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以“酒”为媒体,写苏轼对潘大临的嘱咐与期望。“别酒劝君君一醉”,写饯行。“别酒”,象征深情厚谊。“劝君”,情谊非同寻常。一杯,君醉了。再一杯,自己也醉了。醉后吐真言:“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第二、三句选择人生两大事进行议论:一是“学而优则仕”。二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文人过考,面临两大话题。每每提及,倍觉亲切自然。“清润”二字,饱含着苏轼对潘大临青春美的赞赏之情。“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以史实为教训,苏轼叮嘱潘大临要记取:仕庆得到的赏钱与此而幸遇的美女是珍贵的,千万不要轻易丧失于东邻的好色之徒手中。可谓语重心长,语短情长。
下片,以梦幻、假想之笔,写苏轼以自己还未赴试人仕的美妙人生构想来激奋潘大临的功名心。“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以假想之笔,写了以往应试入仕之人的的美好回忆。“长安”京都,政治中心,处处都有“佳丽地”。多少“三十年前”的妙龄仕途男子,出入于繁华的“佳丽地”,常常发出幽悱的咏叹:“我是风流帅”。一个“风流帅”,一语双关,说政治上出人头地。神情上英姿潇洒。苏轼赴试将近20岁,即将赴京参试的正茂风华,预想成为“风流帅”人物的一天定会到来。最后两句,满怀深情地对潘郎说:“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想当年,我未亲自出入“佳丽地”。但而今,我就要“功成名遂早还乡”,已不可能寻觅青楼旧事,更不可能在青楼墙上留名,而只能“记取”了。言下之意,你该有信心去实现试后的“黄金屋”和“颜如玉”的人生两大美愿。
该词,写送潘大临赴省过考。以“蝶恋花”这一带有象征性意义的词牌,以“青楼”、“佳丽”这一带有显示性意义的题材,来嘱托、期望潘大临赴省参试获得成功。词中反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封建仕宦意识和性爱观念。这是苏轼思想上的一种时代局限性。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潘大临将赴省参试。苏轼借京都试成出仕文人昔日风流韵事作该词,激励潘大临的心志与大愿。
汾水游仍远,瑶池宴未归。航迁群庙主,矢及近臣衣。
胡马窥天堑,边烽断日畿。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
瑶京夜宴弁纷星,洞庭神乐八荒声。幼龙未起月忽堕,扪空路迷失仙缨。
转杭东海蓬莱晓,遥看太白当天小。海尘相隔青茫茫,玉玦海边委秋草。
雁啼霜湿众娥裙,绿毛断耗三千春。桑枝千层拂人马,春寒梦绕高丘下。
酒酣放步踏青山,奚囊未许秋风间。出笼野鹤不受缚,萧然行经非人閒。
杜康池上满秋草,芒鞋落地青莎倒。石碣深深不可扪,清冷一曲芦花老。
先生造酒复善饮,放杯一旦事沈寝。朝霞夕霏千载红,芙蓉城郭空如锦。
何不破醉淩波来,十千沽酒相徘徊。区区餔歠我亦解,拍肩把臂糟邱台。
先生不醒我亦醉,树根路入斜阳坠。眼前樵牧都忘机,短犁比犊耕山翠。
竹林深处持竿人,钓钩不直衔金鳞。买归烹治复置酒,陶然留作无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