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传序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译文与注释

注释

人生而静”四句:语出《礼记·乐记》。孔颖达疏: “言人初生未有情欲,是其静禀于自然,是天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者,其心本虽静,感于外物而心遂动,是性之所贪欲也。自然谓之性,贪欲谓之情,是情别矣。”

“则言之所不能尽”句:语本《毛诗序》:“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教:教化,教育感化。《毛诗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形于言之馀:形,表现。言之馀,言言之所不能尽。

郊庙:天帝神祇和祖先。

乡党闾巷:乡里和街巷。这里泛指民间。

巡狩:天子巡视诸侯所守之土。

黜陟:谓进退人材。黜,贬斥。陟,提升。

“降自昭、穆”二句:谓周自昭王、穆王之后,国势逐渐衰微。寖,逐渐。陵夷,衰落。

东迁:指周平王迁都洛阳。

籍:典籍。此指《诗经》。

刊:删。

“虽《周南》《召南》”句:意谓《周南》《召南》之诗,都是接受了周文王的教化而体现其美德。语本《毛诗序》。《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首二篇。

“乐而不过于淫”二句:《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丧。’”淫,指乐过分而失其正;伤,指哀过分而害于和。

自《邶》而下:指国风中《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三国的风诗。

“而所谓”二句:意谓时世衰微,周初诸王之正风至此转为变风。正,正风,指反映周政兴盛的作品;变,变风,指反映周政衰落的作品。

成周之世:成王、周公当政之时。

“其语”二句:谓雅、颂的诗篇措词平和、庄重,含义宽厚、亲切。

法程:法则。

雅之变者:即变雅,和正雅相对,指《大雅》《小雅》中反映周政衰乱的作品。

恻怛:忧伤,指忧世伤时。

闭邪:阻绝邪恶。

“所以”二句:因此下合于人事, 上符于天道。浃, 洽,符合。

“本之二《南》”句:以《周南》《召南》为根本而探求其要领。

“和之于颂”句:由颂声求其和而达到适度。

昌:同“倡”,叹赏。

涵濡:浸润,仔细玩味。

“则修身及家”句:指学《诗》能把握住“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的原则,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就能从《诗》中求得。

悉次:悉,尽、全;次,排列、编排。

淳熙四年丁酉:宋孝宗淳熙四年,即公元1177年, 岁次丁酉。

新安:唐以前郡名(治所在今安徽歙县)。朱熹为婺源人,婺源属新安郡,故题名多用新安。

赏析

  朱熹撰写的《诗集传》二十卷(后人并为八卷),是宋以后《诗经》的重要注本之一。他杂采《毛诗》《郑笺》及齐、鲁、韩三家之说,而以己意为取舍, 旨在探求《诗经》本义。这样,就使他的“传”打破了《毛诗序》的迷信,在理解上另辟蹊径。同时兼顾训诂与剖析义理,而以剖析义理为主,在阐释诗义上多所发明。这篇序文抓住有关《诗经》研究的几个带全局性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谈诗所以产生的原因。他既沿用《毛诗序》的说法,又引《礼记》加以补充,认为感物生情,情思生言, 由于充分表达感情的需要,就产生了合于音响节奏的诗。他强调“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突出客观外物的作用,对《毛诗序》“情动于中”的观点作了补充。

  其次谈诗的教化作用。他根据感物形言有邪正是非的观点,把诗的教化分为两方面:一是在上的圣人“所感者无不正”,故而“足以为教”,这是上以诗化下的一面;一是常人所感虽杂,但“上之人”加以选择“思所以自反”, “而因有以劝惩”,这是以诗刺上的一面。这些观点,是对《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进一步发挥。他又指出, “昔周盛时”,诗教大兴;及至衰微,“遂废而不讲”。但诗教“被于万世”,在于孔子的删诗。这是强调圣人在发挥《诗》的教化作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再次谈诗的体制及其流变。朱熹认为,风、雅、颂体制的不同在于它们是不同性质的乐歌: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雅、颂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词”。他还沿袭郑玄《诗谱序》“正经”、“变风”、“变雅”的说法,对诗的流变加以具体阐释,并认为诗是“正”与“变”两方面的结合, “诗之为经”正在于这种结合,从而使“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这显然不同于《毛诗序》将“变风”、“变雅”仅仅归结为“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产物。特别是强调风诗乃“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变雅为“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等,发前人所未发,较之《毛诗序》显然更符合《诗》的创作情况。

  最后谈学诗的基本原则。朱熹明确指出,学诗的途径首先是按照风、雅、颂的不同体制分别“求其端”、“尽其变”、“大其规”、“要其止”,也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基本精神;然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即通过“章句”、“训诂”、“讽咏”、“涵濡”,来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最后, “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诗的教化作用就能落实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之中。把握诗的基本精神,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从而悟出“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鲜明地体现了宋学的时代精神。

