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四海为家,胸怀天下,才称得上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才不白白长了满腮的胡须。听说当今圣上很用心听取安邦治国的策略。您如范仲淹一样有安邦治国之才能,一定能为收复北方失地、统一神州做出贡献。会有奉诏的使者带着诏书调您入京为官。

当您离开信州时,百姓洒泪相送,连老天都悲伤得下起雨来,打湿了仪仗旗帜。野梅飘香,新柳发芽,时令已在冬末,春天即将来临。故居蔗庵人离去,笑语声停歇了,连松竹也失去了昔日美好的光彩。人间能缓解离愁的东西,只有杯中物啊。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仄韵,为正体,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信守:信州太守。郑舜举:即郑汝谐,辛弃疾的朋友,字舜举,号东谷居士,浙江青田人。主抗金,稼轩称他“胸中兵百万”。曾为大理寺少卿,持公论释陈亮,历官吏部侍郎。《青田县志》:“郑汝谐字舜举,绍兴丁丑进士。”赴召:应朝廷征召。

湖海:指不恋故土,志在四方的人。《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谓刘备:“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苍髯(rán)如戟:胡须坚硬如戟,形容男人相貌威武,有丈夫气概。《南史·褚彦回传》载:公主谓曰:“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

闻道:听说。

著意:专注,用心。

长策:好计谋,良策。

“此老”二句:《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注引《名臣传》:仲淹领延安,阅兵选将,日夕训练。.....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指范雍,小范指范仲淹。长安,代指北宋故都汴梁。

“便凤凰”二句:皇帝诏书出自中书省,中书省苑中,有凤凰池,故唐宋诗词中常以凤池代中书省,以凤凰诏指代皇帝诏书。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这里比喻奉诏的使者。

野梅官柳:语出杜甫《西郊》:“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蔗庵:郑舜举在信州的宅名。

杯中物:指酒。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词。此词上片赞赏郑汝谐胸怀天下,气概英武,才略不凡;下片赋写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抒发了收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全词多用典籍和前人语汇成句,体现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特色。古来临别送行的赠词,或情深意长,或缠绵悱恻,但这首词除历叙友人间的真挚情感外,还饱含着对友人的热切期待。

  上片赞赏友人胸怀天下,气概英武,雄才大略。首句写郑舜举的远大抱负和豪情风貌,虽是通常赞语,也刻画出了友人情貌。接下来说,皇上有意于治国良策,此次郑舜举被召入京,必可有所作为。“此老”二句说友人有雄才大略,可当雄兵十万,被金兵占领的广大北方领土就等他去收复了。这既是夸赞,也是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期待。收拍点题,从凤凰飞诏,归结到友人被召晋京,贺其升迁,含有激励友人乘机奋进、实现卫国壮志之意。

  下片赋写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始四句描写郑舜举即将离任时的天气状况和百姓泣送的情形,既渲染临别气氛,又暗写郑舜举之勤政爱民。此极言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看野梅”二句宕开一笔,以自然为象征,说这一去,春回大地,梅柳新发,预示着友人此去将春风得意,喜讯频传。“莫向”以下,折回自身,折回送别,悬想人去宅空情景,非惟笑语难追,松竹且为之失色,一片凄黯空寂。此为加一倍写法。最后两句劝友人一心向前,不要回味昔日蔗庵相聚时的欢愉,就接着杯中酒,一浇离别愁吧。结尾以自我问答放笔直抒,谓此后唯以杯酒排遣离愁

  此词通篇体现出友情的执着浓重。与辛弃疾词中许多赠别作品一样,这首词依然带有他一贯希望北图中原,重整河山的强烈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当时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带湖,他的友人江西转运使郑汝谐(舜举)自信州受召入京。《宋会辑要稿职官》:“(淳熙)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吏刑部言令大理寺结绝公案批报,以革留滞之弊,以考功员外郎郑汝谐申请……从之。”据此可知郑汝谐被召至临安之后即改官吏部员外郎。此词为辛弃疾送郑汝谐入京时作。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终日不离尘土间,若为能见此身闲。
今朝暂共游僧语,更恨趋时别旧山。
锦价转高花更巧,能将旧手弄新梭。
从来一字为褒贬,二十八言犹太多。
汲汲怀人梦,皇皇救世功。
有心哉鲁叟,所见者周公。
政绩简编在,精神寤寐通。
宛如尚为左,忘却已迁东。
凤去经纶远,麟来笔削终。
空令千载下,跪奠两楹中。
玉律歌无射,金风下四蓂。
三台丞相位,一德将臣星。
弼亮时师表,文章世典刑。
百神扶大手,远业庆千龄。
桂苑旋生凉思,银河左界秋高。纤尘不动湛清霄。皓月照人偏好。
诗为情多却减,酒因愁里难销。一声羌管梦魂劳。可惜风光虚老。
新年一百二十日,此酒年年须共斟。
竹岭松溪仙派远,龙山梦泽寿乡深。
戎葵百段松头锦,卢橘千丸买酒金。
造物商量供酒费,怕教一事恼闲心。
子弟可不慎。
慎在选师友。
师友必良德。
中才可进诱。

