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侥幸依靠腐草而化出,不敢靠近太阳飞舞。
它的光亮不足以照亮书卷,有时还会玷污衣衫。
微小的躯体,常在幔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
等到十月到来清霜凝重时,不知会飘落在哪里去。
萤火:这里指萤火虫。
幸:侥幸。
因:依靠,凭借。
敢:岂敢,不敢。
未足:不足以。
时;有时。
点:玷污。
幔:帷幔。
微:指萤火虫闪着微光。
重:清霜凝重。
飘零:漂泊。
唐中宗以后,宦官日益得势。玄宗时,多至三千人,其中有一千多人被抬上五、四、三品高位。以杨思勋、高力士最为显赫一时。比如杨思勋就被授予辅国大将军(正二品)称号,后又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再如高力士,曾经手阅处一应进奏文表,文表所奏事项,他甚至有权自行处理,只有遇到大事方才报告皇帝。唐朝有名的将相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都是走高力士的后门才爬上去的。
诗人杜甫看透了“开元盛世”掩盖下的这些腐败现象,在诗中逼真地描摹萤火虫的光影形状,诗人借咏萤火虫而讽刺宦官。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句写萤火虫本质下贱,不敢在太阳下飞行的阴暗心理。“腐草出”就已经极不体面,作者又巧妙地在句首加上一个“幸”字,则显出即就是那肮脏发霉的腐草,萤火虫也只有遇到侥幸的机会,方能从中出生。另外,古代在皇宫中当宦官的人,入宫前必须接受“腐刑”(也叫“宫刑”,即男子去势)。这第一句中的“腐草”,正足以启人联想到受过腐刑的宦官。
三、四句以“未足临书卷”否定可以照人读书的传说,写萤火虫成事不足;“时能点客衣”说专以玷污别人为能事,写萤火虫败事有余。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句写萤火虫通常活动情形:它那微小的躯体,常在慢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随风”有本无根基,借势飘游的意思;“带雨’’有在将死前强作挣扎的意思。“隔慢”“傍林”写它欲潜藏形迹; “小”、“微"二字写形体,也写其本质。
最后“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两句写萤火虫不久将自行消灭,表达了作者对结束宦官专权制度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天所作,当时肃宗朝政曾一度由宦官李辅国把持,十分昏暗。诗人不满这些腐败现象,于是在这首诗中用萤火虫作比喻,对弃权误国的宦官进行了辛辣讽刺。
乌鹊桥成不恨迟,隔秋相见岂无期。姮娥空傍月中去,嫁得星郎是几时。
贫无知己老无亲,踸踔空怜涉世深。种药渐为衰晚计,对花销尽少年心。
牛衣忍病寒初觉,蠹简翻愁雨半侵。平昔结交惟二仲,折梅时寄短长吟。
霜神亦有丰韵,未可寻常等夷。赤尽江头枫叶,却能遍护花肌。
问青青,河畔草,能得几时好?春去难留,镜掩鸾空老。
凄凉深院黄昏,新愁陈恨,趁风雨、一齐来到。
雾云杳,漫有千丈游丝,那堪系残照。罗幕寒生,哽咽子规叫。
断肠只是缘愁,柔肠数寸,怎禁得、许多烦恼。
俗师俗学,空劳彼勖。蔽蒙之民,蒙性于欲。以求初明,其蔽久酷。
天物芸芸,复我虚曲。以知养性,其性如玉。以恬养知,其明似烛。
古人至一,今人至缛。顺而不一,天下乃数。安而不顺,天下乃局。
浇淳散朴,天下乃毒。世道交丧,乾坤乃局。至人处穷,冥飞似鹄。
隐德存身,永辞世梏。世人所求,轩冕相属。傥来不来,神衰气辱。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倒置之民,其蒙转笃。休哉游哉,我沐我浴。
高轩在门,华冕在瞩。何有何无,如断如续。
开卷光芒放。忆髫龄、草堂侍坐,早钦名望。太白前身重入世,依旧风流自赏。
便鹤立、丰姿无两。不道仙才遭物忌,只青山、一例深深葬。
抔土畔,碧芜长。
江南家在云溪上。想当年、篝灯课子,白头情况。葛帔天涯归骨后,应有吟魂悄傍。
但风雨、蘧庐无恙。知否孤弦音调涩,共啼鹃、夜月凄惶壤。
留鹤背,笛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