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浔阳楼

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常常仰慕陶渊明,想知道他的文思为什么高妙而有才情。

我也常常疑惑韦应物,为什么他的诗情如此清雅闲适

今天登上浔阳楼,我终于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出色了。

江水一片青冷色,清澈见底;匡山树木繁茂,山峰高耸如剑直插在天空。

深夜只见一轮明月高悬在湓江上,清晨香炉峰上云烟缭绕。

是这月光与江山的灵气,给了他们创造文章的灵感。

我没有他们两人那么出色的才能,又为什么来到这里呢。

只是因为登上了高楼偶然间写下了些诗句,实在有愧如此优美的江山景色。

注释

陶彭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日弃官归去,曰:“我岂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后世传为佳话。

怪:奇怪。

韦江州:韦应物。中唐著名诗人,曾任江州刺史。韦诗善写山水田园生与陶诗一脉相承,风格清雅淡远,成就很高。

有以:得以。有以知其然,即终于知道了原因。

匡山:在江西。与庐山并称匡庐。从下文“炉峰”看,此处应是单指。

湓(pén)浦:即湓江,源出江西。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平旦:天明。

炉峰烟:香炉峰上升起的烟气。

日夕:日夜。

孰为:为什么。

偶成句:偶然间写下了些诗句。

赏析

  作者在首二句开篇谈到东晋诗人陶渊明,表明自己很喜欢陶渊明的作品,作者觉得陶渊明的文思高超玄妙。作者在第二、三句提到和白氏同期稍早的诗人韦应物,称赞其诗歌具有清新闲远的情调。陶氏和韦氏与江州(今江西九江、瑞昌等市县)都有着较深的联系。陶渊明是九江当地人,曾任江州祭酒和彭泽(隶属九江)县令。而韦应物曾担任过江州刺史,亦曾于诗中提及浔阳楼,曰:“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白氏登楼而追忆曾居于江州的前人,对他们的才情抒发强烈的赞扬和佩服。

  在前四句中,作者以一“爱”字来说明陶氏的作品对自己有着很深的吸引力,又用一“怪”字来表达自己对韦氏的诗才感到很好奇。

  至第五、六句,作者的想法渐渐明朗开来,他在登楼之后,知道了为何二人之诗风令他“爱”与“怪”。此二句语言平实,内容简单,但却是承上启下之笔,既让人明白他提及陶韦二人,说“爱”与“怪”的目的,又引人欲观下文,想要了解作者在登上浔阳楼后。究竟是看到什么或感受到什么,让他“有以知其然”。

  在第七至第十句时话题一转,以优美的对偶句向众人展现出了江州辽远大气的美景

  七、八两句中,“大江”对“匡山”,体现江州山水俱备;“寒”对“青”,清冷的触感与沉郁的色彩,体现出山水的气势;“见底”与“倚天”相对,下深及江底,上高耸入云天,体现江州山水的壮阔。在这两句的描写中,影像鲜明雄阔,色彩较重,更偏向于可感的视觉和触觉。而第九、十句则转向一种迷濛之中。“深夜”对“平旦”,江州无论晨昏日夜,皆有其独特的美景;“湓浦月”对“炉峰烟”,夜里月光洒在江水上,清晨的香炉峰云烟聚散,给人一种似实而幻,幽静淡雅的迷离感。此二句铺展出江州的柔美风光,与第前两句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色彩一重一淡,感受一真一幻,笔锋一刚一柔。

  如此景观所包蕴的“清辉”与“灵气”日夜浸染着昔日的才子诗人,给予他们高玄的文思,清闲的诗情。诗至第十一、十二句,作者胸中已了然,正是这样的山水,赋予陶韦二人创作出令其“爱”和“怪”的作品。

  抒怀至此,似乎可告一段落。但作者显然意犹未尽。第十三、十四句所言,或许在说文才不如二人的同时,亦觉官才不如之,虽然对于他人来说,他的为官经历和诗作文笔皆可以证明白氏是有才之人,且丝毫不逊于陶韦,但白氏依然在前人才华前表达出了自谦。最后,他对自己写下此诗作了一番解释:“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自言这首诗是登高兴至而偶发之作。才情有限,无法将所见景物完美地表达,愧对江山美景。被贬谪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其内心有着不得志的苦闷。在“俯仰”一句中,或许亦有可能些微传达出其在政治上挫折顿郁,志不能抒,虽仍为官却愧对自己想要在其间施展抱负的天地江山。

  自古以来,登高望远往往能给文人骚客许多的感触或是情致。对于白居易来说亦然。诗题虽为《题浔阳楼》,实乃作者站在浔阳楼上饱览胜景。赞叹江州河山,并怀古抒情之作。登楼面对壮秀河山的白氏,在诗歌中一路笔锋飞扬,语句或直白或工巧,写景挥洒,抒情畅怀。使得全诗富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