柔条细叶,爱微风吹起,一棚香雾。剪到牡丹春已尽,又把春光钩住。

琐碎繁英,零星小朵,枝上摇清露。飞琼何事,羽衣似斗轻絮。

昨夜入梦香清,晓来香已透,碧窗朱户。蝶浪蜂憨无检束,绕遍深丛处处。

璎珞垂珠,绿云蔽日,谁忍攀条去。来年春日,愿教香雪盈树。

万古乾坤一草庐,春风长在黑甜馀。自从驴背翻然堕,纵有蒲轮不上车。

城中谩有答剌罕,城外仍多忽剌孩。城外城中无可那,生民憔悴转堪哀。

惟岁昨在申,九州始破碎。旧京虽一隅,形势东南会。

我皇秉圭鬯,雨泣面如靧。臣民尽惊呼,少康真可配。

史公践台斗,心赤当时最。灵台占紫气,恍惚嘉祥届。

亡何变氛祲,太白垂天戒。宵光昼炯炯,百日犹未退。

咄哉夜郎人,小器自矜大。入手事挤排,持权夸拥戴。

朝廷一李纲,不容密勿内。猰貐本在野,抵死呼朋类。

赫赫先帝书,翻案神灵慨。谊士惜繁缨,凶党蒙冠带。

从此问王纲,解散随尘壒。貂蝉并鋘斧,颠倒弄机械。

人心二竖灰,世事长江败。洎乎皇舆播,临轩曾召对。

出奔忽异道,此事令人怪。得非靴中刀,凛凛恶奸桧。

所恨丧乱朝,不少共驩辈。城头竖降旗,城下迎王旆。

白头宗伯老,作事弥狡狯。捧献出英皇,笺记称再拜。

皇天生此物,其肉安足嘬。养士三百年,岂料成狼狈。

幸有两尚书,臣节堂堂在。又有杨中丞,甘死如饮瀣。

呜呼黄祠部,刀锯何耿介。郎吏及韦布,一二更奇快。

吁嗟郡国英,螳臂堪一喟。宣歙始发难,战血涂草莱。

麻生怒冲发,气作长虹挂。松林战尤苦,婺女兵终溃。

吴子要离烈,张朱俱慷慨。我悲黄相国,绝食经颠沛。

海上王将军,就死迹逾迈。此纪乙至丙,大书得梗概。

正气苟勿渝,细不遗裙䯰。倘非斯人俦,乾坤真愦愦。

大师南海秀,夐立风尘外。辛苦事掇拾,微辞缀丛荟。

毛锥逐行脚,蝇头装布袋。前日城门过,祸机发逅邂。

命危濒伏锧,鞫苦屡加钛。良以笔削劳,几落游魂队。

诸方尚云扰,澒洞势未杀。虽然怵网罗,慎勿罢纪载。

伊昔郑亿翁,著书至元代。出土十载前,金石何曾坏。

子夜歌残玉树尘,江南花月变金鳞。
孤帆直挂沧洲去,不吊乌衣巷里人。
绛阙登真子。飘飘御彩鸾。碧虚风雨佩光寒,敛袂下云端¤
月帐朝霞薄,星冠玉蕊攒。远游蓬岛降人间,特地拜龙颜。
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去时邀约早回轮,及去又何曾¤
歌扇花光黦,衣珠滴泪新。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
幽居少人事,三径草不开。隐几虚室静,闲云入坐来。
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宝月当秋空,高洁无纤埃。
心灭百虑减,诗成万象回。亦有吾庐在,寂寞旧山隈。
从容未归去,满地生青苔。谢公寄我诗,清奇不可陪。
白雪飞不尽,碧云欲成堆。惊风出地户,虩虩似震雷。
吟哦山岳动,令人心胆摧。思君览章句,还复如望梅。
慷慨追古意,旷望登高台。何当陶渊明,远师劝倾杯。
流年将老来,华发自相催。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

天上颁来有玉音,退朝持献北堂深。敢云今日推恩意,不是生平教子心。

慈竹故应多晚节,绿槐原自足春阴。门庭盛事知多少,谢得高车日降临。

曾过雪浪当残腊,今见东风吹绿苔。峡出清冰浮玉去,江衔炎日荡金回。

真人试剑仍留石,高士垂竿尚有台。作客经年重怀古,不堪蒲节又相催。

提瓮汲新水,阶前著意浇。好花初烂漫,底事苦飘飖。

燕子声中日正长,读残书卷乱堆床。
梦回却爱西窗寂,闲看松花带夕阳。

古人命意多神奇,千金骏骨市不疑。杜陵野老慨瘦马,郁勃寄兴东郊诗。

翠岩昔日称画隐,生逢末造悲其时。蹴踏四海满荆棘,局蹐辕下伤尘羁。

神骏岂存食肉相,兰筋豪骭标龙姿。铜驼石马当日尽禾黍,珍重乃受天家知。

不鸣不跃自矜宠,帝庸作歌谁赓词。惟公胸次同杜老,凌纸怪发抒襟期。

而胡江村老詹事,无能为役祇录东郊瘦马诗。吾闻米芾奉敕作大字,泼墨染袖何淋漓。

孰若公诗掞天藻,一吐终古寒士硉矹胸中奇。即今林下许问字,导夫先路犹孜孜。

晋也后生厕末座,杖履无恙欣追随。蹭蹬久同槽枥困,感激还励风云思。

安得长邀伯乐顾,养成毛骨供驱驰。

楝子花疏过雨声,扎山看火树头鸣。邻船两桨买桑叶,南抵余城北渚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