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七夕

元代·佚名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天上的织女这一晚不再织布,暂停了辛劳,人间却有千家万户忙着向她乞巧。想牛郎织女互诉一年的心事,悄悄话一定不少。七月七日佳节好,禁不住回首把唐明皇笑。

注释

天孙:织女,传说为天帝的孙女。

乞巧: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向月穿针的风俗。

三郎:唐明皇李隆基的小名。自居易《长恨歌》中,有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密誓的描写:“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赏析

  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在中国都是节日,真是有趣的巧合。元代的民间散曲家注意到这一点,作了同曲牌的组曲分咏它们,本篇就是其中的一支。既然是分咏,就必然要突出各个令节的特色。七夕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牛郎织女在夜间的相会,这是家喻户晓而又令人动容的美丽传说;二是民间妇女的“乞巧”风俗,《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可见其来源颇为古老。除了向月穿针的“赛巧”外,还有用蜘蛛在瓜果、小盒中结网,以及用水盆浮以松针纤草布现图形的“得巧”。熙熙乐乐,热闹非凡。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节日,能像七夕这样,与日常生活及幸福理想同时如此地贴近。

  这支小令仅用两旬对仗:“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就酣满地兼顾了七夕的两大特色,一“暇”一“忙”,相映成趣。从“天孙一夜”与“人世千家”的悬殊比照来看,作品的重心在于后者;但人世于七夕所领受的节日情味,其源头正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浪漫色彩。所以第三句又转回了“双星”,他们在经过一年的久别后,心事自然深密,情话自然绵长。这一句并不用直述表示,而用一个“想”字领起,“想双星”的人儿,心儿该同双星靠得多么紧啊!缅怀、遐想、赞美、怜惜、期望、羡慕……全都包容在这“想”字中了。

  于是就有了末二句的神来之笔:“七月七,回首笑三郎。”这段话有两重解释。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天宝十载七夕,杨贵妃在骊山宫“独侍”唐玄宗。“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这也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一段的本事,白诗引文详见注③。按照这样的理解,“回首”就是杨贵妃的现场动作,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向着明皇传递脉脉情意;这两句通过李、杨二人在七夕夜的呢爱与密誓,表现了这一佳节对天下情人具有欢乐畅怀的不寻常意义。这是一重含意。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明皇同贵妃不要说“世世”,在当世的夫妇也未能做到头。正是“三郎”本人,在“安史之乱”中违心地下令处死了对方。《长恨歌》记他之后还宫的情景:“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他无疑在“西宫南内”的“夕殿”中悄然地消度过七夕。从这一意义上,“回首”就是对历史的回顾,“笑”也不是呢笑、媚笑,而是嘲笑和嗤笑了。一切在七夕节享受欢乐、尊重感情、珍护理想的情男爱女,都有资格“回首笑三郎”。这是又一重含意。两重解释都能成立,它们在并列中互为补充,且将情侣在“七月七”的热烈奔放表现得栩栩如生。小令至此虽戛然而止,却仍使人回味无尽,同末句的双关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倦游知止未知还,平日生涯只在山。金碧喜逢云外境,文章重见管中斑。

篆烟萦晓留无寐,宝铎吟风笑不閒。他日归栖虽有地,胜游终寄梦魂间。

我生求羽化,斋沐造仙居。葛蔓没丹井,石函盛道书。
寒松多偃侧,灵洞遍清虚。一就泉西饮,云中采药蔬。
山空蕙气香,乳管折云房。愿值壶中客,亲传肘后方。
三更礼星斗,寸匕服丹霜。默坐树阴下,仙经横石床。
山灵设险合峥嵘,行客何须向此行。
羸马不前人雨汗,此身安得讳劳生。

日斜一路红阑干,日落四山苍翠寒。云深不见招提处,一声两声起林端。

遥度前溪声欲绝,溪上渔舟撑未歇。众鸟栖定树头云,一僧归踏松间月。

家居堤下土平帘,人在江中尺许船。
正尔平生事方足,有人狂梦欲登仙。

醉携神女跨双龙,重向元丘访旧踪。露是酒香云酒气,月明上界第三峰。

带雨征鸿过晚天,怀人中酒夜无眠。小山丛桂今安在,欲赋淮南招隐篇。

县壶长向市中藏,海底龙公夜授方。庐阜仙人知董奉,长安女子识韩康。

药存九转芙蓉煖,松化千年琥珀香。暂到京华即归去,一毫荣辱总相忘。

鬼斧凿窍开洪濛,平地涌出蛟人宫。地脉上与星河通,一勺活水藏神龙。

想当锻鍊昆吾铁,祝融嘘烟走列缺。穹然一柱闭灵穴,万劫天风吹不折。

旌阳上天去不还,安得化鹤来人间。西南地折锁连环,永镇王国安如山。

黄发萧萧瘦骨清,每於谈妙见高情。琼浆政欲分丹鼎,霞佩胡为返赤城。

白鹤归来华表在,碧桃开尽玉棺成。师今此去哀难悼,万壑松风共此声。

郎爱捕鱼侬织蓑,劝郎不必要登科。一家卖鱼得食少,一官悬鱼忧患多。

春云尽敛青山出,雨过千林翠犹滴。桃花历乱柳芊绵,两两啼莺在林隙。

短桥深树阿谁乱,楼阁重重映晓霞。往来岂是避秦客,理乱不闻度岁华。

衡门草绿深于染,回塘潋滟流青靛。鸡鸣犬吠各成村,岩际飞泉如白练。

虚亭寂历倚江开,图画千重入望来。桃源山庄何足数,此卷真足称奇哉。

画史当年推赵干,妙笔流传人所羡。吁嗟乎人去悠悠不可呼,为君赋此期重见。

岂有头风笔下痊,浪成蛮语向初筵。兰亭旧趾虽曾见,
柯笛遗音更不传。照曜文星吴分野,留连花月晋名贤。
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骊歌又几年。
久病心情只自宽,茫茫世事有多般。
一窗青史真堪爱,满马红尘未必欢。
觅句静拈鸡拒笔,纳凉闲戴鹿胎冠。
唯惭报主无丝发,欲话归山启口难。
一壶天地醒眠小。

偶与仙翁草阁期,清尊碧簟昼栖迟。才名不忝三君后,人物能谈万历时。

绮季行藏岩桂老,少陵家国杜鹃知。可堪日暮山阳笛,泪落江城自咏诗。

阶下蛩吟又暮秋,倚阑独立恨悠悠。几多心事三年泪,忍向珊瑚枕上流。

山半炎泉涌不停,阴阳为炭自熏蒸。天公不许杨妃见,留待年年浴众僧。

润珠泉路通关市,种玉仙翁寄版图。

白首人千里,青灯酒一尊。偶携云外屐,来宿水边村。

秋老霜飞叶,宵深月叩门。田翁多性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