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起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少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一阵子,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呀。”受雇佣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会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法律都要被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就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被立为皇帝,应当被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二世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注释

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

若:你,指陈胜。

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二世元年:即公元前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适戍:发配去守边。适,通“谪”。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亡:逃跑,逃走。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

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怜:爱戴。

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唱(chàng):通“倡”,倡导。

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狐鸣:像狐狸的声音鸣叫。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语:到处谈论。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赏析

     一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动地记述了从大泽乡起义到张楚政权建立这一段历史进程,再现了陈胜、吴广两位起义领袖的英雄本色。陈胜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并且怀有“鸿鹄之志”。这表现在佣耕时与同伴的对话中,表现在并杀两尉之后面对徒属所作的讲演中,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语,是对封建世袭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于他富有远见,他的话具有鼓动性,才能收到徒属皆日“敬受命”的效果。作为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都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断,为起义作出周密的谋划和部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陈涉等人起义的直接原因。面临必死处境时,陈胜和吴广当机立断,密谋起义,决心率众闯出一条生路来,说明他们对起义的时机把握得很好。二人密谋中,陈胜对时局作了精辟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这一社会背景。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因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提出这一口号,则“宜多应者”。他们在卜者启发下,精心策划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两件“灵异”事件,骗过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们合演的杀将尉的双簧戏,成功地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线,这些都能说明他们善于谋划。

  后文中的“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上文“宜多应者”相呼应,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体现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也正是陈涉这种谋划、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义一呼百应,并迅速遍及全国局面。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后来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书和狐鸣两出骗局。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当广大群众畏天命的意识很浓厚的时候,举事者想要“威众”,以种种骗术把自己表现成受命于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见效的手法。然而,陈胜、吴广自己并不迷信天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作者司马迁更在记叙陈胜、吴广行卜时,特意点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则“足下事皆成,有功”云云,至于“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参与密谋。《陈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类骗术昭然若揭,《高祖本纪》中对刘邦制造的斩蛇之类的神话也持保留态度,这都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的历史观。

  两个将尉在大泽乡起义中并没有过失,他们和吴广的一场冲突是起义领袖预谋的,但最终仍不免一死。这是因为他们是秦王朝势力的代表人物,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充当了起义军的对立面,故难逃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攻下蕲县这第一个县城后,陈胜和吴广及时派葛婴带领人马到蕲县以东开辟新战场,以便迅速打开局面,同时不失时机地立国称王,建立起农民政权。这些都说明他们在起义初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成功地担当了领袖的责任。陈胜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些都是领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质,在陈胜、吴广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不难看出,《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意思是说:桀、纣丧失王道而汤、武兴起,周失其王道而《春秋》一书问世。秦失其为政之道,陈涉发起反秦义举,诸侯相继造反,风起云涌,终于灭掉秦国。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涉发难。于是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猜你喜欢

年老逢春春莫厌,春工慎勿致猜嫌。红芳若得眼前过,白发任从头上添。

雨后艳花零泪颗,风馀新月露眉尖。轻醇酒面斟来凸,举盏长忧不易拈。

别离改月,便恹恹成病。
镇日相思梦难醒。
唤连船渡口,晚饭芦中,相见了不用药炉丹鼎。
双银莲叶盏,满贮椒花,同向灯前醉司命。
昵枕未三更,兰夜如年,奈犹憾乱鸦初景。
起折赠黄梅镜奁边,但流睇无言,断魂谁省。

