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

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

欧公:指欧阳修。

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长淮:淮河。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苏辙《鲜于子骏谏议哀辞》:“登嵩高兮扪天,涉清颖兮波澜。”

咽:读“yè”。

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

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

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

电抹:如一抹闪电,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三五:十五日。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盈盈:美好的样子。

二八:十六日。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赏析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

  “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欧阳修在颍州期间,颇有政声,建树多多,深得当地父老的敬重与爱戴。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叹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

  下阕体例与上阕基本一致,均为由景及情,前面两句写颍河的晚景。“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南朝鲍照有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南朝萧统《文选》为其作注释日:“二八,十六日也。”在这首《木兰花令》里,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来两人又政见相同,诗文相和,成为忘年之交。在苏轼的人生中,欧阳修对其行文、为政、处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如此,作者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而此词更出彩的一点,在于词人将内心的真情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娓娓道来,氤氲进人的内心深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追和之词,所和者为欧阳修咏颍州西湖的《木兰花令》词。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时苏轼知颍州。苏轼和欧阳修师生情深,来到颍州游览西湖之时,想起往日欧公所吟西湖之词,遂步其韵和作此首词。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只惯娇痴不惯愁。离情浑不挂眉头。可怜恼尽尊前客,却趁东风上小舟。真个去,不忺留。落花流水一春休。自怜不及春江水,随到滕王阁下流。
多方作计老如期,百疾交攻遽得衰。
晚有胜缘逢异士,生须快意阙前知。
迫人鬓颔纷纷白,临事回迂种种迟。
分我刀圭容不死,他年鹤驭得追随。

堤长交柳荫,桥狭束荷香。掩户回逋客,凭栏狎漫郎。

后学争欹雨后巾,前贤久泽雾中文。
韦郎勉力追三杰,他日人还傚五云。
雨罢风回花柳晴,忽然数点打窗声。
游蜂误入船窗里,飞去飞来总是情。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忧愤书来处处同,故人几辈尚从戎。能文未易参军事,有口都能说战功。

为我经心筹去住,看君弹指变穷通。东溟西域曾帷幕,猛将还应忆海公。

收书万卷日沈酣,鲍谢诗篇老更耽。

休言三尺是枯桐,大抵声音与政通。曾得王君意中事,便从弦上和薰风。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胡床二女执巾裾,长揖高阳旧酒徒。不是苍皇能辍洗,溺冠何异昔坑儒。

子房有奇志,功高不自居。晚从赤松游,窃笑淮阴愚。

煌煌汉家业,终焉成霸图。神人固难遇,授书非典谟。

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怕寒。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掩面出昭阳,伤心泪几行。胡沙天万里,何地吊王嫱。

平阳闻有邹人孙,封书上我仅万言。讨论坟典造极致,商搉古今穷深源。

文章高出苏黄辈,英雄不效秦仪志。志图仁义济元元,异比无双瑚琏器。

沦落尘埃德不孤,梅轩结友天一隅。我惜盐车困骐骥,腾骧未得踏亨涂。

瓮牖绳枢甘俭薄,饥肠雷转充糟粕。他日佳声闻九天,富贵之来不得却。

丁年黄卷乐平生,乡闾一诺千金轻。沧浪清处闲濯缨,才名高价如连城。

笔下有神诗有眼,五车书史穷编简。一举高登甲乙科,曾对阊阖持手版。

天兵一鼓下雎阳,旌旗整整阵堂堂。玉石俱焚君子隐,北渡来依日月光。

徒步黄尘千里远,犹抱遗经究微婉。天产昂藏一丈夫,三十未遇非为晚。

闻望卓冠儒林丛,灿然星宿罗心胸。驰骤大方孰并驾,绝尘奔逸其犹龙。

君似昆吾玉可切,锟铻不是寻常铁。利颖神锋人未知,宝匣空闲三尺雪。

何时搜出蛰龙鞭,一声霹雳轰青天。岁旱须君作霖雨,拔茅进用其茹连。

天子明堂求国栋,鹏飞全藉天风送。凤池波暖百花新,咏游不作江湖梦。

昔别浐水浔,今逢直河口。间关十馀年,相看俱白首。

春风桃李花,秋雨梧桐树。人心自悲喜,草木那知故。

三香各根柢,气色偶一类。凄凉冰雪魂,夐绝霜月趣。

人惟知其然,遂有兄弟喻。花岂识友于,人自生好恶。

吾闻登徒子,好色耽伛偻。又闻海上翁,逐臭慕腥腐。

世人溺嗜好,颠倒死不悟。君今眷兹香,志意实清苦。

流芳当无穷,万古复万古。

闻道台澎屡调兵,同仇将士励精诚。军家敢说鸿毛重,敌气应看鹿耳清。

谁料金牌成破釜,难凭铁舰作坚城。诸公衮衮求援急,义愤如潮夜不平。

古佛道场,尚乘车子。
澄源潭水,犹棹孤舟。
夜鹤穿潭底,云月落银笼。
天龙无雨,汗马而无鞭也。
从此出生犊牛儿,金吼银声满芦水。
微毛依旧正受中,玄角又带漫雪草。
一回倒骑牧童梦,数笛吹来樵子歌。

一枕过寒石,推窗话翠微。画图全影似,山水没依稀。

鹤化枯禅去,云成匹练飞。蜻蜓时独立,款款点人衣。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