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赏析二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猜你喜欢
我生无所嗜,唯嗜酒与诗。
一日舍此心肠悲,名存贵大不辄思。
甑空釜冷不俛眉,妻孥冻饥数恚之。
但自吟醉与世违,此外万事皆莫知。
王公谒请众去早,既愈懒身到迟。
日高倦仆颜色沮,况骑瘦马雨耳垂。
厌此劳苦不喜出,唯有文字时能为。
诸公尚恐竭智虑,勤勤劝饮莫我卑。
再拜受公言。窃意公矫时。
只爱诗,谓余痴。

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
筛瓦巧寻疏处漏,跳阶误到暖边融。
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方讶一冬暄较甚,今宵敢叹卧如弓。

莺涩馀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江上秋风急,天寒雁南归。客子眷长途,中心一何悲。

顾瞻望四方,有怀当告谁。霜露日夜零,百卉厌其枝。

衰谢不待期,荣盛安可追。太息复太息,怆悢涕沾衣。

紫垣佳客有灵踪,独木为桥处处同。
一自浑家参太极,更谁连步上青空。
槛前怪木冬长碧,岩下灵光夜久红。
真泽不随时世斩,出尘人世入神功。

陵阙皇灵閟,山河王气遥。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

玉碗留天地,金灯照寂寥。如看翠华度,缥缈在青霄。

于世无功懒据鞍,诛茅种竹老空山。不应天与静中趣,自是人容拙者闲。

苑外楼台绕狭邪,雪中歌吹竞繁华。丽人对舞明珠佩,侠客争驰白鼻騧。

酬唱新诗满剡藤,阿咸林下是良朋。作亭长老惭刘季,从博徒游笑信陵。

二顷稻田三亩宅,半床书卷一窗灯。且耕且读家风在,劫后犹存祖武绳。

孤踪一寄白云间,鹤渚兰汀梦亦閒。病起莺花怜故国,春来萝薜满青山。

浮沈岁月空高枕,历落风尘且闭关。东望石闾仙气满,欲寻瑶草驻红颜。

残发不可紒,晨昏日加梳。顾惭雨露沐,此岂冠冕徒。

夜来秋风深,傲兀惊头颅。乱离亦已极,时序复易徂。

青灯一斗酒,不乐将何如?

园地三弓馀,梅柳栽无数。有竹二百竿,梗塞清风路。

呼僮移植小池东,祇要成行不要丛。笔端疏散气乃古,此竹亦与文心同。

果然解箨春雷快,新绿森森换世界。君子从来挺拔姿,看渠玉立青天外。

夕膳望东周,晨装不少留。酒中同乐事,关外越离忧。
座湿秦山雨,庭寒渭水秋。何当鹰隼击,来拂故林游。

地僻无人至,山回云路重。虚楼架绝壁,危塔并寒峰。

暮雨千岩树,秋风万壑钟。支公旧讲处,涧底有吟龙。

延陵庙里碑仍在,黄歇坟前客不过。回首此时空吊古,半江烟雨夕阳多。

神仙无药可医狂,未死男儿未易量。
东海水应随血碧,西山薇亦逐名香。
君臣分义如能尽,天地鬼神终不忘。
自有人心香火在,不消畏垒与桐乡。

路出通州道,途中景色真。枯杨空半腹,高塔露全身。

顿老秋前草,时飞雨后尘。壮游殊未已,憔悴苦吟人。

长安犹未到,南北早途分。行色仓皇走,车声历落闻。

近村多古木,沿路半荒坟。雁字书空未,飘飘意不群。

荒凉沙漠地,难入画中诗。野店泥为屋,新茔树作篱。

天低云作态,山瘦石争奇。解闷狂题句,车中得意时。

欲揽皇都胜,缁尘渐浣衣。途长惟马健,地广觉村稀。

边境风霜冷,胡天苜蓿肥。四千悲客路,才出已思归。

京城遥望见,暮色渐苍茫。树老风声劲,沙多日色黄。

客愁增异地,旅况入诗囊。一样关河景,此乡殊故乡。

山童山童,叉手当胸。
高低普应,常在其中。

唐虞邈以远,禹汤亦悠悠。周辙一东狩,王纲遂漂流。

春秋更五霸,日日寻戈矛。陵夷逮七国,斯民益无聊。

战血满沟堑,杀星入云霄。商君佐嬴秦,变法开田畴。

积强至六世,虎视吞诸侯。宰割天下地,郡县罗九州。

焚香任法律,儒士咸虔刘。汉皇起丰沛,三尺诛民雠。

开基四百年,烈烈壮鸿猷。惜哉英明主,不学遗远谋。

一时侩狗徒,赞业非伊周。遂使皇王政,废堕不复修。

此机一以失,馀恨空千秋。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