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

宋代·佚名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建炎四年庚戌年题于吴江


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我准备把匣中的长剑,换成一叶扁舟,归隐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都被耽误了。

切上鲈鱼,斟起美酒,放声悲歌。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我想要倾泻三江的水浪,消灭尽金人侵略者,决不要休战求和。但回头来看看朝廷,朝廷无意收复失地,让人伤心垂泪。

注释

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平生太湖上”二句: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平生:从来。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于江苏、浙江之间。短棹:此指小船。经过:曾经经过。

“如今重到”二句: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

拟把:意为准备把、想把。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

“换取扁舟”二句: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老:终老。

渔蓑:渔人穿的蓑衣。此指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

“银艾非吾事”二句:掌管印信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即无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琐事耽误而未能成行。

银:银印,即官印。艾:像艾草殷绿色的拴印用的丝带。

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

蹉跎:虚度光阴。此指失时。

脍(kuài)新鲈:烧煮新鲜的鲈鱼吃。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吴江、松江、太湖一带的名产。

“太平生长”二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

岂谓:哪料到。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三江:指流入太湖的吴淞江、娄江、东江三条支流。

雪浪:白浪。

净洗胡尘:指消灭一切入侵的敌人。胡尘,指金人侵略者。

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净甲兵),暗指休战。此句意谓北方失地未收复,决不能休战求和。

“回首望霄汉”二句:意谓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朝廷无意北伐收复失地,空使志士伤心垂泪。霄汉:本义是指天空,这里暗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上片写重游太湖的感触。太湖之景天下胜,而今沦陷,可自己又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下片着重抒情,作者先用鲈鱼、美酒来强调太湖的美和平静的生活,接着写和平生活遭受破坏,激起报国雪耻的爱国热忱。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里的“几”含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接下去的词句是感情的连续抒发。一方面留下悬念,另一方面先把感情凸显出来产生感染力。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做官,后说归隐不能。上片把出处进退的各个方面都已说尽,全篇似乎可以就此收束,然而作者并没有说明,他何以有进退之想,以及最终是进是退,这又预示着必有新意要说。用这种似收似起的句子结束上片,是填词家所追求的胜境。

  下片起头“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三个三字句,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脍新鲈”字面上直承“渔蓑”“丘壑”。不过上边已说“归去老渔蓑”未成,”丘壑”之隐也已蹉跎,因而它同上片又好像无关。这种似承似转的过片法,也是大手笔的绝技。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饮食,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乐衬悲、愈转愈深者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岂谓”表达作者没有想到、出于意外。全句意谓自己生长于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之苦。

  “欲泻三江雪浪,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挽天河”出自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杜甫这首诗,是东、西两京收复后,官军继续进击安、史叛军时所写,设想天下大定之后,便如周武王既克殷,可以“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史记·周本纪》)。词用这句气势磅礴的“挽天河洗甲兵”,移用于“净洗胡尘”,这是一个改造;接着又说“不用挽天河”。只须“泻三江雪浪”去“净洗胡尘千里”。这又是一个改造。以“三江雪浪”这一“本地风光”代替“天河”,构想新奇。南宋爱国诗词运用“挽天河”这个出典,多只用其字面,要“洗”的已不是“甲兵”,而是蒙了“胡尘”的山河。这首之外,如张元斡词《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陆游诗《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要挽天河洗洛嵩”都是。不过,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结尾“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面对朝廷只能使浓愁变成伤心的双泪,因为统治者并不允许人民通过战斗收复失地,作者的一切设想,也都因朝廷的妥协投降而变成了泡影。

  这阕词慷慨悲壮,每个字的后面都激烈跳荡着一颗被压抑的爱国心。词中不断掀起的波折,反映了在国事不宁的情况下个人身心无处寄托的彷徨和苦闷。千百年后读之,仍然使人感叹无已。

创作背景

  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金兵在杭州大肆掳掠后,于北返途中,遭到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在镇江黄天荡的阻击,大败;岳飞和钱需在建康和镇江之间又大败金兵;吴蚧在青溪岭、彭原店再次挫败金兵。在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南宋朝廷仍重用奸臣秦桧当宰相,大肆迫害抗金爱国人士,推行投降卖国之策。因此,无名氏在吴江长桥上写下这首《水调歌头》。

  猜你喜欢
星象承乌翼,蛮陬想犬牙。俚人祠竹节,仙洞闭桃花。
城基历汉魏,江源自賨巴。华表廖王墓,菜地黄琼家。
霜轻菊秀晚,石浅水纹斜。樵音绕故垒,汲路明寒沙。
凊风稍改叶,卢橘始含葩。野桥过驿骑,丛祠发迥笳。
跳鳞避举网,倦鸟寄行楂。路尘高出树,山火远连霞。
夕曛转赤岸,浮霭起苍葭。轧轧渡水桨,连连赴林鸦。
叫阍道非远,赐环期自赊。孤臣本危涕,乔木在天涯。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黄金色未足,摘取且尝新。若待重阳日,何曾异众人。
素领登朝旧,黄枢递直新。
还持汉家节,坐福晋墟民。
旆羽凌霜晓,袍花犯雪春。
连云祖坛幄,隘道舞骖尘。
檄楯边书息,羹羊府宴均。
唐诗存雅俗,亥字访遗人。
缘饰资良守,都俞重老臣。
莫为朞月调,行此冠华绅。

