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树木繁茂,连绵的树叶就像铺漫着的绿色波浪,无数亭楼阁院就座落在这些树木中间。
一行飞鸟在开阔的天空中渐飞渐远,就像消失在草丛中似的;这一带地势本来就低,远远望去,山峦仿佛要被淹没似的。
军队已经把政权安定下来,现在可以去寺庙中和僧人闲聊了,商船从新康运回了酒酿。
听说农业生产都已经逐渐恢复,首领决定今年不会出国征讨敌人。
行(háng):行列。
没:隐藏。
卑:低下。
这首诗写的诗是诗人在门楼上凭高四望所见的景色,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表现出形象描绘的高超技巧。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两句展开一幅长沙城内的夏日风光图。画面的中心是树。登楼一望,远树如烟,故称“烟树”。万木葱茏,层层叠叠,如同水波浩荡,所以喻为“绿波”。“漫”本来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却很新鲜,使人们清晰地看到,绿树如海,无所不在,仿佛不仅充满了整个长沙,并且正在漫溢出去。这就给人一种置身于无边浓绿之中的感觉。“几万楼台树影间”是进一步点染。“几万”,可见数量之多。如此众多的崇楼高台,却若隐若现于“树影”之间。这一衬托,这一装点,“城中烟树”的壮美景象就更加鲜明,也更富于立体感。
“天阔鸟行疑没草”句把目光移向城外,着一“疑”字,意味深长地表明所写的是远望的错觉。鸟行最初出现在上空时,还需要仰视,而当渐渐地飞向远处,虽然实际上并未降低高度,但显得越来越低,仿佛是在贴地而飞,以至于没入草中。这里,“鸟行没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动景,用以衬托“天阔”这一静景。因为没有“天阔”,就不见鸟行的远飞,也就决不会有这般错觉。此句以“天阔”领起,用意表现得很明显。
古代诗人在表现空阔辽远的意境时,常常并不扫尽景物,而是有意用小小点缀加以衬托,如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还都道中作》:“绝目尽平原,唯见远烟浮。”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等等。所以,如果作者仅仅配置几行飞鸟来反衬“天阔”,就缺少新颖之处,而他的匠心正在于写出了鸟行远飞、缓缓消失的过程,让读者进一步从时间的推移感受到空间的苍茫无垠。
第四句写远望中的“江”,即湘江。王维《山水论》:“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一带地势本来就“卑”(低),与远水相形,如同陷进去一般,所以,就连那些山峦也仿佛要被淹没似的。“沉”是经过锤炼所得的诗眼。陶弼另一首《公安县》诗也有一句说:“远水欲沉城。”诗人重复使用这个字,用它来描写远水浩茫的情景,和王维《汉江临泛》中“郡邑浮前浦”的“浮”字异曲同工,意义相反的字眼同样真切地写出了水势之盛。“欲沉”,指将沉而未沉,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看似寻常却奇崛。
在句法上,这首诗采用“对结”(后联对偶)格。这种结尾虽有对仗工稳之美,却易流于板滞,故较为少见。但作者用得自然贴切:前二句单行,合写一景;后二句对偶,分写二景。景物的层次通过句式的变化显得清晰,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
古处饶风雅。鲁灵光、岿然一老,琴溪儒者。罗隐诗名彭泽品,文学更兼游夏。
骑马到、广文阶下。每向濠梁羡鱼乐,拂朝衣、一笑归田也。
筑耕墅、结耆社。
平生游迹方筇把,到名山扪萝剔藓,断碑全写。太白散金三十万,元振尧夫之亚。
隐德种、荃兰梧槚,一凤摩霄一栖竹,灿春筵、叠进长生斝。
宫袍彩、御香惹。
好将弦管试新声,月正圆时天正晴。光射酒杯浮潋滟,香飘桂实甚虚明。
拂衣醉舞人争看,抵掌狂歌鸟暗惊。邂逅尊前成一笑,勿论谁浊与谁清。
寻春春在凤城东。罗帕玉花骢。美人半亸垂鞭袖,游尘远、目断云空。
浅碧湖波雪涨,淡黄官柳烟蒙。
相如多病赋难工。宿酒更频中。归来自按新声谱,凭谁解、唱与东风。
一夜小窗疏雨,杏花明日应红。
庆元六年薄宦居申浦,百技茫然性疏鲁。客舍公馀一事,无搢绅顾访森如堵。
高山流水舍忧感,黄卷青编阅今古。回首长安如断蓬,南云翳翳生凄楚。
小舟俄载石居来,饭颗山头逢杜甫。铅椠优游习气同,权门怅望丹心苦。
绿阴初见盍朋簪,倒指联镳踰夏五。大火西流菊又残,孤衾铁冷闻双杵。
一凫今日忽南厢,灿灿牙绯光鼻祖。新制兴除务必行,铨材历历皆良辅。
东南山水得奇探,人物瑰奇壮城府。莫道临民始有为,存心济物非无补。
猥予无计理归装,满面风埃犹哙伍。身世由来秖自怜,愁怀此去凭谁语。
江城事简俗亦淳,彷佛居安胜乡土。茂林脩竹鼎魁方,皓月清风自宾主。
谈笑四明官事了,时宜命驾瞻衡宇。庙堂倚任今伊吕,苟有寸长思一举。
同是悠悠万古情,它年许接朝天武。
作书太史具有喜,徒步拾遗方可忧。明日待朝天上去,何由赠我紫骅骝?
骑驴入石璧,我闻古仙人。洞天秘云烟,道隐孰与亲。
羽士玉清侣,浪迹寄隐沦。鍊真□阳山,采秀葛水滨。
乘兴忆遐趣,飘然问飙轮。西风满空山,桂子玉露新。
□□□有地,天香散衣巾。折桂勿久品,桃花易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