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子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自己岁靡廪粟,无功无劳,这一点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你们用什么来回报这政治清明的时代呢?

农夫还是读书人,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对待国家、亲人最重要的是做到不欺瞒。

六经之中,大道岂有尽头?所以要常常读书明道。百亩之田,只要勤劳耕种,生活就无饥饿之患。

如今把自己最关切的事托付给你们,那就是要“熟读周公七月诗”,千万不要忘记为国效力,重整河山。

注释

汝曹:你们。

事:侍奉。

躬耕:亲自耕种。

赏析

  陆游有4万多首传世,其中有一百多首是写给自己孩子的。当然,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那首“死去元知万事空”。不过更多的则是教育孩子的“鸡娃诗”。根据《陆游年谱》,陆游共有七子: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这些诗大多数是陆游晚年闲居浙江山阴老家时写给幼子陆子聿的,包括题中这首应该也是。

  陆游真的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明时”、因此不必读书求仕吗?答案恐怕一言难尽。

  陆游出身于官宦世家,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28岁的陆游到临安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为陆游的才华所深深打动的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但是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次的考试,位居陆游名下,本来秦桧想授意主考官陈之茂让自己的孙子当第一,结果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因此主考官为了明哲保身,不得不找理由不取陆游,陆游的第一次科举仕途就这样被斩断了。接着到了次年(公元1154年),陆游又参加礼部考试,秦桧又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这次殿试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秦埙也没有得到状元,状元被另一位才子张孝祥(这位也是高考出题常客)夺得,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

  这个挫折对陆游的一生打击非常大。后来虽然他也获得了进士出身,但在仕途上与张孝祥、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这几位同时期的大文豪相比,已经是先天不足。最终他在漫长的一生中,仕途只能停留在中低级官员上徘徊。

  从个人经历上来说,陆游仕途不顺,北伐之志难伸,不可能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明时”;但另一方面,陆游所在的南宋中前期,大的局势还算安稳,相对来说没有大的内外战乱,而陆游在这里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然要适当传播“正能量”。所以“明时”在这里只是一句套话而已。“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其实是在说:你们爸爸我没有本事(虽然本该是高考状元,凡尔赛啊),只拿着一份死工资,没给国家做出什么大贡献;你们可不要和我一样哦!古往今来天底下爱说这种话的爸爸恐怕很多。所以,“何以报明时?”这个设问已经清楚表明了陆游的态度:他可决不是希望儿子们甘当农民的。正是因为现在是“明时”,才更要读书出仕。“报明时”,换成今天的时髦正能量话语就是: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所以“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的理解当然是错误的。

  但是后面的“为农”“躬耕百亩”“七月诗”又怎么理解呢?这还是回到诗的主题,这是一首鸡娃诗,是为了给儿子讲解”六经”特别是《诗经》的。儒家传统认为,六经中有关农事的内容,与治理国家是一脉相通的,所谓“为农为士亦奚异”。一边躬耕一边读书,就是学以致用,是儒家理想中的生活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你喜欢

溯洄险过峡中船,赖有名山寄静便。丘壑遂将从栗里,功名何敢梦凌烟。

吾贤才术今谁敌,野老风流未可传。趁取桃花日千里,蓬莱方丈会群仙。

新岁阶蓂九叶芳,乾元用九应春阳。
九州元载中兴主,九牧行称万寿觞。
杨柳杏花何处好,石梁茅屋雨初乾。
绿垂静路要深驻,红写清陂得细看。
池上卧烦暑,不栉复不巾。有时清风来,自谓羲皇人。
天晴云归尽,雨洗月色新。公事常不闲,道书日生尘。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安得还旧山,东谿垂钓纶。