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

骑吏排龙虎,笙歌走凤凰。天高人不见,暗入白云乡。

蜀士李八百,穴居吴山阴。默坐但形语,从者纷如林。

其后有李宽,鸡鹄非同音。口耳固多伪,识真要在心。

揽飞云兮遐思,轶迅飚兮流目。
涪之水兮涉瀰,秘殊途同归境兮仙谷。
彼仟谷兮何有,辟埃氛兮泬寥。
森幽篁兮拥翠,蓊喜柏兮相樛。
路窈窕兮山盘纡,田可稼兮溪可渔。
谷中人兮归何时,雾冥兮雨霏霏。
人心洪涛兮冲群航,世途羊肠兮聩君马。
盍舍策兮停桡,聊相羊兮田野。
兰室兮蕙裯,鹤舞兮猿嗥。
君归来兮何乐,澹无取兮焉求。
敷床兮千万轴,问何如兮岳之麓。
慨视世兮抢攘,忍洁身兮幽独。
谷中人兮无淹留,霭肤寸兮泽九州。
芳菲兮未沫,期岁晚兮逍遥。

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不是白登诗未解,菲才端自愧卢谌。

万山形胜,新安高据开城闉,江连三百六十滩头多绿蘋。

移根拔秀归何人,独收两间元气津。梧桐正花雨露春,凤凰振翼文彩新。

海霞绮丽耀侵晨,影落巨波翻龙鳞。片霞可握文可擅,左能万化右千变。

大将纵横谁不见,老成已识古人面。岂学傍门色求茜,美人自是金闺彦。

壮图不凡且京县,北瞻斗极倚楼遍。闻说蒲城古迹仲由堂,满地月浮寒光如素练。

巨灵手擘青瑶璞,平削无痕看斧凿。六丁取将天路遥,雷电收威半空落。

至今崒嵂横道旁,绝壁万仞青茫茫。倚天屹立不可近,下视培塿如群羊。

藓花斓斑风雨溃,藤梢夭矫蛟龙戏。中开微窦走鸣泉,白虹吞吐涵秋气。

泉流万古潭水深,山寒无风郁沈沈。下田纳纳禾稼茂,发源沾溉初何心。

峭直谁令据当路,松柏萧森半烟雾。犹恐夜深魑魅惊,更遣山灵谨呵护。

薄暮行人息,角声吹已残。
城空群犬吠,明月照关山。
四望何所见,烟苍树团团。
但闻流水声,不见飞鸟还。
故园天一角,时危路间关。
避地方云始,整驾何当旋。
故人同此夕,若为怀抱宽。
不食皇精不采薇,葛苗为带草为衣。
孤云更入深山去,人绝音书雁自飞。

金鸡何日赦,丘壑梦常依。绛缃怜何罪,苍生望早归。

传经资旅食,裂黻制戎衣。目断南来雁,逢春又北归。

同是思乡客,君先著祖鞭。骊驹歌落日,去雁入高天。

莫恋河滨粟,当耕谷口田。亲朋傥相问,为报已衰年。

郁萧台上会群仙,龙烛飞光晓夜燃。玉殿归来环佩冷,白云犹护古苔篇。

荡荡白日光,照我窗前竹。竹枝自潇洒,竹叶自鲜绿。

霜浓色不悴,生意如可掬。植物有若斯,况乃昆山玉。

人生天地间,谅非形所局。苟能遂直道,至乐恒自足。

侵晓堆桅坐,蝉声出树林。分明宣祖意,何处有凡心。

历历消清梦,悠悠助独吟。时人皆共听,谁谓少知音。

淡云河汉,早凄清众籁,幽闲庭院。叶满银床人不见,字写相思千遍。

琐碎花繁,丁宁语复,一样风吹断。石苔谁扫?便题诗也都倦。

添出一种凉阴,几声疏雨,更恼人孤馆。欲说西风无限恨,肠共井绳井转。

剪后秋残,别来闰屡,凤阁扃幽怨。孤琴重抱,只应商调凄惋。

朝来松响拂溪流,六月寒声似晚秋。不是临湖亭上客,谁容此下一科头。

桐庐江中秋水清,富春山中秋月明。钓竿千尺无恙在,持竿我欲从先生。

先生岂是傲当世,鄙夫患失滔滔是。狂澜既倒挽之回,持报故人惟此尔。

衮衣不博一羊裘,事往台空江自流。遂令千古重名节,于乎先生真汉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