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战乱的繁鼓声,惊破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海棠春睡的亭北,骤然一阵凄风苦雨。歌断宴残,一片凄惶的玉啼金哭,这北掳一去是何等的不堪悲苦?骆驼背上,摇摇晃晃泪眼模糊,押解的铁骑,一路巡防一路催逼,惊悸不定从朝到暮。故都啊,城外一席冷宴,辞别得那么仓皇急促,北上的锦帆龙舟,空载衰残的春色归去。

远望江南如画的半壁江山,可叹江淮两岸拱手相送,已非吾土。受降城下如茫茫秋霜白草干枯,北去的残余生涯将是无尽的凄凉酸楚。这狭窄舟中粉拥红围,夜深时疲困睡熟。又怎能分辨哪是高贵的殡妃,哪是卑贱的奴仆?只有瘦影伶俜的她一怀羁愁对一点渔火,犹自将难言的凄哀在琴声中低诉。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鞞(pí):同“鼙”,军中小鼓。

霓(ní)裳(cháng):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宫廷乐舞。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词中是以安史之乱比喻元军入侵,攻破临安,并兼寓谴责南宋统治者沉溺酣歌艳舞,从而导致亡国之意。

海棠亭:即唐代皇宫中的沉香亭。因唐玄宗在沉香亭上曾将杨贵妃比为睡起之海裳,故称。

玉啼金泣:指被俘北行的后妃、宫女、王孙等临行时痛哭流涕。

驼背模糊,马头匼(kē)匝(zā):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马头金匿匝,驼背锦模糊”诗句,描写北上途中羁旅行役的苦状。匼匝:环绕。

龙艘锦缆(lǎn):指被俘北上人员所乘龙船。

受降城:本为汉代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筑的土城,故址在今内蒙古阴山北。词中是指宋朝向元朝投降的临安城。

粉阵红围:指被掳的宫女。

一搦(nuò):一把。

赏析

  上片“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词人用形象的语言,写亡国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这里,词人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的败落。”玉啼金泣“兼用金人滴泪的典故,写易代被遣的悲哀,颇为贴切。“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化用杜甫“马头金匿匝,驼背锦模糊。”诗句,承上“此行良苦”,想象到敌国之地的亡国生活。“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三句,极言其“苦”。南下和北上都是亡国之事这三句,既是舟载北行的实况写照,意谓国运已尽、无力回天。“春”是押解出发的季节,象征南宋国运。“春归去”指南宋王朝的国亡如春天一样终结。“空”字浸透了徒唤奈何的深悲。

  下片转写船经淮河时的感受。“长淮”点题“淮河舟中”。“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望断长淮,美景色已非昔日色调,盖心情不同之故。“目断”“怅”,眷恋、凄婉之情赤者然墨上。“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三句借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再以设想之辞,想起以后的生活,心中泛起陈陈酸楚。汉、唐均有受降城,多在西北边塞但非一地。这里仅借用而已,不是实指。“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目光又从远方回到近旁。帝王、侍臣、后妃、宫女、等级原本森严,而今“粉阵红围”皆为囚徒,主奴难辨,不分宾主。在狭窄的小舟中,拥挤着入眠。唯独那位满怀愁绪,多愁善感的宫女,在孤灯下弹拨着琴弦,也撩拨着词人幽伤的心绪。最后“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收束全篇,含蕴悠长。

  上片重在铺陈背景,下片围绕题面。全词着重展示被掳北上、舟行淮河的见闻和感受,同时又将眼前实景及行程的记叙与回忆及设想结合起来,将时间和空间大为拓展,而且又统一在“惊”“苦”“愁”及“凄凉酸楚相交杂的感情基调上,显得跌宕起伏而又真切感人。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南下,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南宋朝野震荡,最后降元。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词人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在途径淮河时,舟中宫女奏起琴,勾起了词人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下这首词。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猜你喜欢