创作背景

  贞元(公元785-805年)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被贬谪后,于元和十一年左右登上浔阳城楼,触景生情,不禁抚今追昔,留下了这一抒情诗作。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路重寻,门半掩、苔老旧时树。采药云深,童子更无语。怪他流水迢迢,湖天日暮,想只子、芦花多处。谩延伫。姓名题上芭蕉,凉夜未风雨。赋了秋声,还赋断肠句。几回独立长桥,扁舟欲唤,待招取、白鹤归去。
指罘D66D晓月,动凉信、又催归。正玉涨松波,花穿画舫,无限红衣。青丝。傍桥浅系,问笛中、谁奏鹤南飞。西子冰绡冷处,素娥宝镜圆时。
清奇。好借秋光,临水色、写瑶卮。向醉中织就,天孙云锦,一杼新诗。依稀。数声禁漏,又东华、尘染帽檐缁。争似西风小队,便乘鲈脍秋肥。
风雨潇潇境,山林落落姿。
安贫清似玉,嗜学古如饴。
世事两颦送,古心诸老知。
家庭多手泽,幸有宁馨儿。

晨耕馌箪壶,夜绩课絺绤。感时百忧集,遇酒一笑适。

五湖波浪阔,勿厌田庐窄。土膏燥不粘,山骨寒更瘠。

老去风情似乐天,恨无张态抹朱弦。
一春酒病稀游赏,啼鸟莺花共怅然。

我有菩提灯,常照虚室内。不用菩提叶,烦他巧装缀。

是灯无昼夜,光明遍沙界。痴风吹不灭,业雨漂不坏。

君如亦须此,市上实无卖。归向佛堂中,恐有一点在。

秦岭路迷愁无那,凉夜疏林老夫坐。蹇驴龁草人正饥,野翁敲石取新火。

须臾炊黍龁秋果,小有洞天曳杖过,仙境踟蹰岂敢唾。

山灵预知待客星,虎穴应教黑雾锁。欲蹑玄踪不易到,峭壁攀萝壮襟抱。

轩皇驾龙无还期,精华长耀金光草。少陵题后独啸傲,历揽瑰奇恣所好。

忆昔道傍贤主人,一饭至今尚思报。别来音问若为通,三十几度梨叶红。

嗟彼枯骨蒿莱中,梦著已忘旧颜面,遥寄此情东北风。

底事明珠解去来,当时合蒲已堪猜。
贾胡不省何年事,老石江头空绿苔。

落穆汪郎有父风,息阴偏学隐墙东。谁将处士轻周党,我自通家得孔融。

相马岂论今日瘦,雕虫先让少年工。石楠睥睨天门侧,何限萧然万籁中。

日斜閒步屧,郭外偶经过。废冢无翁仲,空山遍女萝。

牛羊看卧起,樵牧听讴歌。故址模糊甚,神伤吊古何。

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

揽衣涉太行,搔首穷八荒。上有青青冥,下有垒垒冈。

鸱鸮啼我前,虎豹嗔我旁。回风振山谷,徬徨摧中肠。

欲举苦无翼,神魂驰远方。浩歌复长啸,哀衷鉴彼苍。

万古同一辙,何为自悲伤。

茆椽近野田,亭午见炊烟。稚笋穿篱出,夭桃傍水妍。

云霞诸岭近,鸡犬数家连。睍睆闻黄鸟,清于弄管弦。

辟地自中使,规模仿朝鲜。毗卢绕千佛,法像穷诸天。

幡幢尽奇丽,照耀苍崖巅。胡为名胜区,僧徒散如烟。

影常吊山鬼,松鼠窜几筵。荒寒不可留,亭午风凄然。

却顾阶除上,游踪破苔钱。

舣棹黄陵岸,虔趋帝女祠。
奠椒随楚俗,拂石读韩碑。
北渚来何远,南巡事莫追。
凄然鼓灵瑟,起舞想冯夷。

滩急不闻呼,千军转辘轳。神工较分寸,鬼伯待须臾。

曲折凭孤棹,安危仗一夫。会看浮万斛,大海射天吴。

弄晴作暝愁初展。绿衬窗纱远。一枝一叶尽秋声,敲碎芳心重卷。

凉云微破,碧痕如洗,掩映蘼芜院。

闲消永昼临书篆。未忍将伊剪。无端添个雨和风,不管有人凄婉。

乍醒鹿梦,三更愁坐,赢得吟魂断。

白玉为台金作盏。香是江梅名阆苑。年时把酒对君歌,歌不断。杯无算。花月当楼人意满。
翘戴一枝蝉影乱。乐事且随人意换。西楼回首月明中,花已绽。人何远。可惜国香天不管。

何处寒蝉抱叶吟,日高风静响沉沉。无端清切惊残梦,暗引悲秋万里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