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颂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读书人的立身行事独特,符合道义罢了。不理会别人的赞誉或批评的,都是豪杰之士,也是忠实地相信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的人。全家的人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人很少。至于一国一州的人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大概整个天下只有一人罢了。若是到了全世界的人都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则千百年来只有一人罢了。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穷尽天地,经历万世也不回头的人。(与他比较),即使光明的日月也不算亮,雄峻的泰山也不算高,宽广的天地也不算能包容。

  当殷商要灭亡而周要兴盛时,微子这样的贤人都抱着祭祀的器具离开殷商。武王、周公是圣人,率领天下的贤士和诸侯前去进攻殷商,未曾听说有人批评过他们。独有伯夷、叔齐认为他们不该。殷商灭亡后,天下承认周为宗主国,伯夷、叔齐二人独认为吃周的粮食是羞耻的,即使饿死也不后悔。由此说来,他这样做难道是要博取甚么吗?是因为忠实地相信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罢了。

  现今的所谓读书人,当有一人称誉他,自以为该得到更高的赞誉。有一人不满他,自以为别人的话未尽正确。他可以独自批评圣人而自以为是到如此的地步。圣人的行事是万世的标准啊。所以我认为,好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立身行事独特,穷尽天地,经历万世也不会回头的人啊。虽然这样,如果没有他们二人,乱臣贼子便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后来的世代了。

注释

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叔齐为其弟。姓罗,名允,字公信,“夷”是其谥号。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谦让,不愿自立为君,最后共同弃国而走。周武王讨伐残暴的殷纣王,他们认为是“以臣弑君”,曾谏”武王灭殷后,两人躲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特立独行:谓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

适:适合,符合。

义:儒家所倡导的道义。

是非:肯定或否定。是,认为正确,肯定;非,认为不正确;否定,非难,责怪。

笃:深厚,坚定。

自知明:意思是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

乃:只,仅仅。

穷天地、亘(gèn)万世:穷尽于天地之间,横贯于古今万世。穷:穷尽;亘:横贯,贯通。

昭:明显,显著。

崒(zú):高,险峻。

巍:文中是宽广有容的意思。

微子:殷纣王之兄。

贤:德才兼备。

祭器:祭祀用的礼器。古人重祭祀,故常把祭器作为传国重器。

去之:离开殷纣王。

圣:圣人,人格品德极高的人。

从:使跟从,带领。

乃:却。

独:偏偏。

宗周:即尊奉周的权威,承认周的统治权。

沮:诋毁。

微:无,没有。

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是赞扬伯夷的“特立独行”、“信道笃而自知明”的精神,严厉批评当世之士以世俗之是非为是非的处世态度。“特立独行”既是对伯夷的称颂,也是作者一生立身行事的重要原则,表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全文以论为主,语气连贯,气势非凡,运用排句,更见力量。

  全文短小精悍,由三段组成。

  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对“士”的要求“特立独行”“不顾人之是非”“信道笃而自知明”。立身行事,绝对不可以人云亦云,是“士”对待外界环境总的态度;不顾别人的抨击、议论,是对外界反应采取独立的看法,乃“特立独行”的具体化;有坚定的信念又了解自己,是对内心天地的要求,也是挖掘“特立独行”的力量源泉。

  第二段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赞叹伯夷“特立独行”,不被世俗所困。可分三层。第一层就“不顾人之是非”阐发、议论。全家人都指责他不对,仍能坚持不动摇的人,是很少的,“一国一州非之”“举世非之”却“力行不惑者”,则“天下一人”“千百年乃一人”也。谓“不顾人之是非”之难。第紧承前意,提出伯夷之名,予以高度评价。伯夷,乃“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因此,日月没有他光明,泰山没有他高峻,天地没有他宏大。先颂后叙,以伯夷、叔齐“叩马而谏”,“饿死首阳山”的事例印证“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第三层,点出他们能这样做,没有别的想法,原因在于“信道笃而自知明”。

