空闻驮白马,金根不复驾苍虬。当时迎日花如锦,一片人间逐水流。

诚孝从来此物根,只今谁与践斯言。
夫君泉下傥无憾,大字壁间犹有痕。

西苑宸游地,东篱菊已花。当年誇野色,此日丽天葩。

轻白凌寒露,深红映晚霞。秋英疑可茹,无复楚人嗟。

又将书剑出孤舟,尽日停桡结远愁。
莫道江波话离别,江波一去不回流。

会稽四面是湖山,亭在湖山胜绝间。栏槛旋移芳草种,襟怀长伴白云閒。

乍登顿觉诗毫健,纵赏惟忧酒量悭。更是人生最荣处,綵云朝暮奉慈颜。

记得迎承过葛川,穉金未肃嫩凉天。
当时若径趋金阙,安得庐陵有此缘。

秋宵寂。画帘早挂如钩月。如钩月。似水明楼,一痕清澈。

■■四壁吟萧瑟。■谁砧杵西风急。西风急。秋声何处,满阶桐叶。

谢客开山后,郊扉积水通。
江湖千里别,衰老一尊同。
返照寒川满,平田暮雪空。
沧洲自有趣,不复哭途穷。
高阁势凌虚,天涯入望微。
云藏山鸟影,春满野人衣。
积雨催花尽,寒樵背日归。
焚午端坐处,似觉世尘稀。
将谓众生苦,更有苦众生。
相见易得好,共住难为人。

镂刻疑鬼神,玲珑成户牖。深黑不见光,摇艇入岩窦。

净绿灵境开,碎碧晴光漏。苔藓何凄寒,日夜错昏昼。

稍觉萝蔓深,渐见松竹茂。深渊耸石崖,浅濑注奔溜。

转迓铲削工,得睹芙蓉秀。

雪酿馀寒,故限勒、帝城春色。尽日里,浓雰湿雾,殢人愁绝。

禁苑啼莺声尚香,御沟流水凘还结。盼东郊,暖律扇蘼芜,何曾得。

独骑马,冲泥陌,共执手,怀今昔。叹梁园,宾从一时南北。

燕市酣歌人未老,长杨献赋恩难必。只如今,转眼看晴光,来双阙。

寂寂中秋夜,含情出玉闺。
河长看雁远,月皎觉云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