将相宁有种,坚子半成名。蚍蜉切莫撼树,听我短歌行。

薄俗人奴笞骂,末路妇人醇酒,一笑万缘轻。夫子知我者,试与说生平。

斫豪猪,炙走兔,掣长鲸。群儒龌龊可笑,我自习纵横。

明发西风削草,且约博徒会猎,小趁一秋晴。须作猬毛磔,箭作饿鸱鸣。

天地浩莽中,肃已屏象物。欲思湖海游,病骸畏风雪。

檐下晚逡巡,黄月吐城岊。城上来海风,霜气激漰渤。

霜中乱萚影,过墙捩栖鹘。鹘栖枯树枝,枝高月空阔。

枝高无一叶,其势飒将折。朱门多画梁,不与寄兀兀。

曷由度今夕,为尔苦悽慄。我虽赁庑居,未资拮据力。

较尔托命危,分已获安息。斯时西窗中,当篝坐缝紩。

篝火青无辉,素壁澹萧瑟。警梦床下声,近复断蟋蟀。

颇愁中夜寒,逼肤蔽难密。截纸量窗围,周遭相其缺。

小补得大完,近谋尚非拙。石间残藓痕,任伊作冰裂。

颇得斜阳明,烘我研云活。敛足辞尘埃,束怀励涓洁。

何虞朔气深,凛洌到心骨。还视栖鹘孤,啼声惨相聒。

语尔东园松,遗有旧巢窟。翠荫如重帷,相暄得朝日。

曷不迁尔栖,守影俟春蘖。

县吏打门急,闻声心胆寒。受荆因脱裤,露出去年瘢。

多难从来气不舒,老而多病背挛如。
足疡所赖非心害,目眚犹欣见旧书。
白昼欲眠神思倦,青春閒度物情疏。
生涯淡薄随时过,他是他非莫问渠。
野寺日欲落,晚林烟自生。
霞文明远水,鸦点背孤城。
酒尽无閒酌,茶粗得老烹。
归来喜不寐,濩落称余情。

凭轩有所思,思思在远岑。我有青丝瑟,欲奏无知音。

凄凄芳草色,迟迟美人心。佳期不可敦,离忧故难任。

秋江浮芙蓉,春渚振璆琳。冥迷天欲雨,叹息河梁深。

归来卧山中,浪浪涕沾襟。竹窗列月曙,杉径黑云沉。

愿乘空谷驹,翩翩夕岩阴。桂枝聊攀折,杖屦日相寻。

山阿华岁晏,莫受异物侵。

甘霖停留。喜浩荡洪恩,跻民仁寿。戍柳拖金,海棠染绛,报道宰官移绶。转眼积劳三考,大卧更深犹昼。最好处,似冰壶玉露,十分清*。难有。看里巷、此日壮夫,都是来时幼。笳鼓迎风,旌旗耀日,旋筑草堂完就。自今四时纳福,遥对深山如绣。愿岁岁、共桐乡父老,一卮春酒。
叠翠参差水容净,兰芽半吐蒲根冷。
腻极红莲怨脸明,霞绡委坠千重影。
藕肠断处丝暗牵,荷露学珠那得圆。
小姑罗袂拂秋月,镜里红妆只自怜。
《吴歈》响断平桥晚,沟水漾愁愁不浅。
摇荡轻桡泛滟光,银塘鸂鶒双飞远。
草,草。折宜,看好。满地生,催人老。金殿玉砌,
荒城古道。青青千里遥,怅怅三春早。每逢南北离别,
乍逐东西倾倒。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晋人事高旷,所得多奇僻。
云岩佛子庐,曾为二王宅。
当时槃乐地,俯仰成今昔。
林泉亦余好,徘徊想遗迹。
那知非昔人,复作登临客。

浔阳送客伤离别。船里清歌咽。烟波夜久梦初醒。

荻花枫叶伴哀吟。不胜情。

天涯飘泊朱颜老。江上西风早。红绡一曲又清秋。

谁将司马旧时愁。画中留。

草堂荒芜未春暮,乳燕安巢雁北去。
回首蜃水桃始花,及至螺江柳飞絮。
江东绣衣真御史,闻者纷纷毛发起。
日长惟抱空甕眠,头白应怜故人子。

八十三年中,自得还自失。不乞梵王露,岂索台城蜜。

一死酬初志,宁知身后名。风摧秋日白,节映嫠星明。

鹤梦悠悠去,松姿岁岁荣。无繇瞻蕙帐,感慨不胜情。

绿树阴中日正长,黑甜人世在羲皇。有朋时共谈今古,漫说伊周治世方。

特地照青铜,行行谒谢公。
山窗新入梦,池馆旧闻鸿。
岐路云边去,炎蒸雨后空。
郡斋如伴话,满座是清风。

昨宵风雨壮,日出课我童。樊椤既粗葺,设酒邀邻翁。

妪稚攀树根,柈沥亦得通。三申守望义,再讲和睦风。

皆云前搂取,多出于流庸。蓐炊而露食,迫此水旱穷。

闻言动隐悯,语罢还深忡。假若设官樆,岂亦容剽攻。

处分一失职,攘敚纷相从。草野弄金革,朝廷问玉弓。

人性本忠厚,天心原大公。怀柔王者术,孚格道所隆。

搔爪有何益,躤稻终无功。乃知鄙夫志,用意苦不洪。

轗轲遘世乱,何以托吾躬。漆女惜园葵,安知中所恫。

四照三英蕊蕊新,绿丝郤底动香尘。
镇日江头看不足,门前又唤卖花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