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十六七岁的小姐在后花园内,见到两只蝴蝶结伴儿嬉戏,互相追随。她肩靠着粉墙,不住用手抹泪。吩咐丫鬟:把它们赶走,到别处儿去飞。
后园里一双蝴蝶好端端地飞舞嬉戏,却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驱逐。蝴蝶永远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读者对个中缘故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们欣赏无名作者新奇大胆的构思,欣赏作品柔媚的民歌风调。
起首两句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儿十六七”、“一双胡蝶戏”,纯用口语,质直无华,带有典型的小调风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写。“香肩”、“玉指”、“粉墙”、“珠泪”,在民歌说来已是一种雅化,然而又与文人炼字琢词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语的习用书面语,类似于说唱文学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体现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则沟通并表出“姐儿”与“胡蝶”两者的联系。五句三层,各层次各自独立形成一幅画面,合在一起,却成了一段情节有趣、动感十足的小剧。
本篇题称“咏所见”,当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经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确实让读者有所见,且对这位十六七岁“姐儿”在爱情婚姻上不能顺遂的遭际产生同情,这正说明了作品新巧构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纯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释和评论,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利用“一双胡蝶”来作闺中女子怀春伤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仅见。清代曲家潘曾莹有一首《清江引》:“墙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黄昏深闭门,红褪燕脂冷。飘来一双胡蝶影。”把一名未出场的独居女子的孤牺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也可发现民间散曲与文人散曲,在率意与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子閒终不来,我病能数往。翛然共月庵,清约坐成爽。
一雨终夜鸣,残暑归洗荡。孤怀苦郁陶,世事多卤莽。
当时隔燕吴,晤语成坐想。如何咫尺间,还复劳企仰。
小园亦何有,一味凉可赏。閒庭风叶鸣,虚室云月朗。
觞豆非苟然,形声要重讲。
各人光霁各人分,岂有濂溪不是君。一派此传真日妙,百年吾道本该闻。
有圈自古此无极,一静人间息万纷。肯许香风同碧洞,白头终岁嚼兰薰。
雨似沱江不向秦,老天应念四郊贫。卧闻夜半呼龙起,一滴天瓢活几人。
望到郊门万古愁,归来城府飒清秋。阅人华屋更相待,流涕哀筝并自休。
陵处可应成下马,路分犹怕近西州。川原便逐东风改,会有心期白日留。
嫁娶比邻近,门庭古木幽。藁砧旧相好,兰玉久从游。
双鹤来何处,孤鸾不到头。通家丘嫂行,愁涕白云浮。
选嫣红,裁嫩绿,春色傍纤指。碧绣铜瓶,寒湛井华水。
疏疏密密安排,分浓配淡,映一片、文心画理。
重位置。小窗矮几乌皮,蜻蜓翼明绮。便到飘零,也在砚池底。
只愁帘外莺儿,怜伊孤冷,衔送上、隔邻浓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