轻薄坠鞭子,清狂谒水生。如何唐老杜,也作丽人行。

杜娘瑞雪何郎粉,清韵凝香不染尘。良夜花光联缟袂,风流占断汉宫春。

但得心存斯是敬,莫于存外更加功。殷勤夫子明斯意,约礼之时已在中。

明妃一出萧关道,玉颜不似当时好。却留青冢地长春,复有画图容不老。

汉官佩剑卒举旗,分布四马连尻脽。毛端飒有风沙吹,侍女颇具宫中仪。

中有襜褕拥独骑,落日黄沙万马迹。临风翠袖双蛾眉,欲到穹庐前几许。

贤王迎跪庐儿语,琵琶曲终泪如雨。佳人那必逢佳侣,表饵生分汉帝忧,容华死作单于土。

遗事竟宁传到今,王昭有曲声中琴。仇生岂亦能知音,写出别怨关山深。

正使夔州衰杜老,春风省识忽伤心。

罗女年十五,自矜好颜色。山叶杂山花,插髻当首饰。

蛮方立门户,男女多生涯。昨闻城中市,女出男在家。

上市买黄丝,染缉作花布。裙短衫袖长,不惜双脚露。

夜行山中道,何处吹芦笙。我歌连臂曲,曲罢动郎情。

动郎情,与郎匹,生女复长男,三年始同室。

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
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
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
十年一相见,世俗信多岐。云雨易分散,山川长间之。
我衔凤阙恩,按狱桥山陲。君在龙骧府,掌奏羽檄词。
相去百馀里,魂梦自相驰。形容在胸臆,书札通相思。
烦君爱我深,轻车忽载脂。塞门秋色老,霜气方凝姿。
此地少平川,冈阜相参差。谁知路非远,行者多云疲。
君能犯劲风,信宿凌欹危。情亲不自倦,下马开双眉。
相对坐沉吟,屈指惊岁时。万事且莫问,一杯欣共持。
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
中庭有疏芦,淅淅闻风吹。长河卷云色,凝碧无瑕疵。
一言开我怀,旷然澹希夷。悠悠夜方永,冷思偏相宜。
眉睫无他人,与君闲解题。陶然叩寂寞,再请吟清诗。
得意且忘言,何况竹与丝。顷刻过三夕,起坐轻四肢。
明朝告行去,惨然还别离。出门送君去,君马扬金羁。
回来坐空堂,寂寞无人知。重重碧云合,何处寻佳期。

病足闭关谢客,谁带飞云扣门。云是中离弟子,遥宗孺子云孙。

野望杳无际,萧然尘虑微。山光摇客舫,水色上人衣。

潮带清风至,云兼白鸟飞。乡关虽咫尺,客思转依依。

曦龙浴海上扶桑,云表辉芒烛万方。
史观缤纷书瑞色,禁城奕烨锁祥光。
从知绣线添红影,独喜丹心向太阳。
节里官闲无一事,谛观易道静焚香。

向柴门柳岸,晚系兰舟,客何为者。想到当年,爱清秋月好,杜老吟诗,不遣十七,我亦怜今夜。

置酒茅堂,解人斯在,周郎是也。

榻对徐生,曲终钱子,皂帽青衫,一何潇洒。与予兄弟,携手松风下。

仰视明河,清辉可掬,此刻真无价。不计来朝,观潮海上,骋桃花马。

西宫白日静波流,小殿玲珑夹御沟。
花树重重春烂熳,游人偷上洗妆楼。
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
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天末飞来一卷诗,开缄正值菊香时。名心未冷情何远,苦语能工境可知。

沽上烟花三月别,棣城风雨十年思。崔群兄弟今坡颍,好待同来话玉卮。

绀发青瞳未有涯,云山交付两芒鞋。
乏财原宪贫非病,荷插刘伶死便埋。
有趣不须诗过巧,无谋方觉事多乖。
秋深更值连宵雨,一霁苔痕总上阶。

翠岫晓云横,湖光一镜明。林间有红叶,万壑总秋声。

瑞脑烧金鼎,卷重帘、庭阴正午,画堂人静。春落天涯知何处,糁地杨花飞尽。

印玉枕、流莺催醒。梅雨纱窗寒欲透,更长年、三月厌厌病。

愁不语,懒窥镜。

江南旧事须重整,隔花阴、传消寄息,月娥难倩。梦断秦楼相思久,芳草佳期未准。

倚遍了、梧桐金井。蝴蝶已归煤麝冷,枉教人、揉碎丁香影。

谁共我,步香径。

地偏异寒燠,厉风筋膂伤。时艰况羁旅,年登尚糟糠。

忆昨盛壮辰,致身思慨慷。空余献纳志,白首念严廊。

卧疾厌长夜,惊乌惨繁霜。斗室悲黝暗,揽衣俟初阳。

一清如水令人思,风度于今犹见之。琴里阳春劳□阜,车前甘雨起疮痍。

吏行冰上苍鹰化,士在桃边□铸奇。箫鼓勿令山谷笑,光辉夜夜自南箕。

布帆斜挂朩兰舟。身坐轻舟。心悟虚舟。槐阴风过忽惊秋。

天似初秋。人比残秋。

伤心何处最高楼。十二红楼。十四青楼。年年行李寄他州。

薄幸扬州。飘泊苏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