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上片忆昔,通过叙写昔日首都临安元宵节的热闹景象,透露出作者对故国繁盛的缅怀与向往;下片抚今,写如今国破家亡、沦落天涯,写出作者对往日的眷恋,对故国的缅怀与痛悼。此词拙朴无华,词意凄婉,情调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回忆往昔。
开篇二句,从眼前节候节物着笔,写元宵节的环境氛围。严冬余威尚未消退,残雪未尽,梅花凋残零落,黄昏时刮风下雨,春寒料峭。恶劣的气候,暗淡的黄昏,令人压抑、沉闷,难以尽兴游赏,从而勾起对昔日元宵节的回忆。
“长记”四句,叙写昔日首都临安元宵节的热闹景象。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周密《武林旧事·大礼》载:“每队各有歌头,以彩旗为号,唱和杵歌等曲以相。”又说:“禁去岁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之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这里作者特点“小红楼”、“杵歌”、“预赏”,说明作者所“长记”的元宵不是一般的元夕,而是南宋朝廷观灯的往事。“杵歌串串,鼓声叠叠”,极写昔日元宵观灯歌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故国繁盛的缅怀与向往。
下片抚今。
过片宕开一笔:“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这里写出国破家亡、沦落天涯,无以寄身的凄惨和难脱的愁绪。过去上元夜于宫中宴臣,贵戚宫人得以黄柑相遗的美好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梦中去”三字,进一步写出作者对往日元宵的眷恋,对故国的缅怀与痛悼。以上所写,既突出昔元宵节的美好,又反衬出今年元宵节的凄凉。
所以作者接下去有由昔而今、由梦境而回到现实,自设问答:“今年上元何处度”设问,应片头“天涯客鬓愁成缕”句,领起下文。接着以“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作答,说明今年元夕不是在都城临安的“小红楼畔”,而是在“乱山茅屋”之中;不是往日“杵歌串串,鼓声叠叠”的繁华,而是面对着“寒炉败壁”,孤苦凄凉;自然自己所观赏的也不是“火树银花流溢的繁灯焰火,而是青荧的令人发愁的“渔火”,满目凄楚的元宵节物出而已。着末写出悲惨处境,悲愤几极。
此词拙朴无华,词意凄婉,情调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江南秋色芙蓉香,满江秋水倾银潢。泛水依花人姓张,涛翻浪涌挥文章。
突然出者何苍苍,巨鳌曝背来中央。鼋鼍仰首伏四旁,登临谈笑得庾郎。
安得霜鹘腰胯长,骑上秋空追鹔鹴。北望海门形势强,美哉壮观吴封疆。
若将前代论兴亡,直谈孙氏到陈梁。凡为佐命可哀伤,其诸奸孽如豺狼。
倾谗正直诬忠良,以国贩卖为贾商。歌姬舞女金满堂,不须为盗持刀鎗。
身虽幸免遗其殃,子孙戮辱甚犬羊。所以不欲读史书,鼻洟目汁沾髭须。
润州支使相如无,山阳老子如唐衢。
荒村疏柳带斜阳,才入河西感异乡。觱栗声中心激烈,舳舻影里梦飞扬。
十年客路嗟重到,千里家山耿不忘。赖有故人杨水部,灯前相对话行藏。
八月高飙天上来,胥江叠浪如山堆。伍相扬威不可触,秦皇当渡空徘徊。
雷驱雪拥洪涛起,北赭南龛愁对峙。白马疑奔练影中,素车隐动鞞声里。
鸱夷之器未飘风,属镂之铓尚吐虹。野麋才入夫差苑,蔓草旋生句践宫。
吴亡越霸期须度,独有灵胥难霁怒。涌势常愁地轴翻,倾波若向天关注。
胥江涛险有如此,不烦铁锁沉江底。饮马谁教水伯逋,控弦谁使阳侯徙。
吁嗟乎巨壑填盈精卫石,朝可枯潮夕枯汐。兰亭夜抱冬青枝,累累之涕不可绝。
我亦龙华会上人,十年春恨细于尘。风流最是张京兆,打叠閒情赋感甄。
茫茫桑乾河,晓日浴其内。长风鼓洪波,涌作征人泪。
层冰当路如断山,冰棱齿齿衔空船。搪撑邪许百夫力,失势惧陷蛟龙渊。
河名无定良有因,奔流欻忽愁煞人。东西一发阅来往,那不束马悬车轮。
桑乾河,流不歇。我来正值十一月,马蹄砰訇响寒铁。
黄沙糁空吹作雪,肌肤冻皲衣带结。役夫争先矜利涉,肩脊相摩毂相齧。
船头唱歌兴超越,更无人念箜篌妾。
昆崙派南条,东走欲无极。海气薄回峦,清淑转郁积。
嵬嵬天台山,东表千万尺。其上有仙灵,其下有英特。
伊人天一方,从往恨未即。渺渺隔苍山,跂予三叹息。
何处秋深矣。望汀洲、萧萧芦苇,秋应在水。雪正萧披霞错落,秋在枫林散绮。
漱泉石、秋声迸齿。摇落江南杨柳岸,送燕山九月披裘至。
饶逸兴,云乡尔。
有斜阳处西风里。小桥横、琴樽逐谢,奚囊从李。秋色二分馀几许,秋满寒山诗思。
正杖倚、推敲一字。秋也何心秋著色,更宜人、浓淡谁为此。
青女力,霜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