  第三段,联系现实,总结全文,提出伯夷“特立独行”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今世之所谓士者”则是与伯夷完全不同,普通人赞美他,就自以为了不起;毁坏他,就以为自己不行,而伯夷、叔齐却与众不同,敢于“非圣人而自是”,而“圣人乃万世之标准”,并不因伯夷的反对,就丢掉其“圣”。在作者眼里,伯夷最可贵之处就在于“非圣人而自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圣人乃万世之标准”,这句话是为了表明作者对圣人的崇敬,可见作者并不否定周武王伐纣之伟业。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主要是采用前呼后应,对比、递进的方法。篇首揭露“士之特立独行”,篇末仍以“特立独行”结束。第二段有“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后面则有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与之呼应。第三段写殷、周交替之际,殷纣王的庶兄微子,抱着祭祀祖先的用具,到武王军前投诚,武王伐纣,未尝闻有非之者,跟伯夷、叔齐“乃独以为不可”,宁愿饿死,也不吃周粟对比,以强调伯夷、叔齐“特立独行”、“不顾人之是非”。从不顾人之是非,说到不顾一家、一国、一州、天下之人是非,再说到不顾天地万世之对错,逐层推进,从而突出伯夷、叔齐的特立处。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中唐时期,官场黑暗,不少人明哲保身,与世俯仰,作者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借《伯夷颂》歌颂我行我素,卓而不群的精神。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閒看是斯文,无秦擬自焚。
病来兼万事,休去负深云。
直语时多忌,幽肠俗不分。
如何麋与鹿,犹此傍人群。
松窗永日度冰颸,坐觉清阴寸寸移。
境静故应閒可乐,形臞犹有闰相随。
尘埃末路思千里,风露何年饱一枝。
百岁穷通吾自了,闭门长咏子桑诗。

古人志道义,但觉利禄轻。朝市亦足隐,何必求郊坰。

论心不论迹,乃称人物评。董公廊庙器,一门富簪缨。

石张汉世冑,崔郭唐家声。笔下翻波澜,胸中韬甲兵。

黄阁政柄举,乌台公道行。征谋与治法,和气与威棱。

随施无不宜,因物以赋形。词林日月閒,班高地望清。

公馀扫俗轨,窗草阶苔青。楼台虽无地,诗礼胜金籯。

田园虽荒薄,松菊还欣荣。有诗论国事,胆张目增明。

使公遁江湖,秉心亦朝廷。所志真在隐,非必身归耕。

野庄视绿野,他年定齐名。

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
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
春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
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石墨画眉春色开,有人江上寄愁回。
转风湾底曾回烛,新妇滩前一咏梅。

