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常与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古人衣袖特长,一般挽着,故云“下衫袖”。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记载,汉末荀淑有架龙唇琴,一天下大雨不见了。三年后下大雨,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李膺一看,是荀淑的琴,就把它送还给荀淑。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
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浩然志在山水,郑愔的琴音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春秋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眼前就出现巍巍的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就好象滔滔的江河!”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借用伯牙锺子期的故事,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一般写弹琴的诗,或渲染琴声的美妙,或感叹琴师的身世,而孟浩然通过对听琴的描写,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放浪潇洒,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用“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细节表现郑愔的豪放旷达,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烘托其高洁;结尾以自己的高蹈,来表现郑愔的高蹈,展示人物的内心境界。写完弹琴,诗中的人物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晓天鱼板响。趁青蘋风起,碧鸥波涨。一枝塔影,斜袅打双桨。
道场山在望。仲姬犹剩眉样。划碎玻璃,占芦湾柳汊,新雨欲沈网。
何处纹帘捲上。白纻歌轻,去也终怊怅。双鬟可买,应作五湖长。
水云连浩荡。杜郎元是疏放。有日重来,愿身为鹊镜,妆脸镇相傍。
隐几淡无虑,日斜偶启关。鸟声寒过竹,树色静疑山。
世藉《六经》重,天留一老闲。落霞江岸远,如为映苍颜。
精神殊爽爽,形貌极堂堂。能射穿七札,读书览五行。
经眠虎头枕,昔坐象牙床。若无一堵物,不啻冷如霜。
云门有一曲,腊月二十五。拍拍是令,全身里许。阿呵呵,万像森罗齐作舞。
仕宦亦人情,沉沦堕其志。徒深山水怀,喜无儿女累。
期为尘外游,今鼓沧浪枻。峨峨黄阁老,潇洒饶逸志。
送我河之干,赠言有馀味。非不惜离别,孤怀喜能遂。
沧州海一隅,可访安期辈。为问天地根,果否生天地。
长跪谢微言,我将从此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