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丹凤门登眺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深红的城阙登临眺望,雨后的远空景朗天开,金明池畔高耸着排排绿树,傍晚的寒风吹得它左右摇摆。

长虹向两边垂头暴饮,大海快要被一口吸干,离群的老雁呼唤着侣伴,在秋空更显得无限悲哀。

即使是毁灭人间的劫火,有时也是会变化熄灭的;而险峻的嵩山,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它飞来眼前,障护汴京呢?

处身这亡国的穷途末路,自觉已流不出更多泪水,且莫再倚傍落日的余晖,怅然地眺望旧时的吹台。

注释

丹凤门:汴京(今开封)宫城北门。

绛(jiàng)阙(què):深红色的城楼,这里指丹凤门楼。绛,深红色。阙,城楼。霁(jì)景:雨后的睛朗景色。

金明:即汴京宫苑中的金明池。

长虹下饮:既是描写雨后虹霓垂拱天际的景色,又是用来象征蒙古军的肆虐中原。古人认为虹霓是一种不祥的两头怪物,常探头到溪涧中饮水。故,诗中用它来比喻蒙古军。

劫火:原指佛教中所说的世界毁灭时的大火,后来也用来指乱世的灾火。

“神嵩”句:意思是说汴京地处平原,四无屏障,因而幻想嵩山飞来护卫汴京。神嵩(sōng),即嵩山。武则天曾改中岳嵩山为神岳。

吹台:在河南祥符县东南六里,相传为春秋时音乐家师旷奏乐之台。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第三十一首有“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之句,悲叹魏亡。诗人化用阮籍诗意,感于国之将亡,发出了穷途无泪,莫望吹台的深痛感慨

赏析

  这首诗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眼前的长虹、孤雁与内心的愁思溶合在一起,描绘出带有浓烈主观色彩的“海欲竭”“秋更哀”的苍凉景象,既喻衰亡中的金朝国势,又喻孤独忧伤的诗人。末句中的“残阳”与首句的“霁景”相应,愈显沉郁、凄凉。全诗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首联紧扣诗题。“绛阙”点明登临之地;“霁”点明登临之时;“遥天”是登高所见;“登眺”二字虽未点出,但已自寓其中。句末“开”字用得极好,此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那令人窒息的情景及此时乌云乍开,胸中沉闷顿然若释的心境尽在言外。阴霾廓尽,晴空如洗,万里蓝天,纤细毕现,金碧辉煌的宫阚在虹消雨霁、彩彻云衢的美丽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然而,久久盘旋在诗人胸中的郁结并未随之尽释,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意向把诗人的视线很快拉回,纤细毕现的晴空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清了周围饱受兵燹之后的疮痍。在满目疮痍中,尤引诗人注目的是金明池那正被秋风吹荡,处于一片萧瑟凋零中的高树,一种故国乔木、铜驼荆棘之悲油然而生。该联赋中有比,象中含兴,以下诸联紧扣“雨后”“登眺”四字,围绕亡国之悲,赋陈其象,因象见意,皆由此生发。

  颔联首句之“长虹”,本来是非常美丽的景物,然诗人“以我观物”,故续之以“下饮海欲竭”。该句以“海”喻金国,以“长虹”喻蒙古军。着一“欲”字,以预示金国必亡,人民将被屠戮殆尽的悲惨命运。对此,诗人悲戚愁惨,哀恸万分。而此时恰又有一群大雁呱呱南飞,凄唳的叫声,使萧杀的金秋更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传说雁群中领头的,都是失去配偶的老雁,因孤苦伶仃,再加知前途艰险,故其叫声分外凄凉。诗人此时际遇与“老雁”相近。上年,老妻病故;本年,幼女夭亡,国家的前途又复如此,故于老雁的叫声尤感揪心。同时,此处也有以秋雁哀鸣,来喻中原人民的流离失所,奔走呼号的意思。诗人远目飞鸿,心影相随,际遇之悲,国衰之痛,充溢宇内。

  登临的所见所闻,莫不生悲;国事家事,皆不堪言。诗至此,似乎再说已属多余。然而诗人毕竟是大手笔,颈联又掉笔言其所思,使诗极尽波澜起伏之致。诗人由明池联想到昆明池,又由昆明池之黑灰联想到刚停的暴雨及暂时平息了的战乱,遂幻想劫火亦有终归息灭的。但幻想不等于现实,尽管诗人不甘亡国,想入非非,可这一厢情愿一经理智撞击,便化为乌有,于是对句又言“神嵩何计得飞来”。“神嵩”(中岳嵩山)绝无从数百里之外飞来汴京之理,无救兵可求进而期望中岳来作屏障,可见诗人绝望之极。句中不说“无计”而说“何计”,着“何”字表现出诗人在绝望之中反复挣扎的几多情思。

  尾联以阮籍自况。是时诗人久于悲痛,泪已无多,不堪眺望吹台,只有追怀往事,感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徒增悲伤了,故有“莫傍”二字。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这自我克制、收敛之辞中,更能体味到诗人泪往心里流那凄婉哀绝的悲伤,收到曲折有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八年(公元1231)八月,诗人应召入朝,任尚书都省掾,全家也随同迁居汴京。是时,战争形势日益恶化,蒙古军三路齐发,右翼直指金朝首都汴京。第二年正月,金兵在钧州(在今河南禹州)三峰山全军溃败,蒙古大军趁势长驱直入,于三月包围了汴京。四月,金哀宗遣使求和,这才得以解围。蒙古退兵之后,诗人趁雨后天晴,登上汴京官城的北门丹凤门眺望四处,只见兵燹过后,满目疮痍。诗人想到国家将亡的命运,想到围城期间三女阿秀的病夭,国恨家愁一齐涌来,心中不由得哀痛欲绝,挥笔写下了这首诗篇。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霓裳声里一攧,如今是第几轮?赤壁黄楼都在,古今多少愁人。