银床水咽银瓶驶。楼上春融人睡旨。蘼芜浪暖媵鱼儿,桃李阴浓袖燕子。

风惊淡荡帘钩肆。日映曈昽帏幕紫。倩他何物管芳年,百尺垂杨去天咫。

画楼西畔。一径苔痕都立断。悄隔红窗。却教鹦哥骂玉郎。

桃根姊妹。几点眉山烟外翠。瑟瑟宫花。掩映秋蝉两翅纱。

世事浮云不受裁,羊裘重觅子陵台。随人明月娟娟静,吹面凉风特特来。

多技漫劳宁似拙,两眉深锁不如开。床头忘却糟糠酒,误作萧萧夜雨猜。

米田将北辕,元祚日以衰。豺虎忽遘患,江淮遂纷披。

伟哉青阳公,毅然振蕃维。孤城扼勍敌,白日蔽旌麾。

小大数百战,征袍血淋漓。岂论天道还,矢死志靡移。

援绝城亦陷,长号赴清漪。妻子及宾客,矢心相追随。

亦有帐下士,陨首甘如饴。忆昔勤武备,犹能事文词。

辕门罢攻守,朝夕谈书诗。遂使忠义心,不以丧乱移。

江水呜咽流,幽魂渺何之。至今舒州城,独有忠节祠。

体直响正。源深流清。

安南版图数千里,少是居民多山水。东邻合浦北宜邕,南抵占城西大理。

古来五岭号蛮夷,肇自陶唐有交阯。其在成周为越裳,重译曾来供白雉。

秦名象郡汉交州,九真日南接其地。汉初赵陀总雄据,乃命为王免诛徙。

继因高后禁关市,陀复怙强随僭伪。即称帝与中国仵,戕害边民严武备。

汉家自是起兵戈,每战无功罢力士。汉文修德不事武,释罪不诛封赵氏。

陀因感德称藩臣,遂使婴齐来入侍。方物珍奇岁贡输,传袭子孙给五世。

吕嘉谋叛暗兴兵,故杀其王并汉使。武皇一怒奋天戈,千里精兵扫凶秽。

路侯博德勇有谋,破越如同破竹势。分为九郡置官守,南越从兹国乃废。

中华闻化遍九州,渐教远人通礼义。光武初除新室难,未遑选擢南方使。

糜洽二女逞奸雄,娣名徵侧妹徵贰。招呼要党据南交,威服百蛮无与比。

侵边寇灭六十城,一立为王一为帅。堂堂汉将马伏波,苦战三年常切齿。

分军驱逐到玺溪,贼酋授首悉平治。广开汉界极天南,铜柱高标传汉史。

命官遣将镇其民,德政清新多惠施。至于士燮善抚绥,贵重一方人所念。

国政纷纷吴蜀在,争为壁垒陈交界。境入汉制宋齐梁,兴诛相承如一轨。

悠悠阅世迨隋唐,始号安南今乃是。张舟始作都护时,修筑罗城制军器。

高骈威信行在彼,此邦人人多慢易。咸通末岁中国乱,转运遐方肆骄恣。

吴权曲颢矫与杨,篡辱相争民力匮。宋初王氏始封王,丁绝转封黎与李。

李传九世一百年,嗣有陈王来袭位。泰平日久重儒风,礼乐衣冠略初似。

皇元一统自古无,德服万邦恩泽被。陈王纳款三十年,后嗣不道违上旨。

甲申假道征占城,令助军器供饷馈。居然逆命相抗衡,拒捍王师心怀异。

陈王子侄二三人,慕义来归沐恩赐。兴师伐罪出有名,千里鹰扬耀旗帜。

进兵数道会于交,势若雷云驰万骑。其王逃海匿山林,旁及无辜遭罪戾。

师还伏罪进表章,犀象玺珠常踵至。圣心荡荡念斯民,罢战休兵合天意。

南陲从此悉安然,亿万生灵蒙其庇。远人怀德自心归,天下为家当盛际。

小臣居沔拜皇恩,窃禄素餐心自愧。乘间缀缉旧所闻,写作《安南风土志》。

澹烟疏树月朦胧,路隔寒潮断复通。添个茅庵分我住,明年飞锡海门东。

被郊芳草正萋萋,斗酒双柑到处携。二曲乱嘶红叱拨,九衢争唱白铜鍉。

纨扇轻裁蛱蝶罗,杏黄衫子晚晴多,捲帘双燕引新雏。

衣润先教笼鹊尾,髻松常自约犀梳,蔷薇小浴纳凉初。

岂是梅花落,忽惊乡思催。关山千里隔,岁暮一书来。

短发白堪把,寒云黯不开。夜阑声更促,凄断有馀哀。

念旧剑犹在,欢新盖偶倾。遨游同所仰,言笑隔平生。

劲骨终摧土,清词竟蹈兵。因君数畴昔,余亦泪纵横。

逍遥堂上迥超然,五色云中迓列仙。几度芳华洲上望,玉箫吹彻洞中天。

海天风鹤日频闻,谁把鹈膏拭剑文。下濑戈船鹈冷冷,习流君子但纷纷。

贪杯不为咍张合,开户何曾见赵云。长胜从来难料敌,安危须视此汀濆。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