  以上所谈《诗》所以产生的原因、《诗》的教化作用、《诗》的体制及其演变、学《诗》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朱熹研究《诗经》、撰写《诗集传》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固然是强调《诗》的教化作用。朱熹在宋代理学勃兴的背景下研究《诗经》,鉴于他在知行关系上坚持“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知行相须”,其中不乏可以拣拾的“真理颗粒”,故而在《诗经》的研究中往往能别出机杼,断以己意。这篇序文就超越了魏以来墨守《毛诗序》解《诗》的樊篱,明显地体现出对汉儒的诗学观念的修正和突破,从而成为《诗经》研究中的一篇重要文献。

  这篇序文在写法上也颇具特色。全文采用问答方式,通过四问四答, 自然地转移论题,使得论题醒目、条理井然,加之论说透辟、浅显,语言整饬、精炼,成为古代序文的名篇长久流传。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你喜欢
几年湖海挹馀芳,岂料兰摧一夜霜。人世空传名耿耿,
泉台杳隔路茫茫。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杨柳风流,蕙花清润。苹□未数张三影。沈香倚醉调清平,新辞□□□□□。鲛室裁绡,□□□□。□□白雪争歌郢。西湖同结杏花盟,东风休赋丁香恨。
行尽离骚国,春深未见兰。
容非隐君子,甘老蕨薇间。
今岁垂弧,欲自寿、一辞莫措。何可拟、翁头如雪,香山白傅。首夏一番罹重病,去秋数月撄狂虏。赖天公、肯为保余生,逢初度。
今幸释,千钧负。尤可喜,归田去。但蹒跚勃窣,龙钟如许。薇柳诸关成底事,菊松三径犹堪主。办篮舆、尚可檄渔樵,盟鸥鹭。
去年六月焦原雨,入得东州第一朝。
今日看云旧时节,又来农畔听萧萧。
花开花落何须问,劝尔东风酒一杯。
世事正如沧海水,早潮才去晚潮来。
与进依三善,从游阅五冬。
初终存缱绻,议论极从容。
辅政时虽浅,开藩眷自浓。
不如仙宅犬,犹从鼎湖龙。

闽中乔木俱成林,林家主人饶隐心。时篘竹叶千斛酒,来坐桃花万树阴。

淡日轻烟酿芳暝,翠羽黄鹂唤妆醒。开处疑蒸紫帽霞,浇时欲涸旃檀井。

祝君度索三千春,有子仍为金母珍。汉帝方征上林植,可容长作武陵人。

寂寂朱葵着意栽,相投情景自徘徊。每因擎露含珠泣,恐误倾阳带晓开。

疏影风移擎夜月,晴烟云拥覆西台。幽香暗度重华殿,时有游蜂送雨来。

黔中未隔古牂牁,卢橘巴焦日渐多。一带盘江通洱海,西南何地不恩波。

何处乾坤妙,天机各洒然。相看今满眼,老子更何言。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番直同遥夜,严扃限几重。青编书白雀,黄纸降苍龙。
北极丝纶句,东垣翰墨踪。尚垂纸露点,犹湿紫泥封。
炫眼凝仙烛,驰心袅禁钟。定应形梦寐,暂似接音容。
玉树春枝动,金樽腊酿醲.在朝君最旧,休浣许过从。
山中怪物变,草木自四时,
秋水照短发,血气日已衰。
寒藤不知枯,青表上疏篱。
繁阴纵有日,已迫风霜期。
余生方自邻,孤吟欲何为。
飒飒秋风起白榆,山前吹彻小单于。
行人便作边城听,忘却杭州是故都。

干戈满地起风尘,民物凋零府库贫。黄犊乌犍烹作食,雕梁画栋拆为薪。

江淮经理须贤俊,草泽诛求到隐沦。漫道宽心应是酒,老夫三日不沾唇。

聪明要是读书人,占艺名家事事精。试问五星严叔遇,更无三个蜀君平。

的言尽中尤其中,真术如生不是生。有伎不须人借重,伎高翻觉我言轻。

软如新竹管初齐,粉腻红轻样可携。
谁与诗人偎槛看,好于笺墨并分题。
隐约湖山一点青,秋风归去阻云程。
贝宫珠阙无寻处,夜夜凌波哭月明。

呜呼王封君,心事鬼出没。驱山截长江,化作云水窟。

旱火六月天,万栋挂龙骨。萧条一祠宇,像设何髣髴。

破屋夜见星,漏雨湿衫笏。杯酒谢车篝,兹事恐亦忽。

我闻古先王,报施必称物。矧今崇佛宫,民力殆欲屈。

岂无制作手,一为起荒茀。李侯仁贤资,抚字良矻矻。

可但清似冰,方看健如鹘。沉迹千载后,行且见披拂。

阴功世易忘,远虑俗多咈。勉哉君毋迟,斯民久已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