素旆低寒水,清笳出晓风。鸟来伤贾傅,马立葬滕公。
松柏青山上,城池白日中。一朝今古隔,唯有月明同。
祸集钩方失,灾生剑忽飞。无由就日拜,空忆自天归。
门吏看还葬,宫官识赐衣。东堂哀赠毕,从此故臣稀。
蔡子诗锋新发硎,晓压吾境横长城。
玉关食肉何足计,饭山日午噙肤清。
叩门念子忧吻燥,银瓶急燎苍蝇声。
云龙为子起风腋,要使飞将身趫轻。

探花车骑似游龙,未入桃源先阆风。衫上十分新染翠,衣间一点半开红。

身如骥子无双俊,人报鳌山第几宫。便是醉仙何处去,上林园在五云中。

甘溪依约旧城东,陵谷迁移一梦中。
春尽踏青人不见,桄榔老大木棉红。

山立群公表,朝廷势自尊。远谋安庙社,厚德镇乾坤。

帝念经纶广,人思色笑温。骑箕今不返,麟阁画空存。

一饮遇伶妇,一饭值丘嫂。徒教乞米僧,时时送卢老。

寒食笳声动地来。小窗鸡叫梦儿回。看看剪纸招魂候,不到沙场也自哀。

我军城东门,呼声震屋瓦。百万山压来,此贼何足打。

狂锋尚力拒,转斗血喷洒。城中有暗沟,多陷人与马。

将令毋轻入,明当一鼓下。

市人欢呼赏元夕,覉人掩关玩周易。
易中具足光明灯,一灯散作千百亿。
粤从上元甲子到于今,经几上元此灯炯炯如一日。
静思此理发长啸,短檠孤坐看虚碧。
广文先生乃我义理朋,从我求观无尽灯。
我灯无尽易无尽,五行阴阳太极惟一心。
东邻有客好奇逸,袖出异书光芒与我易相射。
平生但识羲孔元之元,不省虚皇大道玄中玄。
我欲与君互酬答,各妙其妙勿以言语传。
会得易中极玄中玄,与子日日张灯作上元。

西郊天阔沙茫茫,高槐古柳溪风凉。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瓯脱供鹰坊。

中有海青最神俊,竦立毛骨森昂藏。金眸玉爪异凡品,下视狡兔如跛牂。

侧眼似觉天地窄,常思一举摩穹苍。忆昔辽代最珍贵,女真贡献交相望。

搜求无厌旋致祸,两国转眼悲兴亡。至今黑水留异种,雕笼竞致来遐方。

五陵年少颇好事,爱玩岂惜千金偿。嗟汝生性特趫捷,隼鹗未许随肩行。

长绦羁绁岂初意,岁月浸久成驯良。关山秋暮盛羽猎,商飙倒卷尘沙狂。

翻身向空入霄汉,快若骏马初脱缰。鴐鹅潜飞雊雉避,云罗万里无遮防。

老拳劲翮奋搏击,风毛雨血齐飞扬。天生羽族亦有命,饥雀叫噪悲空仓。

林边野鹤骨立瘦,度腹仅得分馀粮。尔形缡褷亦安用,终朝肉食恒充肠。

人间生计总愧汝,翻笑溪獭衔鱼忙。侏儒方朔异饥饱,万物荣悴真何常。

况今飞啄本同类,强弱吞啖堪嗟伤。食虾原不乏鱼鲔,捕蝉亦复惊螳螂。

何当忘机效海客,驱逐猛挚延奇祥。群飞众动各适所,丹山鸾凤常游翔。

桐花摇落期不至,老鸦攫肉纷路旁。且随韩嫣逐金弹,排风毛质看腾骧。

帝里逢春春可怜,五云楼阁丽中天。御沟花落冰澌尽,琼岛云飞海日悬。

风度汉宫银刻箭,香生南陌翠花钿。无由暂醉金钱会,零落东风又一年。

天寒鸦欲栖,客路尚迟迟。
泥滑蹇驴涩,风斜破帽欹。
雪藏山断绝,梅苦雪禁持。
客里愁无着,愁边却有诗。

我亦澄江老鲜氏,悲怀风树乃无亲。裙牏未浣杯?饮,长作天涯负罪人。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裴回。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陜府铁牛吞大像,生得河东鸑鷟儿。海门深处宜归隐,只恐调高人不知。

知不知,拟欲抬眸一顾之,早是失却两茎眉。

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
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工尔添修五凤楼。

洞口桃花春复春,山川如旧岁华新。渔郎去后已迷路,太守来时不见人。

岂识封疆今属晋,止知先世为逃秦。只因误读渊明记,欲把柴桑乱却真。

欲绣肝肠买素丝,壮心犹许绣须眉。身轻柳絮黄金客,面赪桃花白皙儿。

颍水狂夫时骂席,太原真主识看棋。药门惯贳屠门酒,对月长歌仗剑知。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

相忘为乐,贪饵吞钩。

非夷非惠,聊以忘忧。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