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平民,一切都以修身为根本。

注释

欲:想要。

治:治理。

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

诚意: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赏析

  全文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启发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与“德本财末 ”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

  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

曾参

曾参(公元前505—前436年),字子舆,门人尊称为曾子。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人。孔子晚年的重要弟子之一,造诣很深,七十子之一。他们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俱列孔门七十二贤。以修身和孝行著称,又颇多著述,是一位很有名的儒家大师。身后被尊为“宗圣”。

  猜你喜欢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晴野事春游。老去寻诗苦未休。一似浣花溪上路,清幽。烟草纤纤水自流。
何处偶迟留。犹未忘情是酒筹。童子策驴人已醉,知不。醉里眉攒万国愁。
天然腻玉细生香,斜倚东风竚淡妆。
可是春寒犹料峭,晓窗犹试绿罗裳。
朝锁烟霏,暮凝空翠。千峰迥立层霄外。阴晴变化百千般,丹青难写天然态。
人住山中,年华频改。山花落尽山长在。浮生一梦几多时,有谁得似青山耐。
寒绿新轩对马头,陂南陂北□销愁。
合添渔艇两三只,时与约斋来往游。
欹枕孤鸿渔雨涨,钩帘宿鹭晓光流。
何时祭灶呼邻里,我欲题诗素壁留。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六月旧井旡禽,七月乘船入市。楼台蜃气晨浮,原隰龙鳞秋洗。

望羊河伯自矜,鬻渡津人争喜。东林老衲厌喧,唤打暮钟清耳。

百里见卓锥,震旦仰雄最。叩门谒香台,据地乃非大。

削立外无阶,穿空中不碍。矫立地风巅,万里散秋籁。

天地莽相围,白日转檐外。太行青嶂断,烟雾积幽蔼。

漳汶与滹沱,流空忽交会。帆樯趋溟渤,鸿雁下吴会。

回首送秋云,萧萧出燕塞。缅思开皇年,建造盛幢盖。

移国女宠阶,贻家适宗废。福田安得地,遗迹岿犹在。

嗟余尘鞅倦,聊驻绝景对。落景下层梯,茫茫广川晦。

忧国天高惟有梦,思家怀近不能归。

平生尚友惟三公,渊明老去韩苏从。清风迢递一千载,义熙长庆迄元丰。

驹隙堂堂箭离弩,谁欤论世从头数。莫为之后前弗传,我公岿作儒林主。

柴桑乞食诗曾和,余米可炊差疗饿。晚年记题柏石图,颇讶退之愁轗轲。

退之去后无替人,公也相寻南海滨。庙食书碑岂阿好,爆牲鸡卜同薠蘋。

最忆斜川旧游处,未获竟舁篮舆去。移居饮酒归田园,吟边仿佛知其故。

叩囊不乏沽酒钱,青山那怕浮云连。《归去来词》《盘谷序》,晋唐文字非无缘。

公若有灵事未发,招邀共向雪堂醉。我当遍酹三人豪,清醪满注花瓷翠。

我家东海君东吴,一日相逢游上都。官居并结城南衢,会面不问晨与晡。

登山临水时一呼,白马青衫光照途。见者谓是游侠徒,岂知义气卑王卢。

中宵坐感头白乌,朝辞阙庭暮江湖。云泥忽如鸿与凫,夕阳下树秋巘孤。

回风策策鸣脩芦,于嗟离心不可图,何时归来江上舻。

泉源不可到,想像青云杪。由来此路遥,莫谓游人少。

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
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
逆旅愁闻雁,行庖只鲙鲈。
风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苏。
软红尘里忙人,有谁能识沧洲趣。飘然一叶,也无根蒂,御风千里。禅客芦茎,仙翁莲瓣,笑他方外。任浮家不繁,行踪无定,算前身,岂飞絮。不着风花浪蕊,护篷窗、青帘休起。卧游容与,笔床茶灶,安如屋里。待约灵槎,银河秋夕,访牛寻女。且先载我月明中,洗脚唱歌归去。

登龙来委巷,下马索新题。砌晚苍苔静,盆阴碧草齐。

苦吟怜贾岛,高论接昌黎。与尽挥鞭去,纷纷月满蹊。

十里绛山幽,千年汾水流。碑传门客见,剑是故人留。
陇树烟含夕,山门月照秋。古来钟鼎盛,共尽一蒿丘。
轩车绝华念,野服遂幽情。
白鹭临溪逈,玄蝉馀露清。
弃家师季伟,莳药友通明。
且结烟念客,谁论世上名。

一种高风迥绝尘,何缘邂逅觉生春。青莲堪证无生法,紫诰仍辉现在身。

性洁自甘泉石操,谈玄喜与法王亲。金陵风物称殊绝,道左流连话转深。

良辰屈指及秋元,喜见明珠耀小轩。今日人皆称似祖,他年汝莫愧为孙。

秋风丹桂非无种,福地仙桃信有源。伫看彩衣娱白发,祯祥重与细评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