阀阅无双,声名弟五,锵锵彩凤和鸣。黄钟应律,绮阁觉阳生。

独有梁园春早,瑶阶畔、兰暖芝荣。当初度,佳儿似玉,频进紫霞觥。

琪花应有种,佩连桂殿,笏满槐庭。幸身来圆峤,亲见飞琼。

□况香闰二妙,生同月、恰好同庚。看岁岁,珠联璧映,同听九霄笙。

使台凝绩大河东,荣圃更临辅镇雄。鸾省要资虽锡命,牺图清职未推公。

满天秋色增诗骨,一路欢谣入岁丰。会取朝家精选意,陪京今是汉扶风。

道人自有爱山癖,蜡屐平生几两穿。七窍冷云秋喷竹,一琴明月夜调弦。

山中紫府茅君宅,肘后丹方许史传。短褐拟寻黄犊出,长镵斸雪早春前。

君不闻夷门老生破万卷,白首不入明光殿。
南阳屠沽提数兵,转盼挥戈下百城。
桃哀国士两丘土,邓霍元功千载名。
清朝明主重文事,七圣临轩亲赐制。
晖章坐阅董南书,卤簿导归燕许第。
武皇末年收官军,上意不喜谈空文。
江东诸儿始讲武,撚箭飒沓愁胡云。
宿州陈愚万人敌,阴山射雕回霹雳。
野战才空百将坛,名家世捧降王檄。
腥风西吹酒泉郡,胡沙犯月三重晕。
安得突出一骑杀万虏,生夺班超虎头印。

天下学士聚鸿都,老氏藏室仙为徒。汉有石渠更天禄,贞观人才颜与虞。

故事星躔木天壮,东壁神光如宝珠。阁前芝草列五色,庆云湛露垂金铺。

三皇五帝在时事,蓬莱道家之所无。近者委蛇行秘书,蜀人邵庵目力枯。

迄今一代论制作,先生合上明光趋。二十龙头还最贵,三十豸冠名不孤。

扬历中外复多载,使预朝政恐所须。窃当留中赞帝谟,奏列学者陈区区。

送酒况承光禄寺,进食何止步兵厨。还思昼夜延青琐,莫问君王乞鉴湖。

曾是皇家几世侯,入云高第照神州。柳遮门户横金锁,
花拥弦歌咽画楼。锦袖妒姬争巧笑,玉衔骄马索闲游。
麻衣酷献平生业,醉倚春风不点头。
柳底花阴压露尘,醉烟轻罩一团春。鸳鸯占水能嗔客,
鹦鹉嫌笼解骂人。騕褭似龙随日换,轻盈如燕逐年新。
不知买尽长安笑,活得苍生几户贫。
步屟春风里,翛然忘世情。
闲门无客到,载酒泛江行。
雨过山如染,潮回水自生。
鸥沙割千顷,梦不到承明。
银鞍绣甲剑在腰,马鸣十里风萧萧。
羽旗犹转杏花坞,铁骑先过杨柳桥。
将军妙手逞轻捷,一箭飞落双皂雕。
道傍观者众如堵,奔走流汗喜欲舞。
老父叹息忽不乐,暮年今见持戈斧。
七日贼围颍上县,一县万人命如线。
闻说提兵李佥事,日夜登城奋孤战。
城中妇子愁唧唧,恨不人人生羽翼。
晨炊走汲井水竭,夜号声绕春云黑。
步兵间道单身出,简书马上飞来急。
岂谓辕门坐风雨,不念愁城卧荆棘。
丛侍郎,马都督,请君早发元戎纛。
净扫烟尘四千里,我亦西归杜陵曲。
印苔多鹤迹,题壁半僧名。
五云楼阁阆风高,玉女轻轻月下敲。
軿御为人催凤驾,功名报我在螭坳。
寒灰草出千言妙,爇烬诚由一念交。
何事赋诗徵速和,一吟聊解子云嘲。
范君仙吏术何高,欲祷灵扃只一敲。
借箸立谈神斡运,画灰成字势盘坳。
三钱舞卜堪为侣,五斗师来可缔交。
神力也须人力附,寄言诗将莫轻嘲。
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
出硖寄趣少,晚行偏忆君。依然向来处,官路溪边云。
兹路岂不剧,能无俗累纷。槐阴永未合,泉声细犹闻。
弥叹春罢酒,牵卑从此分。登高望城入,斜影半风薰。
归老云边一翠岑,静中观动照人心。
溪湖北上又东去,不似青山无古今。
昨夜三更转向西,昏昏宇宙几人迷。
澄潭影转风初息,孤狖微闻岭外啼。

夏至今朝,昨邗上、故人相遇。同消受、铜街香粉,相船箫鼓。

长使梦魂寻旧雨,那知灭没随朝露。望郡楼、从此怕经过,西州路。

总暂在,人间住。臣久已,抛千虑。作暮年活计,为农学圃。

十亩力耕先世陇,一抔长守先人墓。却旁人、疑我不能堪,田家苦。

敲冰汲渌供茶鼎,撼雪梯薪给地炉。圃有麦苗畦有菜,更于何地享膏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